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小學高年級學生中存在著許多對于數學問題的思考不夠全面,知識構架不夠明確,以及面對問題不能夠獨自解決等因素,才造成了小學高年級學生解決數學問題能力差的缺陷。提高小學高年級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就要求學生學會對審題能力的培養,加強對整個題目思維的構建,形成一個系統的解題思路。本文主要講述了小學高年級數學面臨問題的原因以及對問題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 小學高年級;數學問題;原因;解決措施
如今,小學高年級學生存在的普遍現象就是對問題解決的能力極差,再者,很多小學數學教師在提高學生解決問題能力方面缺乏經驗,而這大多體現在應用題的解題方面,學生對這一類問題失去了興趣,就會開始對應用題產生反感,并最終導致應用題教學的效果相對于其他方面差很多。在這樣的條件下就很難提高小學高年級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如何找到當前小學數學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時地采取合適的應對措施,以此來提高小學高年級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是當前最為重要的問題。
一、 小學高年級學生數學問題解決能力不足的原因分析
(一) 學生的基礎知識不夠扎實
部分小學高年級學生面對數學問題時就選擇退避,在很大程度是由于他們根本不知道從何處去下手來解決問題。在面對數學問題時,只有具備相應的數學基礎,才能對數學問題有著清晰的結構和解題思路,及時地對問題進行判斷,分析。再者,部分小學數學教師只著重于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從而忽視了問題的實際意義和學生對問題的理解程度,學生機械式的學習,缺乏自己對數學問題獨到的見解,最終就會導致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遇到類似問題的時候顯得束手無策。
(二) 老師教學方式的陳舊和單一
當今時代下的小學,大多數老師的教學模式仍然還是擺脫不了對學生實施“題海戰術”,不斷地讓學生做大量的題型,最終導致了學生思維的僵化,極其不利于學生發散思維的培養以及對題型總結能力的培養。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對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固然有很大的幫助,但是學生的思維受到了嚴重的阻礙,在學習方面成了單純的做題工具,對數學知識的應用更是沒有絲毫的幫助。因此,陳舊和單一的教學方式嚴重地阻礙了學生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當今小學高年級學生在面對數學問題時顯得無助或是面對生活時顯得一無是處。
二、 提高小學高年級學生解決數學問題能力的措施
(一) 提高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學好數學的重要力量。老師在進行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例如:老師可以讓學生通過書本中的知識來進行舉例說明,另外,學生還可以結合生活中具體的事例來進行解釋說明,或者是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以及學生的生活背景來進行舉例,這樣在很大的程度上可以提高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欲望,在各種舉例中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并且可以將書本中的知識與生活相互融合,在生活中獲取知識,在知識中體驗生活,加強學生對新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以此來提高小學高年級學生對數學問題的解決能力。
(二) 加強對開放性題和一題多解的訓練
開放性題和一題多解類型的題對學生思維的鍛煉都有著很大的幫助,它們的靈活性能夠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例如,在對《應用題的解答》(蘇教版小學數學)進行教學時,有這樣兩道題:
1. 某銷售公司推銷一批貨,前5天推銷出去了200件,按照這樣的速度再經過10天可以將這批貨全部推銷完,問這批貨的總量是多少?
解法一:比例解題法。總推銷量=推銷時間×推銷效率,在推銷效率一定時,總推銷量與推銷時間成正比,假設這批貨總量為x,根據比例關系可知:x∶(5+10)=200∶5,x=600,總量為600件。
解法二:方程解題法。假設這批貨總量為x,則有(x-200)÷10=200÷5,x=600,總量為600件。
解法三:歸一解題法。先計算出10天的銷售量再進行求和,200+200÷5×10=600,總量為600件。
解法四:分數解題法。首先計算出銷售這批產品的總天數,再計算出前5天占總天數的比例,最終計算出這批貨的總量,200÷[5÷(5+10)]=600,總量為600件。
2. 某學校在運動節買了一批水果,有蘋果和梨,其中蘋果占了2/3,問梨有多少個?
由于每個人生活的環境以及對問題思考出發的角度不一樣,在對問題的補充條件上也有著很大的差異性,這些都會因人而異,不同的添加條件就會產生不同的解題方式,其解題結果也將會不同。就以某學生為例,其補充條件為蘋果有120個,面對這個問題,最常用的解題方法便是120÷2/3-120=60(個),另一種解題方法,蘋果占2/3,則梨占 1/3,從梨的角度進行解題,120÷2/3×(1-2/3)=60(個)。
由此可見,加強對開放性題和一題多解試題的訓練,可以更好地提高學生獨立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充分的發揮學生思維,提高其思維的靈活性和主動性,加強他們對數學的解題能力,同時還可以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程度。
(三) 加強小學生數學課程的實踐活動
數學教學應該由學生的現實生活經驗和所掌握的數學知識為起點,提供師生之間足夠的溝通時間和數學實踐活動的機會,這便是數學課程標準所強調的。因此,在小學高年級對數學進行學習的過程中,加強對課程實踐活動的展開對學生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將課本中所學的知識延伸到日常生活中去,將教學與生活相結合。進而提高學生對數學的學習熱情,讓他們懂得利用課本中所學的知識去處理在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三、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高年級的數學教學過程中,無論學生還是老師都存在著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因素影響了學生對數學的學習狀態,因此,對小學高年級學生的數學問題采用合理的解決措施尤為重要,這對學生高質,高效地完成學習任務有很大的幫助。
參考文獻:
[1]汪超友.小學數學高年級應用題的教學方法分析[J].求知導刊,2015(12).
[2]趙月萍.淺析提升小學高年級學生數學解決問題能力的措施和方法[J].新課程·小學,2017(2).
[3]毛平.如何培養小學高年級學生數學課堂解決問題的能力[J].新課程·小學,2015(10).
作者簡介:
張晉平,山西省臨汾市,山西省隰縣第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