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丹

摘 要:在實施素質教育過程中,學校體育滲透德育的關鍵是樹立與素質教育相適應的德育觀念,強調做人的根本,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德育滲透,就是要在“以學生為本”,充分尊重學生身心發展的前提下,把德育本身的目標與體育學科教材所含的德育因素,自然、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德育內容在潛移默化的體育教學過程中,內化為學生個體的思想品德。
關鍵詞:體育教學;德育;滲透
一、通過教師的榜樣作用實施德育教育
在體育教學中,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關鍵在于教師的言傳身教。作為教師必須加強自身修養,提高自身素質。教師應舉止大方,談吐文明。教學中,教師課前要認真備好課,布置好場地器材,準時上下課,課上組織合理,井井有條,這樣有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時間觀念和認認真真做好每件事情的習慣。教師平時要加強知識的積累和專業素質的提高,要有強烈的敬業精神和良好的道德修養,才能在教學中為人師表,以身作則,給學生起到表率作用。體育教師端莊的儀表,健壯的體魄,和藹的態度能形成對學生正確的影響,給學生以積極向上的動力,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達到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所謂“親其師,信其道”、“身教重于言教”。這兩句話同樣證明良好的德育形象在課堂教學中的深刻意義。體育教師的舉止言行,儀表服飾、神態氣質甚至習性、無不作為信息傳達于學生的大腦,反饋于教學過程中。為此,體育教師在體育課堂教學時應做到“五規范”:規范語言——使用文明語言;規范示范——動作正確,熟練優美;規范儀表——衣著合乎運動特點,精神飽滿;規范行為——舉止大方,處事得體;規范環境——教具擺放有序、場地設計合理優美;體育教師嚴于律己,率先示范,帶動著學生的自我教育和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
二、結合教材內容,特點及教學過程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體育鍛煉運動量大,一些體質較弱的學生常不愿參加,體育教師循循善誘,耐心細致的思想教育常使他們樹立克服困難、迎難而上的精神,從而自覺刻苦地參加鍛煉。學習體操、田徑項目時,教師要重視培養學生勇敢、果斷、頑強拼搏的精神,要在這些項目的學習中讓學生體驗到戰勝自我,獲得成功后的喜悅感,樹立自信心。如果是進行球類項目學習時,重點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團結協作的良好作風,反對個人主義,正確對待同伴的失誤,犯規等。面對對手要具有友好的互相促進、互相學習的好球風,養成尊重隊友,尊重對手、尊重裁判和觀眾的良好品質。進行隊列教學時,要求學生養成遵守紀律,行動一致,聽從指揮、顧全大局的優良品質。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我們往往會設計一定的情境,讓學生想象身處在這種情境下通過模仿練習和運動,以達到身體鍛煉和陶冶情操的目的。
三、在對學生的評價中滲透德育教育
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敏銳地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并及時表揚,鼓勵。一句由衷的贊美話,便可使喪失信心、經受挫折的學生懸崖勒馬,使表現不錯的學生更加積極上進。從學生實際出發,對進步學生鼓勵,培養他們的責任心,榮譽感及自覺學習、刻苦拼搏的精神。批評時,根據學生的心理,把批評放在贊揚之后,可取得很好的效果。如有一學生的體育技能較好,但紀律觀念差,在集體中不能與同學友好相處。我贊揚他的長處后,點出要當一名優秀學生,還需要得到同學們的信任和支持,學生聽后,慢慢自然收斂。
總之,體育教學中貫徹德育教育不僅是學校體育改革的需要,也是體育教育觀念更新的需要。在重視德育教育的同時,更要重視德育教育的效果。體育教學中的德育必須同體育教學的特點、內容和形式緊密結合起來,防止只寫在計劃與教案中,或進行空洞的說教。要把德育教育內容中的抽象概念具體化,使之成為看得見、摸得著、能測量、能評價、具有可操作性的實際內容,建立合理的、客觀的、科學的德育教育評價體系,使學校體育在思想品德教育方面發揮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