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幾年來,隨著中國走向世界,人民幣國際化的呼聲越來越高,這不僅是對人民幣的認可,也是對我國經濟實力的認可。雖然目前在境外流通和使用的人民幣與以前相比有所增加,但不代表我國已經實現人民幣國際化。本文主要分析人民幣國際化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關鍵詞】人民幣國際化 現狀 問題
一、人民幣國際化的現狀
如果一個國家的貨幣想成為國際貨幣,一般要具備三個基本條件:首先,貨幣發行國要有強大的經濟實力,在全球領域中占據重要的地位;其次,該種貨幣的幣值具有穩定性;最后,該貨幣具有自由可兌換性,一種貨幣只有得到其他國家的認可才可以在全球在自由流通和兌換。隨著我國經濟實力和國際地位的增強和全球對人民幣越來越高的呼聲,,我國政府越來越致力于人民幣的國際化。所以,人民幣國際化是大勢所趨。人民幣國際化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人民幣離岸市場迅速發展
自從2009年人民幣國際化正式啟動來,人民幣的國際地位穩步上升,其中很大的一部分的原因是得益于離岸市場的迅速發展。人民幣離岸市場為非居民投資者提供投融資場所的同時,也形成人民幣在境外的流動和定價體系。在2010年,香港金管局和人民銀行明確了人民幣可以在境外自由兌換;2011年,我國實現在全國范圍內實現人民幣的跨境貿易結算;2014年,巴黎、倫敦等歐洲城市先后建立人民幣清算中心,同時在加拿大多倫多也建立了人民幣結算中心;2016年,人民幣加入SDR,更加推進了人民幣離岸市場的發展。2015年以來,人民幣離岸中心基本覆蓋五大洲,2016年,中國銀行紐約分行通過授權成為第一家美國人民幣業務結算行。截至2018年1月,雖然香港人民幣存款較2017年末下降了2.3%,但臺灣人民幣存款的規模比2017年年底增加了17%。與此同時,新加坡人民存款規模比2016年增長了20.1%。
(二)人民幣成為全球第五大支付貨幣
在2013年,人民幣在全球的支付系統中僅占0.63%,到2014年11月,人民幣取代澳元和加幣,成為全球第五大支付貨幣,與第四名的日元占有率相差不遠。雖然近幾年人民幣的支付排名有下降的趨勢,2017年人民幣在全球交易使用量中排名第七。但根據SWIFT發布的2018年1月份的數據顯示,人民幣在國內和國際支付貨幣中占比為1.66%,比2017年年底小幅上漲0.05個百分點,依然繼續保持著2014年全球第五大支付貨幣的地位。
(三)人民幣債券市場穩步發展
隨著人民幣在全球貿易中的大幅使用,境外的人民幣持有量也不斷在增加。發行人民幣離岸債券顯得尤為重要。人民幣離岸債券在滿足外國投資者對人民幣需求的同時,也推動人民幣的流動性。在2014年之前,人民幣的持續升值提高了人民幣債券市場的活躍度。在2015年新一輪匯率改革后,人民幣趨于穩定,降低了人民對離岸人民幣債券市場的投資意愿。但長期來說,債券市場發行人民幣債券的規模和歐美國家雖然有差距,但是還是在穩步發展。
根據數據顯示,2018年1月份,境外機構增持人民幣債券超過983億,因為人民幣對霉運匯率上行使得人民幣資產的避險屬性凸顯。
二、人民幣國際化中存在的問題
我國的經濟發展有助于人民幣的國際化,而人民幣的國際化也給我國帶來了巨大的利益:人民幣國際化有利于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有利于我國調整經濟結構,也有利于提升我國的經濟實力。但同時,人民幣國際化也存在一些問題。
(一)金融體系與市場問題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曾經說過,上世紀的90年代是金融業改革開放的春天,但也僅僅只帶來了一時生機。90年代以來,中國金融業迅速發展。但與此同時,中國國內經濟的不成熟與金融體系不健全也制約了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首先,我國還沒有兼具風險低和流動性好的金融資產供外國投資者購買。人民幣債券市場還不具備深度和廣度,人民幣國際債券全球占比低。其次,在我國股票市場,短期的股票投機占主要部分,打擊了長期投資者的積極性。此外,我國的人民幣衍生品發展緩慢,創新不足,投資者無法有效利用衍生品規避風險,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也削弱了投資者對人民幣的信心。
此外,我國金融市場大環境也阻礙了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目前,我國對人民幣的管制比較嚴格,金融市場的自由化程度受到了很多方面的消極影響:第一,從銀行方面來說,外資在銀行資產與國內銀行資產比值遠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第二,從保險業方面來說,外資在人壽保險和財產保險的占比甚至落后于亞洲平均水平,更不用說歐美的水平;第三,從證券業方面來說,我國對證券業實行更嚴格的監管。
總的來說,也正是由于我國的金融體系不夠完善,我國才不敢完全對外開放金融市場,我們還沒有足夠的能力應對完全對外開放金融市場可能帶來的風險。不然即使完全開放了金融市場,我們不具備成熟的金融產品,那么人們也會降低對人民幣的投資欲望,也會影響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所以,出于對各方面的考慮,我國還不會完全開放金融市場。
(二)政府宏觀調控與管理問題
在改革開放之前,我國實行計劃經濟體制,由政府宏觀調控市場,它限制我國經濟發展的活力。在改革開放之后,我國漸漸開始進行經濟體制改革,市場經濟漸漸取代過去的計劃計劃的主導地位。但是,從目前的市場的運營方面來看,我國還沒有從宏觀調控和頂層設計方面出發為人民幣的國際化奠定良好的基礎。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在人民幣國際化的的進程中,一部分的人民幣會流向國際金融市場,央行無法對這部分人民幣實行有效的控制,這就削弱了我國政府的宏觀調控能力。比如,當央行出于控制通貨膨脹穩定等實行緊縮性的貨幣政策時,這時,國際金融市場的人民幣可能就會流向國內,這就降低了央行實行該貨幣政策的有效性,增加了宏觀調控的難度。
總來的說,影響人民幣國際化的因素還很多,無論是主觀??陀^或者制度等方面,在今后的改革中都要考慮到。
(三)外匯管理和匯率政策選擇問題
一直以來,為了減少國際貨幣市場波動導致的匯價風險影響我國的經濟,我國一直采取比較保守的外匯管理政策。雖然保守的外匯管理整理提供了一個良好的貨幣環境,但是,從另外一方面來說,這種管理政策也影響其他國家對人民幣的接受程度。盡管我國近幾年來,經常項目下的人民幣已經實現可自由兌換,但是在資本項目下人民幣的自由兌換還是受到了限制,這隨人民幣在境外的自由流通和使用產生不利影響。所以,在今后的外匯管理中,我國貨幣當局應該在考慮經濟穩定的同時,也要促進人民幣更好的國際化。
此外,匯率政策的選擇也會影響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雖然在2005年之后,我國開始有管理的浮動匯率管理制度,但是在匯率政策選擇方面,我國一直傾向于較缺乏彈性和靈活性的管理政策。目前,為了順應全球經濟發展的需要,我國逐漸完善了匯率的浮動范圍和中間加的形成,但,整體的進步還是比較小的。所以,如果要實現人民幣的完全國際化,那么我們應該選擇有彈性的匯率政策。
三、結語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貨幣扮演者不可或缺的角色,如果一個國家的貨幣能在全球范圍內自由流通,這不僅是對一個國家經濟實力的認可,也可以體現一個國家在國際的經濟地位,
增強了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所以,人民幣國際化對我國來說具有重要意義。從國際經濟的經濟發展角度出發,人民幣的國際化會穩定全球的經濟,會對全球經濟產生有利影響,所以人民幣國際化是大勢所趨。人民幣國際化有利于我國發展對外貿易,有利于我國經濟結構的轉型,也有利于提升我國的經濟實力等。
但人民幣國際化帶給我國巨大利益的同時,也給我國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比如降低我國金融市場的穩定性,削弱了我國宏觀政策的有效性,也對我國的外匯管理和匯率政策產生不利影響。而且,在人民幣國際化過程中,中央銀行很難檢測在境外流通的現金的需求和流動。同時,由于監管的難度較大,也為一些不法分子帶來了“商機”,滋生了許多不法犯罪,如走私、賭博、販毒的出現。根據數據,僅2017年中國海警破獲的走私案就有891宗,更不用說是沒被截獲的。海外賭博、販毒案也屢見不鮮。同時,人民幣的跨境自由流動和監督力度的有限,也會滋生海外洗錢,還會增加假幣的使用。這些負面影響不但影響我國金融市場的穩定性。同時,我國也存在一些阻礙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因素,如金融市場不穩定、外匯管理過于保守等。
所以,我們在關注人民幣國際化對我國積極影響的同時,也要關注其消極因素,并為解決這些負面影響而努力。
參考文獻
[1]方學鳳.人民幣國際化對中國經濟的影響[J].中國國際財經(中英文),2017(20):9-10.
[2]劉牧原.淺析人民幣國際化的現狀與發展[J].中國國際財經(中英文),2017(19):3-4.
[3]房格格.人民幣國際化問題研究[J].金融經濟,2017(14):16-17.
[4]方學鳳.人民幣國際化對中國經濟的影響[J].中國國際財經(中英文),2017(20):9-10.
[5]解梅.經濟新常態下,人民幣國際化的現狀與展望[J].新經濟,2016(15):45-46.
作者簡介:林怡(1994-),女,漢族,福建莆田人,就讀于天津財經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