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靜茹 蔚宏
【摘 要】目的:探討心血管介入治療術后進行延續性護理對患者生活質量及自我護理能力的影響。方法:選取于2017年9月至2018年6月期間就診于我院心內科首次行冠狀動脈造影+支架置入術患者共90例,隨機分為兩組(按照隨機數字表法),每組各45例,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出院后進行延續性護理,隨訪時間為1年,1年后比較兩組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及生活質量,其中自我護理能力采用自我護理能力測定量表(Exerciseofself-careAgencyscale,ESCA),生活質量采用SF-12量表。結果:出院1年后觀察組患者自我護理能力評分和生活質量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心血管介入治療術后的患者進行延續性護理可以顯著提高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和生活質量,減少不良心血管事件,可用于指導冠心病的臨床護理工作。
【關鍵詞】心血管治療介入術;延續性護理;自我護理能力;生活質量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13--01
冠心病是全球范圍內致死率和致病率最高的心血管疾病,嚴重影響人類的身體健康。隨著生活水平和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逐漸意識到自身健康問題。近幾年醫務工作人員致力于研究如何降低冠心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提高冠心病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和生活質量。延續性護理是一種新的護理干預,大量研究表明延續性護理可以顯著的改善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和生活質量[1]。本研究主要通過對比采用常規護理和延續性護理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和自我護理能力評分,綜合的評價延續性護理對冠心病患者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7年9月至2018年6月期間就診于我院心內科首次行冠脈造影+支架置入術的患者90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隨機分組,每組45例。對照組采取常規治療,其中男性27例,女性18例,年齡為27-72歲,平均年齡為38.13±3.24歲,心肌梗死部位:前間壁11例,廣泛前壁7例,下壁17例,高側壁10例;Killip分級:I-II級20例,III-IV級25例。觀察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上進行延續性護理,其中男性29例,女性16例,年齡為26-79歲,平均年齡37.23±2.19歲;心肌梗死部位:前間壁12例,廣泛前壁8例,下壁17例,高側壁8例;Killip分級:I-II級21例,III-IV級24例。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心梗部位、心功能分級之間無統計學差異(P>0.05),兩組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1)明確診斷為冠心病且行PCI術者;(2)對本研究知情同意者。
排除標準:(1)合并重要臟器功能障礙者;(2)精神異常無法配合者;(3)合并自身免疫系統疾病者。
1.3 方法
兩組患者住院期間均接受常規冠心病護理。
對照組:出院后進行常規隨訪觀察。
觀察組:出院后進行延續性護理。首先成立延續性護理小組,制定延續性護理計劃,小組成員熟練掌握護理計劃及內容,并定期進行考核。然后護士對分管病人出院后進行定期電話隨訪,調查患者出院后癥狀的改善情況及用藥情況,交待患者及家屬日常生活注意事項,叮囑患者定期進行門診隨訪[2],并詳細記錄復查結果,根據患者病情變化調整護理計劃。
兩組均隨訪1年。
1.4 觀察指標
自我護理能力:參照ESCA,共包含43個條目、4個維度,自我概念、自我護理責任感、自我護理技能和健康知識水平。量表采用Likert5級評分法,各條目得分之和為總分,評分范圍為0-172分,得分越高表示自我護理越好。總分分為三個階段:高等>總分的66%,中等為33%-66%,低等<總分的33%。生活質量參照SF16,SF16包括軀體健康評分(PCS)和精神健康評分(MCS),SF12為PCS和MCS的評分總和,分數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質量和機體功能狀態越好。
1.5 統計學分析
本組護理實驗涉及到的數據信息統一采用(SPSS 21.0)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t檢驗,用均值標準差表示,計數資料用檢驗,用百分比表示,數據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5)。
2 結果
2.1 比較兩組患者自我護理能力評分情況
觀察組患者ESCA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兩組數據差異顯著(P<0.05)。
2.2 比較兩組患者生活質量
觀察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冠心病是最為常見的慢性病之一。據數據統計,冠心病的發病率呈現逐年升高的趨勢,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是目前較為常見的治療方法,雖手術技術較為成熟,但仍存在手術風險。術后1年內患者需口服阿司匹林聯合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抗血小板治療,防止血栓再發,服用藥物期間有一定的出血風險。有研究表明延續性護理可以顯著的降低PCI術后的冠心病患者的再住院率,降低心血管風險事件的發生,一定程度減輕了醫療負擔。本研究主要通過對比常規護理的冠心病患者和延續性護理的冠心病患者,研究表明觀察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較對照組顯著提高,明顯改善患者的預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減輕社會和家庭負擔。延續性護理主要是通過一系列的護理活動,確保患者在不同健康照顧機構之間轉移時所接受的健康服務具有協調性和連續性,預防或減少高位病人健康狀態的惡化。PCI術創傷小、安全性高、操作時間短,但只是短暫性的血運重建,不能防止冠狀動脈斑塊的形成,需在術后進行二級預防鞏固治療,防止支架內血栓形成、支架內再狹窄、新發冠狀動脈狹窄等發生。綜上所述,對PCI術后的冠心病患者進行延續性護理可以顯著的提高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和生活質量,值得在臨床廣泛推廣。
參考文獻
孫紅,陳玉紅,常蕓,等.冠狀動脈介入術后病人延續性護理的研究進展[J].護理研究,2017,8(31):2835-2836.
董延麗.延續性護理對冠脈介入術后患者自我管理、自我效能和生活質量的影響[D].濟南:山東大學,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