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麗芬
一、 案例簡介
小美同學,女,大一新生,家境不錯,獨生子女。該生成績中等,性格文文靜靜,不喜歡講話,也不善交往,大一上學期經班主任反映該生因宿舍矛盾要求調換宿舍,經班主任和輔導員在宿舍中多次調解,該生仍堅持要換宿舍,最后幫助其換了宿舍。大二下學期,特別是到2018年四五月份,該生表現出的行為比較怪異,會早上起來無緣無故坐起大笑,會在晚上與不同的網友(男)不停地打電話聊天,也會在半夜因窗外燈光驚醒尖叫,已嚴重影響宿舍其他同學休息。后因在宿舍想出去透氣,撥打了120電話,并去醫院進行早孕檢查,輔導員后與該生談話,了解到該生所說因之前與網友有過性行為,怕懷孕。班級同學普遍對小美的異常行為表示恐慌。后輔導員與家長溝通,了解到其在臨近高考的三四個月里,該生就表現出抑郁傾向,并由其奶奶在外租房陪伴其學習。
二、案例定性分析
此案例反映的是大一新生的一般情緒障礙的干預及疏導等問題。
三、解決思路和實施辦法
(1)廣泛收集信息,主動約談學生。在約談學生之前先廣泛收集小美同學的具體情況,從而更加全面、深入地掌握該生的狀況。從小美的兩次宿舍矛盾,我們可以從其所在的宿舍入手,了解其思想、心理、生活習慣、家庭情況、學習情況及最近行為表現。另外,也可從小美同學的好友、班級同學、班主任處了解她的詳細情況。
在了解基本情況的基礎上主動約談小美同學。在溫馨放松的環境中展開談話,在整個談話過程中保持傾聽,又注重運用同理心,使小美同學放下心理戒備,與之建立良好的互信關系,這樣既可以了解小美同學最近的動態(即所想所思),又能幫助她宣泄情緒,保持情緒的平穩。
(2)及時上報領導,尋求心理援助。在了解和平穩小美同學情緒的基礎上第一時間向分管學生工作的副書記進行匯報,以便獲得行之有效的指導。根據分管書記的指示,初步判斷心理問題的程度,并立即聯系學院心理咨詢中心。在心理專業老師的咨詢介入下判斷小美同學的心理異常傾向,啟動心理危機轉介機制,及時送醫院治療。
(3)轉變家長觀念,形成家校合力。輔導員應及時聯系家長,充分進行溝通,準確掌握信息。在與小美同學的家長進行溝通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家長對“心理異常”或“精神病”這些名詞十分抵觸,對于小美的異常行為,家長辯解說“只是受宿舍矛盾或心情影響所致”,并且也不配合其后續的心理專科醫院治療。對于其家長的抵觸行為,分管書記、班主任、輔導員通過耐心疏導,轉變其觀念,家長后來積極配合治療,幫助小美同學逐漸恢復心理平衡。
(4)思想疏導他人,學會悅納關愛。后期,對于小美同學的異常行為對班級其他同學和宿舍同學的負面影響,輔導員及時進行了思想疏導。通過找相關同學談心談話,引導其科學理性地看待身邊發生的事件,學會悅納關愛,并幫助他們恢復正常的學習和生活。
四、經驗與啟示
(1)輔導員在平時要多關心、關愛學生,建立完善的心理危機預警機制。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做好日常篩查和預防工作,對于有心理問題的學生積極采取心理危機轉介機制,轉介學院心理咨詢中心,對于已發展成心理疾病或心理障礙的學生必須馬上送醫院治療。
(2)積極發揮學校、家庭的內外聯合干預作用。心理異常的學生要恢復健康的心理狀態,離不開家庭親友的關心和支持、學校師生的鼓勵、社會的支持。只有做到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全過程育人,才能真正幫助學生恢復心理平衡,達到心理健康。
(3)在平時的工作中應注重對輔導員進行心理健康知識培訓,讓其具備較高的心理素質、科學的心理知識和一定的心理咨詢技巧。
(4)注重提高學生科學理性看待問題的能力,通過主題活動的開展,教育引導大學生悅納他人,關愛他人。
參考文獻:
[1]李 霈.輔導員應對心理障礙學生的案例剖析與啟示[J].長江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1).
[2]車文博.心理咨詢大百科全書[M].杭州: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