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江源 劉有理 黃志剛 王光明 鄧衍部 賀道興
【摘 要】目的:探討消化內鏡技術用于消化道早癌診斷治療價值,總結相關臨床經驗。方法:選擇我院收治的100例消化道早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時間為2016年8月至2017年3月,隨機抽簽法分為兩組,對照組50例患者接受傳統內鏡技術診斷及傳統外科手術治療,觀察組50例患者接受消化內鏡技術診斷及治療,對比兩組的診斷治療結果。結果:觀察組與對照組的形態影像評分分別為(4.11±0.76)、(2.26±0.55),胃小凹分型影像評分分別為(3.93±0.68)、(1.75±0.46),毛細血管影像評分分別為(3.76±0.93)、(0.05±0.40),觀察組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與對照組的手術時間分別為(70.5±16.3)min、(80.8±17.8)min,術中出血量分別為(88.5±14.3)ml、(116.9±18.9)ml,術后住院天數分別為(4.2±1.4)d、(7.3±2.2)d,觀察組手術相關指標優勢顯著,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消化道早癌診斷治療中應用消化內鏡技術,能夠提高診斷準確率,促進患者的恢復,值得推廣。
【關鍵詞】消化道早癌;消化內鏡技術;診斷;價值
【中圖分類號】R24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13-0-01
近年來,社會發展迅速,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生活方式逐漸發生了轉變,消化道早癌的發病率呈現出逐年升高的趨勢,對人們的生命健康造成了嚴重威脅。隨著消化內鏡技術的完善,其在消化道早癌的診斷與治療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有著診斷率高、術后恢復快等優勢。本文對我院收治的消化道早癌患者實施了消化內鏡診斷與治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體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收治的100例消化道早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時間為2017年6月到2018年6月,隨機抽簽法分為兩組。所有患者均知情為本次研究對象,自愿接受本次研究,且本次研究已經過倫理委員會的批準。對照組50例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齡在30~75歲之間,年齡均值為(53.0±9.6)歲;觀察組50例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齡在28~77歲之間,年齡均值為(52.6±9.8)歲。兩組患者進行基本資料的對比,差異較小(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傳統內鏡技術診斷及傳統外科手術治療,實施白光內鏡檢查,一旦發現可疑病變應立即實施病理活檢進一步確定。已確診的患者實施傳統外科切除手術。
觀察組患者接受消化內鏡技術診斷及治療,對消化道實施檢查,通過超聲內鏡來仔細觀察消化道內部情況,一旦發現可疑病變應立即實施病理活檢進一步確定。已確診的患者實施手術治療,在消化內鏡技術引導下進行[1]。
1.3 評價標準[2]
應用內鏡影響評分標準來評價兩組的診斷結果,并觀察記錄兩組患者的手術所需時間、出血量以及住院時間。
1.4 統計學處理
研究數據錄入SPSS22.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使用均數±標準差表示,所有數據均符合正態分布,用t檢驗進行組間比較,計數資料用卡方檢驗進行分析。P<0.05時,表明2組消化道早癌患者的相關研究數據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比兩組診斷方法影像質量評分
觀察組的影像質量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對比兩組手術相關指標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的手術時間較短,術中出血量較少,術后住院天數較短,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消化道早癌是臨床中一種常見的惡性腫瘤,胃以及大腸是其多發部位,常見的疾病類型有直腸癌、胃癌等,其主要的臨床癥狀表現為體重減輕、腹部包塊、腹痛以及便血等[3]。早期準確的診斷與有效的治療能夠改善患者的預后,降低病死率。隨著消化內鏡技術的日益成熟,其在消化道早癌的診斷與治療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能夠清晰的顯示消化道內部血管、黏膜情況,且手術創傷小,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復。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形態影像、胃小凹分型影像、毛細血管影像評分分別為(4.11±0.76)、(3.93±0.68)、(3.76±0.93),對照組分別為(2.26±0.55)、(1.75±0.46)、(0.05±0.40),觀察組優勢顯著(P<0.05);觀察組手術時間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術后住院天數短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與常規的診斷與手術治療相比,消化內鏡診斷的準確率較高,臨床療效顯著,手術創口小,術中出血量少,能夠縮短住院治療時間,且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較低,有利于患者的預后。
綜上所述,在消化道早癌診斷治療中應用消化內鏡技術,能夠提高診斷準確率,手術創傷小,有利于促進患者的恢復,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王艷斌,汪曉紅,朱蘇敏,等.消化道早癌診斷治療中消化內鏡黏膜下剝離術的應用價值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7,15(13):109-110.
林志剛,俞力.內鏡窄帶成像技術結合色素內鏡在食管早癌診斷及治療中的作用[J].新疆醫學,2012,42(07):78-80.
王志敏,蔡建庭,陸新良,等.內鏡下逆行胰膽管造影術對胰腺癌診斷價值的研究[A].中華醫學會消化內鏡學分會、香港消化內鏡學會.第八屆國際治療內鏡和消化疾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中華醫學會消化內鏡學分會、香港消化內鏡學會:,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