摘 要: 受到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不能得到有效的重視,因此在道德與法治的課堂教學中還存在著一些很難解決的問題。為了順應教育改革的發展需要,優化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的教學方式方法是勢在必行的,因為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主要是培養學生的道德素養和法律意識的課程。在學生的人生當中學習成績只是進入社會的敲門磚,良好的道德素養才是能夠長久發展下去的必要因素,充足的法律知識才是立足于社會的必要因素。因此,優化初中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的教學方式就是為學生能夠跟得上時代的步伐,為其精彩的一生打下良好的基礎做好充足的準備。
關鍵詞: 初中;道德與法治;優化
初中階段是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形成的重要階段。在初中階段對學生實施道德與法治的教育是順應時代的發展需求,也是為學生今后的人生打下良好的道德基礎。而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的老師受到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大多數采用的教育方式都是死記硬背、敲黑板劃重點,使學生沒辦法對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提起興趣,也沒辦法了解學習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的重要意義。如果長時間這樣下去,初中學生就沒辦法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對學生的一生都是一種損失,在將來也沒辦法彌補。因此本文主要闡述的就是優化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的重要意義和如何對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進行優化。
一、 優化《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重要意義
道德與法治課程作為一門基礎課程在學生的人生中有著重要的意義。而傳統的道德與法治沒辦法讓學生對這門課程感興趣,培養出來的學生沒有體會到開設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的真正意義,而只是應對考試的機器人。學這門課程也只是不得不學。因此現在必須要做的就是優化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的教學方式,因為只有優化教學方式才能使學生真的對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感興趣,才能讓學生理解學習這門課程的真正的意義。使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不再是教條意義上的死記硬背,能真正的深入學生心里,使學生面對未來的人生道路時候能夠更從容更淡定。意味著學生為自己的人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意味著老師培養出了高素質的人。
二、 如何對《道德與法治》教學進行優化
(一) 改變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的教學觀念
由于初中道德與法治的老師受傳統教學觀念和應試教育的影響對新形勢的教學方式很難適應,因此想要優化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首先要改變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老師的思想,使老師了解到死記硬背已經不是王道,“填鴨式”的教學方式也已經過時,只有學生真正的接受這門課程喜歡這門課程才是教育者最成功的地方。首先學校可以組織對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教師的培訓,不僅要培訓老師的業務能力還要對老師的個人素質思想進行培訓使老師真的做到學生最好的榜樣。其次可以組織老師進行聽課,讓老師和老師進行互相學習,互相提意見,一起探討應該如何優化。使道德與法治教學變成真正的有意義的教學,成為對學生有著深遠影響的一門課程。
(二) 改變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的教學方式
當道德與法治教師的教學觀念改變后,就需要老師進行考慮什么樣的教學方式才能讓學生更容易接受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什么樣的教學方式才能夠讓學生對學習的內容產生更深刻的記憶。所以必須對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不斷的創新才能更適應當代的初中生。
1. 案例教學,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候要告別死板的教學模式,不再以課本為主體,而是以人為本。在講到《豐富的社會生活》這一節課時老師可以讓學生先暢想一下自己認為的社會生活是什么樣的,然后在給學生講一下社會生活中的實質案例,讓學生體會案例中的真正含義,也讓同學說出自己的真正想法。在學生的暢想中老師不斷的滲透這堂課需要記住的要點和難點。這樣學生進行著輕松快樂的學習,還能夠愉快的掌握需要記住的知識。只要長時間的堅持下去就能夠提高學生的整體的學習成績和自主的學習能力。
2. 社會生活道德體驗教學,讓學生切實的體會到道德與法治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大多數的道德與法治教學都是在課堂上進行的。導致學生對這種千篇一律的教學方式沒有新鮮感,提不起興趣。但事實上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是為了學生今后的人生打基礎,也是在生活中無處不在的。因此老師在適當的時候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一次社會延伸活動或者是社會調查活動。讓學生真正的融入到社會生活中,也讓學生在社會實踐中體會到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和法治教育的真正含義。
三、 結束語
在教育改革的快速發展下,優化道德與法治教學是勢在必行的,因為道德與法治教學不僅是一門課程還是人生行為規范的準則,只有把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中學習到的知識在生活中熟練的記憶并且在做事時嚴格要求自己才能讓學生的人生變得更美好,才能體現我國教育的真正含義。
參考文獻:
[1]成效艷.優化教學策略,為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注入新鮮活力[J].情感讀本,2018(6):14.
[2]吳錫愛.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時政教學的應用探微[J].考試周刊,2018(32):148.
作者簡介: 柳立華,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赤峰市紅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