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我國新課程標準要求,在初中階段學習信息技術這一科目是必修的課程。所以,一些初中院校要對其加以關注,并合理地制定出相應的教學目標,要有充分的課時和必備的硬件設施。但是,針對目前初中階段信息技術課程的開展情況看來,其中包含的娛樂性的教學比較重,嚴重違背了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目標的達成和實現。對于目前的這種情況,初中學校要怎樣有效地開展信息技術教學,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問題受到了人們的普遍關注。本文就以此作為入手點,針對目前初中學校開展信息技術課的情況和教學現狀進行分析,并按照其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改進對策。
關鍵詞: 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現狀;對策
近年來,在社會各個領域中都普遍應用了信息技術,所以在初中階段加入信息技術課程,對學生的未來發展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存在多方面的問題,比如,在實際教學中,信息技術的課時比較少;還有一部分學校由于缺乏相應的教學資源,這些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生的信息技術知識的掌握造成直接的影響。因此,要結合實際的信息技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有效的改進對策。
一、 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現狀
(一) 教師的教學理念比較落后
由于初中信息技術教師自身的教學觀念相對比較滯后,在進行教學時一直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在課堂上沒有將學生的主體地位進行發揮,這導致學生對信息技術這一課程產生抵觸情緒,甚至是在信息技術課堂上做一些與這一學科無關的作業。還有一些初中信息技術教師自身的責任性不強,只是根據自己的教學方式,進行統一教學,忽略了學生的學習情況,極大地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 學生在課堂上缺乏參與性
在初中階段,信息技術這一門科目不是必考的課程,所以大多數學生忽視了這一科目的學習,只是將大部分的精力放在了主要科目上,缺乏了課堂的參與性。此外,由于學生家長忽視了信息技術這一科目,認為只有中考考個好成績,上個好的學校才是比較重要的,至于信息技術這一課是否學好無關緊要。學生家長的這一錯誤理念,直接影響到了學生的思維,給學生的學習和成長造成極大的困擾。所以,導致學生對其提不起較大的興趣。
二、 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改進措施
(一) 運用策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要不斷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就要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首先,教師要讓學生對信息技術這一學科的在日后的發展中帶來的便利進行了解,然后逐漸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通過游戲設計或是學生接觸較多的電子信息技術,讓學生意識到游戲的設計和互聯網網站的設計都是通過電子信息技術進行的,通過信息技術可以創設出一種前所未見的事物,讓人們通過虛擬空間來減輕生活和工作的壓力,進而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學生可以主動識別問題,或者對信息技術有疑問,這是信息技術教學的一部分,初中信息教師應該對課堂教學的節奏有一個合理的把握,不能讓一些話題喧賓奪主,最后還是要將主體放在信息技術基礎知識上。
(二) 關注學生的個體,分層開展教學
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基本上都是采用統一的教學方式,讓學生獲得同樣的進步。但是,學生之間由于從小的生活環境不同、學習經歷不同、個性特點及興趣愛好都存在差異,人和人之間存在較多的差距。特別是信息技術課程,因為學生的個性、才能和計算機的知識了解存在差異,所以教師需要充分尊重學生之間的客觀差異,因人而異的采取相應的教學方法,進而使每一個學生可以吸收更多的知識。這就要求教師對學生有一個充分的了解,并根據實際的學習情況把學生分成不同層次,比如,可以分為A、B、C三個層次,然后對其進行分別授課。例如,在對“漢字輸入法”進行教學時,老師需要知道哪些學生沒有接觸過電腦;哪些學生在小學有一定的基礎,可以輸入基本漢字,但速度較慢;部分學生由于會經常上網聊天,打字速度比較快,教師通過對學生的了解,可以設置三個不同的目標:A層學會基礎的文字輸入;B層的學生要學會鍵盤上的一些功能鍵的應用,并對輸入速度提出要求;C層的學生要逐漸地開始進行盲打。
(三) 合作學習,提高信息技術教學效率
大多數學生和教師對初中信息技術課程存在誤區,認為初中信息技術是教學如何使用計算機。實際上,初中信息技術不僅要教會學生使用計算機和軟件,還要教學生通過計算機來創造和改變我們的生活狀態。要達到這樣的教學目的,就要學生對基礎的理論知識進行熟練掌握,能夠綜合運用知識,進行創造性的實踐。從合作學習理論中,我們可以了解到學生群體之間存在相互依存的關系,在合作學習過程中,我們要向小組成員解釋概念、闡述創意,可以有助于自身對概念的理解;并且,在團隊中大家都開動腦筋,有助于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因此,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要多進行小組合作學習,通過教師引導、學生之間的合作等形式,有助于學生的個性發展,并能有效地打破傳統的教學方法,進而提升教學效率。例如,在學習“圖像處理”這一內容時,因為這部分的實用性較強,學生需要有較強的綜合應用能力,才能很好地處理圖片。所以,老師給了一張有缺點的數碼照片,將班上的學生分為每三人一組,要求他們分別處理圖片。各個小組成員處理完畢之后,要進行相互評估和綜合意見后,對小組作品進行最終調整。最后,每一組都展示了處理的原因和過程。在小組討論中,學生們經常會因為亮度曲線的調整進行爭論。通過這種合作實踐,學生可以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傾聽他人的意見,進而有助于學生信息技術綜合應用能力的培養。
三、 結束語
總之,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初中信息技術課程要不斷改革,教師不斷創新和完善教學方法,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而提升初中生信息技術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王利威.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現狀及改進對策[J].教育科學:引文版:00209.
[2]王坤.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現狀及改進對策[J].教育:00108.
[3]張玉娟.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現狀及改進對策[J].學周刊,2017,4(4):162-163.
[4]陳濤.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現狀與對策分析[J].中外交流,2017(26).
作者簡介: 張宏原,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鄂倫春自治旗阿里河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