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霜
一、培養語感的意義
在小學語文教育階段,具備良好語感的人在應對語言材料過程中可以更好地掌握材料的深層含義,并形成聯想與情感共鳴[1]。在寫作過程中,可以具備更加豐富的想象力,并形成獨特的寫作風格以及寫作基調。學生語感較強時會在平常學習中積累相應的經驗,從而提升對語言文字的感知能力[2]。另外,語感的培養可以更好地提高語言表達與交際能力。在平常生活中,語言屬于主要的交流工具,語言活動的意圖非常多,在不同的意圖中,語言意圖感知是否準確、靈敏與語感有著密切關聯性。所以,學生語感的提升有利于提高學生今后的人際交往能力。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語感的培養
1.改進教學理念
在小學語文教育中,學生的學習效率較差的主要原因在于學習的主動性比較差,傳統課堂都是以應試教育為主,這也導致學生的學習意識比較差,都是以被動式學習為主。對此,為了更好地突出語感培養效果,教師需要在教學地位方面進行適當轉變,將語感的教學貫穿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提升學生的語感,促使學生可以全面、健康發展。在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語言環境,讓學生多說、多聽、多表達,從而鍛煉語感。例如,在《自選商場》這一篇課文的教學中,這一篇課文的主要教學目標在于對生字詞的理解,同時也會涉及一個交流的過程。此時,教師便可以布置相應的家庭作業,讓學生回到家中與家長進行口語互動,以“商場”為主題進行互動,并將互動過程在下一堂課中分享。借助這樣的方式可以培養學生的語感,達到相應的教學目標。
2.豐富教學形式
因為小學生的年齡比較小,注意力無法長時間集中,很容易出現今天感興趣、明天不喜歡的現象。對此,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投入語感的培養過程中,教師需要不斷嘗試和創新教學形式,不定期改變教學方法,讓學生時刻保持較高的好奇心。當前,可以應用于小學語文語感培養中的教學方式非常多,其中最為有效的便是情境創設式的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創建詳細的情境,借助情境的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突出層次性教學
因為小學生在課堂中的表現存在不穩定性,所以教師可以將整個內容以分層次的方式進行教學,并逐漸深入培養學生的語感。一方面,督促學生閱讀文章,文章的閱讀并不是簡單的讓學生“素”讀,而是讓學生帶入情感去閱讀。例如,在一些人物悲傷時,閱讀時要表現出低落、沉悶的情緒,讓學生一聽就知道當時的情緒是悲傷的;在歡快的時候可以用歡快的語氣進行朗讀,讓學生感受文章的情感。另一方面,深入理解文章。部分文章中的人物比較多,這一種文章的閱讀便可以采取角色表演的方式實現,例如,在《我要的是葫蘆》這一篇課文中,可以將班級學生劃分為多個小組,讓每一個小組的學生分別進行表演,此時的表演可以是對文章的適當修改,根據自身的實際喜好進行表演。例如,將學生劃分為三個小組,分別扮演種葫蘆的人、鄰居以及“葫蘆”,讓學生根據文章內容進行自由發揮。這樣的方式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語感,而且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培養學生之間的協作能力。
綜上所述,語感培養是小學階段語文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同時也是小學生應當具備的基礎性語言能力,小學語文教育中語感培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有意識、有目的性地培養學生的語感,在教學理念、教學方法以及教學形式等多方面創新,促使教學內容更加符合學生的需求,能夠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實際喜好,從而提高整體教學質量,達到素質教育的最終目標。
參考文獻:
[1]袁國超.基于語文核心素養的學生審美感知能力的培養[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7(5):48-50.
[2]劉煥豐.語文教學對提升學生心理素質的相關探討[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6(8):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