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本勇
摘要 介紹了長豐縣草莓種植現狀,分析了該縣草莓種植存在的問題,并根據當地草莓病蟲害發生情況提出了綠色防控措施,以期為當地草莓生產提供借鑒。
關鍵詞 草莓;種植現狀;問題;病蟲害;防控措施;安徽長豐
中圖分類號 F436.6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14-0102-01
長豐縣是我國著名的優質草莓產地,已有30多年的種植歷史,草莓產業也已成為政府服務農民增收致富的主要渠道之一,同時也是北部鄉鎮農村致富的主要產業。
1 長豐縣草莓種植現狀
2017—2018年,長豐草莓種植面積逾1.33萬hm2,總產量預計35萬t,總產值50億元左右[1],從業人員18萬人,受益農民35萬人,種植品種主要是紅顏、太空草莓2008等,主要種植在水湖鎮、羅塘鄉、左店鄉、義井鄉、杜集鄉等鄉鎮。長豐草莓2005年被國家認定為綠色食品,2007年被國家工商總局認定為地理標識產品,2009年被批準為原產地保護商標;長豐縣2016年被農業部批準為首批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市創建縣,是名副其實全國草莓設施栽培第一大縣。在2018年的草莓產業發展中,長豐縣著力抓好以下幾件大事:一是2月成功舉辦第八次中國草莓大會暨第十三屆中國草莓文化節;二是在草莓主產區打造草莓精品生產和旅游采摘園區;三是大力研發、引進和示范推廣草莓“三新”技術,重點做好太空草莓2008、有機防控草莓技術、草莓套餐肥及水肥一體化技術、蜜蜂授粉技術等方面的示范、推廣和應用;四是堅持推行產、管結合,切實做好草莓安全生產工作;五是堅持在擴大長豐草莓品牌推廣和宣傳的同時,利用市場、網絡、旅游采摘等多種渠道,促進長豐草莓營銷和農民收入提高。長豐縣主栽品種紅顏(也是國內主栽及暢銷品種)屬于日系品種,具有口感好、果硬、顏色好、上市期早、市場價格高、產量較高等優點;但缺點為抗性差,在整個生育極易受到病蟲草害的影響。當地主要病蟲害為炭疽病、灰霉病、白粉病、枯黃萎病、葉斑病、蚜蟲、紅蜘蛛、薊馬、斜紋夜蛾、地下害地、蝸牛等。
2 存在的問題
由于近年極端天氣頻繁出現和農產品市場行情波動大,草莓產業風險也很大,主要風險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 生產風險
近幾年,極端氣象條件頻繁發生,草莓膨果期多以陰雨天為主,灰霉病和白粉病等病害有逐年加重發生的趨勢。受厄爾尼諾現象的影響,許多氣象專家預測今后幾年冬天出現“氣候混亂”的概率很大,極有可能出現如同2016年初春的異常低溫,對草莓生產影響很大。
2.2 市場風險
預計2018年草莓總產量大幅度增加,市場供給量充足,價格總體有偏弱運行的趨勢,需警惕滯銷賣難風險,原因如下。一是預計草莓的市場供應充足,近年來全國草莓種植面積成片增加,草莓市場已接近飽和。全國各地的草莓2018年都將迎來大豐收,很多地區草莓都將于12月上中旬集中上市,可能導致草莓收購、批發、零售多環節價格均明顯低于往年同期,甚至出現滯銷的現象。二是長豐縣草莓一般以外銷為主,價格受全國批發價格影響大,近幾年3月中下旬已開始出現不同程度積壓和滯銷現象,并且這種現象有逐年提早的趨勢,3月下旬以后長豐縣草莓生產已到尾期,對大部分莓農影響不大,但年前出現滯銷,莓農將損失慘重,對長豐縣草莓產業影響很大。
2.3 草莓質量安全的風險
農產品質量安全涉及人民的健康,已上升到國家發展戰略,長豐縣草莓決不能出現質量安全的問題。但在實際生產中,長豐縣草莓種植以一家一戶”小作坊”生產模式為主,生產規模小、分散到千家萬戶,莓農種植草莓依靠傳統經驗,不太考慮質量安全的問題。政府監管、宣傳和培訓不到位,草莓質量安全風險很大,濫用膨大劑、殺蟲劑和殺菌劑,農殘超標、禁用農藥亂用和誤用、草莓包裝加工及流通環節等都有可能出現問題[2-3]。
3 病蟲害綠色防控措施
經過全縣全年努力,長豐縣已形成全國草莓鮮果最大的批發市場,市場銷售穩定。目前,制約草莓產業發展最大的障礙是提升品質,做高端草莓。因此,大幅度減少農藥使用量,確保草莓質量安全,對長豐縣草莓可持續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F就長豐縣草莓病蟲害綠色防控及節藥具體措施總結如下。
3.1 農業防治
一是選用抗病品種。大力推廣太空2008、紅顏等抗病品種,全縣已推廣太空2008超過666.67 hm2。二是大力提倡新型開溝機應用,確保整地效果[4]。三是采用高寬壟深溝栽培。壟高、寬分別在25、70 cm以上,清溝瀝水,能夠在草莓生長期保持充足的通風和通光,有效防止病蟲害發生。四是施足有機肥。結合整地,底施充分發酵的干有機肥(牛、羊、豬、鵝等糞)7 500 kg/hm2,旋耕深度10~20 cm,不僅能提高草莓口感、改良土壤、減少肥料施用量,更能促進草莓均勻生長,增加自身抗性,減少病蟲害發生幾率。五是在夏季高溫天氣推廣太陽能高溫消毒技術。草莓拉秧后及時翻耕灌水,然后用棚膜覆蓋。夏季高溫時膜下溫度在70 ℃以上,可有效降低蟲源基數、病源菌和雜草[1]。實現全縣逾1.33萬hm2草莓田全覆蓋,尤其2018年采用玉米秧作綠肥秸稈還田20.53 hm2,進一步提高了高溫消毒的效果,同時增加了土壤中有機質含量。六是采用礱糠等覆蓋墑溝或地膜全覆蓋,降低大棚濕度,減少了灰霉病和草害危害。
3.2 物理防治
一是利用藍板預防蚜蟲。草莓蚜蟲是草莓常規性蟲害,貫穿大棚草莓整個生長周期。目前,全縣已推廣33.33 hm2以上。二是選用黃板預防薊馬。草莓薊馬一般發生在大棚草莓生長后期,對草莓后期產量和品質影響很大[1]。目前,全縣已推廣33.33 hm2以上。
3.3 生物防治
一是利用捕食螨預防蜘蛛類蟲害。草莓蜘蛛高溫和干旱天氣容易發生,防治不易。目前,全縣已推廣捕食螨預防技術逾13.33 hm2。二是利用性誘劑誘殺斜紋夜蛾。斜紋夜蛾屬于暴發、常規性蟲害,一般7—10月產生危害,尤其干旱氣候發生較重,性誘劑誘殺效果較好。
3.4 化學防治
一是草莓苗帶藥移栽預防技術。用咪鮮胺、吡唑醚菌酯或銳勝拌種或浸種,預防草莓生長前期炭疽病和害蟲。二是利用硫磺熏蒸器預防白粉病,全縣已推廣10 hm2左右。三是利用毒餌誘殺地老虎和螻蛄等地下害蟲。四是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化學農藥進行防治。嚴格按照《長豐縣草莓促成栽培安全生產技術規程》用藥,確保草莓生產在農藥使用上達到綠色標準[1]。
4 參考文獻
[1] 胡玉.長豐縣草莓病蟲害綠色防控及節約技術探討[J].現代農業科技,2017(18):94.
[2] 吉沐祥,姚克兵,王建華,等.設施草莓病蟲害全程綠色防控技術模式[J].江蘇農業科學,2016,44(9):148-151.
[3] 劉晶,鄭書恒,張濤,等.北京地區設施草莓主要病蟲害發生現狀調查與防控建議[J].中國植保導刊,2015,35(10):35-37.
[4] 吉沐祥,李國平,楊敬輝,等.江蘇省設施草莓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規程[J].江蘇農業科學,2013,41(8):11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