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飄
一、改變教學方式,鼓勵探索創新
1.立足教材,引導自學
小學數學課本根據小學數學教學大綱所規定的目的要求,系統闡述了小學數學教學內容,它是小學教師和學生進行教與學的依據。培養小學生正確使用數學課本,學會閱讀數學課本是培養小學生學習能力的最根本途徑。凡是學生自己能學會的就應創造條件讓學生自學;凡是學生能自己動手做的,就應創造條件讓學生自己做,盡量給學生提供表現自我學習能力的機會。
如我在教學“角的畫法”一課時,并沒有直接拿起量角器教學生畫角,而是對他們說:“你們想不想當一回小老師,教大家畫角呀?”學生異口同聲地喊道:“想!”“好,那就請你仔細閱讀教材中角的畫法,一會兒,請同學到前面來教大家畫角,咱們評一評,誰最像小老師。”學生興奮地翻開書,認真地讀起來,把書中的內容反復地記在腦子里。從表面上看,這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其實事半功倍。學生通過看書已經學會了新知識,為了能爭當“小老師”,更是反復背誦,加深了理解,這個過程使學生動手畫角就顯得輕而易舉了,通過學生動手畫角,我既檢查了學生的自學情況,又及時糾正了個別學生不規范的語言和操作,學生既掌握了重點又突破了難點。
2.創設氛圍,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直接調控著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思維傾向性。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設法點燃學生的好奇心, 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增強學生的學習熱情。如我在教學“垂直與平行”一課時,我先引導學生閉上眼睛把一張白紙想象成一個無限大的平面,在這個無限大的平面內畫兩條直線,然后把想象的畫面畫在紙上,挑選出不同種類的作品貼在黑板上并標上序號后,讓學生小組合作學習,把黑板上的作品進行分類并說明理由。從一開始我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起了他們探索新知的興趣。因此,學生展開激烈的討論,各組進行了不同的分類。在學生的爭論中平行與垂直這些知識難點迎刃而解,并且內化。這節課,我由興趣入手,因勢利導,在學生學習新知的活動過程中創造有利條件,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使他們嘗到了成功的喜悅,為學生以后更好地學習幾何知識打下了基礎。
3.積極探索,鼓勵創新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導者,教師的靈感也是激活學生創造力的源泉。數學知識的嚴謹性、系統性以及源于生活的特性,使數學知識在錯綜復雜的表面現象背后,潛伏著一定的聯系和規律。這就要求教師吃透教材,找準知識的生長點,挖掘教材,使學生的創造意識得到培養。如我在教學四年級統計知識的一道練習題時,題目要求學生自己收集信息、整理數據,自由選擇合作伙伴共同完成統計圖。為了了解學生對新知識的掌握情況,我要求他們每人獨立完成一幅統計圖。在學生調查結束,開始畫圖時,有學生站起來問:“我調查的結果是喜歡數學的人有35人,而書上的統計圖太小,1格表示1人畫不開,這怎么辦呀?”有人說:“你可以用1格表示5個人或10個人不就行了!”還有的學生說:“你可以以小組為單位,調查各組男女生的不同喜好,這樣每組最多有十二人,每人一格也能畫開。”孩子們在這堂課中表現出的創造力與思維能力讓我為之驚訝和感動。我不禁興奮地喊道:“你們回答得太精彩了!希望在今后的學習中,你們能積極思考、勇于創新。”
二、實驗教學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應用
現代教育技術的突飛猛進使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都面臨機遇和挑戰。掌握現代信息技術和網絡資源的教師,可以在法律法規政策允許的范圍內,在有利和促進教學工作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信息和技術,尤其是對多媒體技術比較感興趣的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作適合自己的多媒體課件。
參考文獻:
[1](美)珍妮特·沃斯,(新西蘭)戈登·德萊頓.學習的革命[M].顧瑞榮,陳 標,許 靜,譯.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998:441.
[2]何泰伯,賈 健.多媒體課件作品使用現狀及應用研究[J].青年與社會中外教育研究,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