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仟新 伍桃英
摘要 生活飲用水的質量與人們的生活和健康密切相關。為了解我國農村居民生活飲用水的現狀,本文對我國農村居民生活飲用水的來源、供水方式、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綜述,并提出了解決措施,以期為新時代社會主義綠色發展提供新的思路。
關鍵詞 農村;生活飲用水;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 X5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14-0175-02
Abstract The quality of drinking water for living is closely related to people′s life and health.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drinking water for living in rural areas in China,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sources,modes and problems of drinking water for living in rural areas in China,and 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to provide new idea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era socialism green development.
Key words rural area;drinking water;problem;countermeasure
水是生命之源,居民生活飲用水的質量與人們的生活和健康密切相關。安全衛生飲水作為人們生活質量的一項基本指標,也是衡量該農村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指標,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參數,關系到和諧、穩定發展的民生問題。因此,農村飲水安全問題越來越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視。
1 農村居民生活飲用水的來源
農村居民生活飲用水的來源有地表水和地下水,其中地表水是指陸地表面形成的徑流及地表貯存的水,如江河、湖泊水;地下水是指地下徑流或埋藏于地下的,經過提取可被利用的淡水,如潛水、承壓水、巖溶水等。
居民生活飲用水的供水方式有集中式供水和分散式供水兩大類。目前,我國靠近東南沿海發達地區的農村以集中式供水為主,而靠近西北的農村地區以分散式供水為主。隨著農村城鎮化的進程加快,集中式供水占比逐漸提高。
2 存在的問題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村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比例達50.3%,同時又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發展中國家,整體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特別是農村還比較落后。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市區自來水基礎設施建設發展較快,但農村地區因自然、經濟、社會等條件的制約以及長期的城鄉二元化結構發展政策,供水設施相對薄弱。隨著工業化向農村的逐步轉移及農村城鎮化的發展,農村水源面臨著污染越來越嚴重的情況。我國淡水資源匱乏,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的1/3,且分布不均勻,同時加上農藥和化肥大量應用、生活污廢水的長期隨意排放、生活垃圾的隨意堆放、企業廢污水的排放、農村缺乏排水和治污措施,致使水源污染加劇,更加劇了農村實質性缺水問題。近年來,水源污染導致部分地區區域性水質安全事件頻發。為此,眾多科研人員對農村居民生活飲用水進行了研究,發現其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2.1 枯水期、豐水期水源水質不穩定
陳志軍等[1]對2015—2016年紹興市1 146份農村枯水期、豐水期生活飲用水開展檢測,結果顯示,2015—2016年總合格率為50.0%,其中2015年的合格率(41.1%)低于2016年的合格率(59.2%),枯水期合格率(45.4%、61.7%)均高于豐水期(37.6%、56.4%)。王 燕等[2]于2015年4月、8月采集鄒平縣枯水期和豐水期的水樣進行檢測,結果表明,深井水、淺井水、水庫水的合格率依次遞減,枯水期水樣合格率(61.11%)高于豐水期(44.44%),合格率較低的項目主要有微生物指標、硫酸鹽和總硬度等。閻秋[3]研究發現,遼陽2015—2016年農村飲用水合格率偏低,其豐水期與枯水期存在差異,不合格檢測項目有總大腸菌群、大腸埃希菌、耐熱大腸菌群、鋁、鐵、錳、硝酸鹽、渾濁度、肉眼可見物。
2.2 微生物和理化指標超標
杜志忠等[4]對北京市平谷區2014—2015年生活飲用水監測結果進行分析,結果顯示,2014—2015年抽檢水樣合格率為85.71%,其中2014年的合格率(82.43%)低于2015年的合格率(89.00%);農村水質合格率為80.07%,水樣不合格項目主要為總大腸菌群、菌落總數、耐熱大腸菌群、硝酸鹽。楊浩峰等[5] 對2015—2016年254份烏魯木齊農村水樣進行檢測,總體合格率達55.1%,雖然引起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是微生物,但其中的硫酸鹽、氯化物、總硬度、游離余氯、溶解性總固體也存在超標。徐建軍等[6]對煙臺市12個涉農縣、市、區共3 705個農村小型集中式供水單位的出廠水和末梢水在枯水期、豐水期進行采樣和檢測,結果顯示,煙臺市農村集中式生活飲用水硝酸鹽污染嚴重,其分布呈現一定的區域性。趙 晗等[7]檢測發現,通遼鐵路轄區生活飲用水合格率嚴重偏低,由于該區域線路偏長,且多為內蒙古族聚居的偏僻地區,條件明顯比市區更加艱苦,該區域生活飲用水鐵、錳超標,是由于該地區地殼表面的鐵、錳含量超標所引起,提出了挖掘地下深井水的建議,并提議建立水質檢測室,配備專業的檢驗人員,在當地疾控中心的指導下,對水質進行監督,減少疾病發生率。
2.3 對水源保護力度不夠
王 燕等[2]、趙芳珉[8]調查顯示,水源多位于農民生活區內,生活垃圾、養殖場、動物糞便、廁所等污染源時有出現,水源維護困難,水質沒有得到有效的凈化和消毒處理,致使水質中菌落總數、大腸菌群、渾濁度等項目超標,衛生安全面臨威脅。
2.4 水質檢測條件有限
陳忠健[9]分析廊坊市縣級疾控機構檢測能力,發現其縣級疾控中心飲用水檢測能力不足,實驗室檢驗人員相當缺乏,不能滿足各縣疾控中心實驗室生活飲用水檢測工作的實際需求;實驗室設備和設施有待完善,大型設備配置不足,特別是高精尖的檢測設備配置不足,如離子色譜儀、α檢測儀、 β檢測儀等,對突發飲水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檢驗能力不足,亟須開展人才培養計劃,推進實驗室有關的硬件設施建設,使各縣級疾控中心的飲用水的檢測水平趨向于平衡。
2.5 監管服務不到位
汪淑杏[10]對2013—2016年宜都市區以及農村生活飲用水進行采樣檢測與分析,發現水質基本符合國標要求,但農村飲水工程質量管理與監測仍然有待完善。呂 鷗等[11]對2013—2014年北京市某區發生的生活飲用水的投訴事件進行分析,投訴內容為飲用水顏色異常、有異味、水質不好,水質不合格項目主要為細菌總數、渾濁度、亞硝酸鹽、氨氮;飲用水感官性狀的變化有可能是由于水源受到污染,或供水管道存在銹蝕,或自來水和中水連接,或水箱等供水設備未及時清洗;錳的超標能影響水的感官性狀,使飲用水味道不佳;飲用高硬度的水可以引起人胃腸功能暫時性紊亂。
3 改善農村居民生活飲用水的措施
飲用水的水質安全關系到廣大群眾的的身體健康,有必要對飲用水進行全面系統的監測[12]。針對農村居民生活飲用水中存在的問題,可采取以下措施。
(1)發揮政府主導性作用,增加資金投入,改進落后工程設施和管網,加快區域供水步伐, 擴大制供水規模,進一步推進改水改廁工作;同時也要加強完善對水源的立法,探索出一條符合中國具體實際的法律保護機制,使生活飲用水得到根本保障[13]。霍治澎等[14]為了緩解延安地區用水的緊缺,極大減少對水資源的浪費,對基礎公共設施與居民小區提供生活所需水。利用下沉式綠地以及對雨水和污水的回收利用、簡單的過濾系統、科學利用的水文循環,與延安地區地理環境的具體實際相結合探索的新方法,為干旱地區提供可行性案例。
(2)加強地方政府的有效監督,充分發揮其行政職能,充分利用社區基層保護機構,保證水源長期有效的監督。對于農村地區點多面廣的水源特點,根據當地生活習慣、人文背景、經濟發展等情況,與當地村規相適應,明確具有地方性特色的法規,讓制度更加具有可操作性與具體性;對于垃圾隨便亂扔、農藥化肥的不合理使用、大規模的家禽家畜糞便隨意排放的現象,應加大規范地方成文的管理條例,建立垃圾回收站,定時、定點地進行垃圾分類處理,組織農民參加相關專業化知識的指導培訓,提高農民的素質教育,消除病原體、重金屬元素等安全隱患,使規范行之有效[15]。
(3)加強制水、供水人員的教育與培訓,加強企業機構人才的高校培養,發揮企業的主體性作用,增強法制和安全意識,杜絕水質安全事件的發生。同時,完善企業制供水工藝流程與設備,比如加強制供水的消毒,保證氯化消毒到位[14]。為了有效地監測和控制飲用水的安全,需要在取水、用水和飲水過程中建立一套系統、科學、合理的農村水質督察體系,比如監測指數評價法,以保障飲用水的安全[16-17]。
(4)提高人民的整體素質。政府的力量是有限的,而人民的力量是無窮的,因而應該加大對飲用水健康教育知識的宣傳,從娃娃抓起,通過宣傳教育,從小培養節約、安全、衛生的用水意識,提高人民群眾節約用水與保護水資源的意識,號召廣大人民群眾參與水資源的監督工作,及時將檢測信息以廣播、公布欄等形式進行公布,既體現了勞動人民的知情權,也激發了人民群眾的參與熱情。
4 前景展望
當前,我國農村飲用水安全形勢仍然較為嚴峻,關于農村飲用水的管理制度不健全,消毒不到位,水質污染事件頻繁發生,同時滋生各類水源性疾病,為了保障居民飲用水基本安全,達到人居衛生條件標準,需要各地、各部門擴大監督范圍,相關專業人士加強檢驗力度,各地區農村人民的積極配合,對農村飲用水現狀進行合理科學的分析,并提供可行性方案。由于我國地域廣闊,農村地區占據絕大多數區域,雖然農村地區的發達程度遠沒有城市高,但農村具有天然的土壤條件,符合新時代特色社會主義下的綠色發展,對中國乃至全球的低碳發展提供牢固的基礎。此外,如何科學地處理生活飲用水污染,解決地方性飲用水超標,是亟待解決的具有廣泛性與地區性的問題。
5 參考文獻
[1] 陳志軍,李明.2015年—2016年紹興市農村飲用水衛生狀況調查[J].中國衛生檢驗雜志,2017,27(23):3488-3489.
[2] 王燕,孫浩文,劉萍.2015年鄒平縣農村生活飲用水監測[J].預防醫學論壇,2016,22(9):709-711.
[3] 閻秋.2015年—2016年遼陽農村飲用水安全狀況分析[J].中國衛生檢驗雜志,2017,27(22):3312-3313.
[4] 杜志忠,趙月紅,張志鵬.北京市平谷區2014—2015年生活飲用水水質監測結果分析[J].醫學動物防制,2018,34(1):25-27.
[5] 楊浩峰,阿巴百克力,張瑩,等.2015—2016年烏魯木齊市部分區縣農村飲用水衛生監測結果分析[J].中國農村衛生,2017(22):35.
[6] 徐建軍,徐迎春,王松松,等.煙臺市農村地區集中式生活飲用水硝酸鹽污染現狀[J].環境與職業醫學,2017(12):1072-1075.
[7] 趙晗,趙文海,韓春平,等.2016年度通遼鐵路系統生活飲用水檢測[J].中國科技信息,2018(1):62.
[8] 趙芳珉.某部362個生活飲用水現況調查[J].解放軍預防醫學雜志,2017,35(10):1338.
[9] 陳忠健.廊坊市生活飲用水檢測能力現狀調查分析[J].中國農村衛生,2017(21):30-31.
[10] 汪淑杏.2013—2016年宜都市生活飲用水水質監測結果分析[J].河南預防醫學雜志,2017,28(12):957-959.
[11] 呂鷗,張海霞,張美云,等.2013—2014年北京市某區生活飲用水衛生應急事件監測情況分析[J].職業與健康,2016,32(21):2980-2983.
[12] 澤仁拉松.生活飲用水水質檢測常規分析的若干研究[J].珠江水運,2016(22):79-80.
[13] 龐子淵.我國城市飲用水安全保障法律制度研究[D].重慶:重慶大學,2014.
[14] 霍治澎,吳小強.下沉式綠地和雨水回收中水利用相結合綠色建筑技術在延安地區的具體應用[J].建筑節能,2017,45(12):70-72.
[15] 張建輝.農村地區生活飲用水水質分析[J].西部資源,2017(5):102-103.
[16] 劉美平.水質督察檢測數據評價方法研究[J].給水排水,2017,53(增刊1):84-86.
[17] 路惠琴,陳苗水.寧夏2013—2015年生活飲用水衛生監測情況統計分析[J].中國公共衛生管理,2017,33(6):860-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