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州市金閶新城實驗小學校 凌琦文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新課講授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更多的是穿插在課堂教學各個部分中的練習,而練習的優劣也將直接影響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因此,課堂中練習的設計也變得尤為重要,尤其是要達到和諧課堂的目標,那更需要精心設計每一部分的課堂練習。對此,我進行了一些研究,下面就練習在教學中的設計,談一談我的想法。
學習本身是枯燥乏味的,課堂的導入部分變得尤為重要。如何讓學生提高學習興趣,這正是“和樂”課程所研究的方向,除了苦思冥想設計引人入勝的情境,有時寥寥幾道練習題便能迎刃而解,順利讓學生帶著思考走進課堂。
數與計算教學的教學便是如此,與其設計情境導入,不如復習導入來得直截了當,更能讓學生回顧舊知,在40分鐘的起點便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比如,四年級下冊《三位數乘兩位的乘法筆算》這一課時,在新授之前,出示一道三位數乘一位數以及一道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練習,作為復習導入。學生在此之前早已能熟練筆算,再次面對這樣簡單的題目時,學生在強烈的“虛榮心”和自信心驅使下,往往會以相互競爭的姿態,以最快完成為榮,來顯示自己的“聰明才智”給老師看。僅此兩題計算便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新課開了一個好頭。就知識點而言,乘法筆算的算理大致相同,學生在計算的過程中不僅復習了舊知,更為學習新的計算提供了思路。
很多老師對練習課的概念就是講題、做題,其實不然,很好地運用練習課對于學生來說相當重要,是及時鞏固的好時機。艾賓浩斯遺忘曲線顯示遺忘速度是先快后慢,前幾天的遺忘速度最快,但是抓住時機及時鞏固,便可有效地加強記憶,減緩遺忘速度,并有可能轉化為長時記憶。那么,練習課的導入和新授課一樣,也需要精心設計,才能讓學生不那么枯燥。
練習課的導入部分的練習,通常都會使用這部分知識的重點,然而又是比較基礎的題目,并通過這些練習,讓學生回顧、闡述知識點。比如,四年級下冊的《平移、旋轉和軸對稱練習》,在結束了三節新課后,學生急需要一節扎實有效的練習課來鞏固些新知,課堂的一開始,便可以設計一道較為簡單,與三個內容都有聯系的練習導入:
下面的圖形是軸對稱圖形嗎?哪些可以通過平移得到?哪些可以通過旋轉得到?哪些既可以通過平移又可以通過旋轉得到?

學生對于這樣的題目,自然是興致盎然的,尤其是既可以通過平移又可以通過旋轉得到的第三個圖形,還能讓學生引起小小的辯論,這樣的思維碰撞,在課堂的開頭必能讓學生學得更加帶勁。當然,練習過后,還得順水推舟,馬上讓學生回顧平移、旋轉、軸對稱的幾個要點,以及畫圖時的注意點,以便順利進行接下來的練習。
例題新授部分作為一節課的核心環節,在整節課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蘇教版小學數學課本中,每一節新授課一般涵蓋一到兩個例題,其中包含了本節課的主要知識點。這些例題和例題后的“試一試”通常是層層遞進的,并在最后設計“練一練”以及“練習”幫助學生鞏固。許多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按照常規的順序,先例題、“試一試”,再“練一練”,然后“練習”,隨后完成《補充習題》。我認為如果能在新授例題的過程中穿插配套練習的內容也許效果更好,真正讓課程和諧一體,而不是各個獨立的。
例如,在《認識整萬數》時,按著順序把例題講完,再“練一練”“你知道嗎”“練習”,也未嘗不可。但是,如此一來,課堂便顯得講練分離,學生也缺乏了知識點對應練習的感受。因此,我在教學的時候進行了一些調整。
首先,和學生探討出“10個一千是一萬,10個一萬是十萬,10個十萬是一百萬,10個一百萬是一千萬”后,便將“練一練”的第一題拋給學生,讓學生嘗試在算盤或者計數器上邊撥邊數;再順水推舟,練一練一百萬一百萬的數和一千萬一千萬的數,熟悉萬級的四個數位及其之間的關系;并留下“10個一千萬是?”的疑問,讓學生有探索的空間。后面的教學也是講練穿插,不斷認識新知的過程中,加以鞏固,讓學生對數的認識更加充分。
比如,《不含括號的三步計算式題》中,新授結束后,以較容易的改錯題開始,提醒學生不要犯相同的錯誤;緊接著一組比較練習,讓學生進一步把握易錯題;隨后出現的解決問題,讓學生有了應用的意識;最后,難度再度提升,讓學生根據計算過程,填寫運算符號,讓學生更深層次地認識混合運算的順序和過程。
如果練習形式單一,那么必然會讓學生乏味;只有豐富的題型,才能讓學生沉浸在其中。就如上一例中,便采用了改錯、比較、解決問題、填空等題型,當然還有更多的題型可以思考和采用,只有在變換中聯系,才能讓學生每題都有新意。
練習也不能隨意挑選,題目甚多,若不精心挑選,恐怕會缺乏針對性。沒有針對性的練習,沒辦法讓學生將一個知識點深化、內化,只能說是讓學生做了練習,而沒有起到鞏固的作用。因此,必須精心挑選有代表性、有針對性的題目,讓學生把握重難點,從而將知識點變成自己的經驗。
走到書店,不難發現課外教輔層出不窮,不下十幾種,網上也有良莠不齊的題庫。若是真要讓學生全盤做一遍,恐怕只能增加學生的厭惡情緒,如此既缺乏針對性,又充斥著重復的題目,浪費時間和精力。因此,教師應該多方搜集各類練習,選取適量且優質的練習,并在學生的練習中,不斷整理學生的掌握情況,分析錯誤原因,并及時補充或刪減練習,力爭讓學生用有限的時間,進行最有效的練習。
練習過后,學生必定會有錯誤,有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錯再錯;而且每個學生的錯誤都不相同,有著一定的個性化。因此,讓學生養成錯題收集的好習慣非常必要。收集錯題,還要寫上錯誤原因和錯誤的知識點,這樣學生也能夠自己做一些針對性的補充練習,低年級的孩子可以在父母的幫助下進行,而高年級的學生便能自己把握該再練習些什么了。
綜上,相信只要老師努力設計課堂每一個環節的練習,必定讓學生輕松、快樂地學習數學,并能夠學有所獲,學會的不僅僅是知識,還有學習的方法。這也正是“和合”理念所倡導的和諧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