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海英??
摘 要:在當今社會,越來越需要高水平、高素質的綜合性人才,其中對人才的考核標準之一就是綜合能力與基本素質。筆者認為,基礎教育階段對學生的綜合能力與基本素質培養十分重要,而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加強班級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兼顧學生的學習成績,也要時刻督促學生養成正確的學習習慣,并且在實踐鍛煉中不斷提高學生遵紀守法的意識。本文將就班主任班級管理進行詳細闡述。
關鍵詞:班主任;班級管理;“標準”
一、 堅持一個“標準”
班主任在處理違紀時,容易偏袒一些成績好的,擔任班干部的或者與家長關系好的學生,不能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導致其他同學不滿,時間長了,班級的凝聚力就慢慢地散失了,所以在管理班級事務的時候,特別是在獎勵和懲罰方面,對待好學生和后進生要使用一個標準。即:公平對待每一個學生。
(一) 要建立健全班級管理的各項規章制度,即有法可依
一個班級少則十幾人,多則幾十人,如果沒有明確的規章制度對其行為進行約束,那學生就會目無“法紀”,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無組織無紀律,自由散漫,班級也就不像班級了,像一盤散沙,難于管理。所以班主任要依據學校的管理規定,再結合本班的實際情況,建立一套完整的班紀班規。
(二) 秉公執法,公平對待每一個學生
不可否認,在一個班級中,由于學生個體的差異,會形成“好學生”“壞學生”的印象。但作為班主任,在心中,可萬萬不能有“好學生”和“壞學生”之分,對所有的學生都要一碗水端平,用平和的態度,信任的眼神,真摯的話語,告訴他們善惡是非。該獎賞的時候要毫不吝嗇地贊美;該懲罰的時候,也要尊重學生,平和告之,使其明白錯在哪里,讓學生心服口服。
(三) 班主任要嚴格要求自己
作為班主任,在嚴格要求學生的同時也要嚴格要求自己。但凡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有一句話叫作“身教重于言傳”,班主任不要每天對著學生都用一個句式“不要……”,而要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讓學生自己明白“我應該怎么做”。只有這樣,班主任的工作才有說服力,班主任也才能贏得更多學生的信任。
二、 調動“兩個”積極性
(一) 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1. 分組競爭,營造班級良性競爭氛圍。為了營造班級良性競爭氛圍,我把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小組之間實行“加分制”,每周統計一次,看看哪個組分值最高,哪個學生加分最多。獎品有的是班費購買,有的則是由班主任或科任老師們愛心資助,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學習效果明顯提高。
2. 成立學習小組,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習慣。本著自愿報名的原則,我建議在班級內成立合作學習社,讓學生自己推選語、數、外、理、化、生“老師”,這樣不僅激發了優秀學生學習的熱情,而且也極大地調動了更多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把自己當成一名真正的老師,認真選題,認真備課,認真講解,既提高了自己的學習成績,還幫助了更多的學生。一段時間下來,我們班的學習氛圍特別濃烈,做題的積極性也特別高,得到了很多老師的表揚與認可。
(二) 調動學生參加班級管理的積極性
一個班集體,它不是班主任一個人的班集體,而是班上每一個學生的班集體,每一個學生都是班集體的主人。所以班級管理要靠每一位同學的辛勤付出,要讓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到班級管理的各項活動中,讓每一位學生都有“主人翁”的意識,都有發表自己意見的權利,都有展現自己才干的機會。每學期我班的“主題班會活動”“五月花藝術節”等,都采用征稿的形式,發動全班同學獻計獻策,學生愿意干的事,干起來熱情就高,成效也好。
1. 實行班干部輪換制。班干部是老師的小助手,是學生心目中有影響的人物,是班級活動的積極分子,在班級管理中起重要作用。實行班干部輪換制,既有利于提高班干部的工作責任心,也容易形成競爭激勵機制,讓更多的學生都有機會參與到班級管理中,既協助班主任做好班上的各項工作,又能夠鍛煉自己。
2. 建立值周制度。每周推選一名學生擔任“值周小教師”。小到早讀,大到班會,全權交給學生。除此之外,還要負責記載班務雜志,檢查班干部的工作情況。這樣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管理班級的潛能,集體觀念越來越強,班集體也越來越團結。
三、 協調“三個”方面的力量
(一) 班主任要協調各位任課教師對學生進行教育
1. 加強本班學生與任課教師間的聯系。一個班集體,要想成績好,光把班主任所教這科學好了沒用,要把每一科都學好才是關鍵。這就需要調動本班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供適合學生的學習方法,溝通學生與科任教師的聯系,鼓勵學生多做題,多問題。這樣師生之間相互配合,相互支持,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績。
2. 協助科任老師處理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幫助科任老師在學生中樹立威信。學生在班主任面前的表現與在科任老師面前的表現是不一樣的。所以班主任要經常和科任老師溝通,在溝通中發現問題,并認真聽取科任老師的建議,積極配合科任老師解決問題。
(二) 班主任要協調家長進行教育
班級管理要向家庭延伸,班主任要依靠家長的協助,共同管理學生。
1. 填寫“家校聯系卡”。做到老師與家長,家長與老師順暢溝通,讓老師了解到孩子在家的表現,讓家長及時獲知孩子在校的表現。這樣能夠統一認識,制定統一的教育方法,共同管理學生。
2. 邀請家長與學生一起參加學校的活動。比如春游、運動會等,能夠極大地促進班主任、家長、學生的感情交流。班主任也可以利用這樣的機會,向家長介紹如何更好地與孩子溝通,發現問題后要及時和學校、班主任聯系,制定最好的管理方法,教育好學生。
(三) 班主任要協調社會進行教育
社會是一所非常復雜的大學校,既存在著真善美,又存在著假惡丑。所以班級管理工作中就要特別重視學生的社會教育,協調各方面力量抵制和消除不良影響。
1. 積極組織學生開展有意義的社會活動。通過學雷鋒、宣傳交通安全等活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學會樂于助人,尊老愛幼。
2. 做好個別思想落后、行為不端的學生的工作。用青少年犯罪造成危害的事例去教育、點撥、提高個別學生的思想。
總之,對班級的管理應遵循以學生為本的原則,以素質教育為目標,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在集體的作用,有效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作者簡介:
郭海英,河北省唐山市,河北唐山外國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