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善俊
摘 要 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讓學生喜歡學習數學,學會學習數學,是很多小學數學教師一直探索追尋的問題。作者根據十余年的小學數學教學經驗,結合自身實際,從保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進行精心的課前準備、打造生動活潑學生樂學的數學課堂、注重學生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科學布置與批改作業、注重課后反思六個方面闡述了提高課堂有效性的做法及思考。
關鍵詞 課堂教學 有效性 激發興趣 精心準備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8.09.060
Abstract How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classroom teaching, let students like to learn mathematics, learn to learn mathematics, is a lot of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ers have been exploring the problem. On the basis of more than ten years of experience in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and combining with its own practice, the author expounds six aspects of protecting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mathematics, preparing carefully before class, creating a mathematical class of lively students' music,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training of students' learning habits of mathematics, scientific arrangement and restructuring, and paying attention to rethinking after class, put forward the practice and thinking of improv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classroom.
Keywords classroom teaching; effectiveness; stimulate interest; carefully prepared
1 要保護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是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和求知欲的重要因素,在學習活動中起著定向和動力的作用。筆者認為,在小學階段最主要的一個任務就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小學階段喜歡學習,愿意學習,為初中高中學習打好基礎。
(1)讓學生喜歡數學老師,喜歡數學。一直以來,我將“讓學生喜歡我”視為座右銘,學生喜歡老師,就會喜歡她教的這個學科,就會認真聽講、按時做作業。比如每一節數學課都講一個笑話,時間不超過一分鐘,課前、課后、課中,教師、學生均可以進行,數學課有笑話,學生就會很開心,讓學生能惦記著上數學課就是成功。
(2)讓學生當“老師”。如果我們能把課上得像動畫片、卡通片一樣精彩,那學生肯定會非常喜歡數學課。這就要不斷改革自己的講課形式,發現典型,培養班里的小老師。我在我們班培養了幾位“小老師”,學生聽“小老師”講課比聽我講課還要認真,聽得還要有味,整個班里沒有開小差的,教師適時點撥幾句,效果很好。
(3)可通過游戲調動學習氣氛,使孩子們在解決問題的同時,體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和滿足。比如在學習體積時,讓學生模擬烏鴉喝水,在模擬游戲中真正明白體積的含義。
(4)聯系課本、聯系生活,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生活中處處要用到數學,學習數學確實很有用。二是每做對一道題,都要讓學生有成功的體驗。例如四年級上冊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這既是重點,也是難點,學生不光試商慢,做題慢,還容易抄錯數。針對此種情況,我每節課留最后一分鐘,讓學生做一道筆算除法題,在小組內進行PK,最后剩下一兩個沒做出時,有學生就會說:“老師,我去幫幫他吧!”這樣,通過學生互助學習,就把問題給解決了,而且效果很好,學生學習積極性很高。
2 精心準備是提高課堂效率的基礎
(1)做好課前準備活動。首先是把握教材內容和定位教學目標,其次是準備教案、課件、學具等,更重要的是教師自我心理準備,首先要懷著愉快的心情面對學生、面對課堂,老師的情緒高漲,就會感染學生,只有學生想學、樂學了,課堂才會更有效。
(2)精心設計教學環節,上好每一節課這就必須設計好教學過程。教學環節必須清楚簡潔、可操作性強,才能易于被學生接受。課備好了,當然上的也精彩。在課前要多思考、勤思考,這節課應怎樣上?這個新知識點采用什么方法能使學生學到的更多、更好。教學中可讓學生聯系生活環境,從已有生活經驗出發,獨立思考,或是進行小組合作或師生研討,通過觀察、操作、歸納、類比、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進一步提升思維能力和學習水平。
(3)要讓課堂更有效,還必須注重當堂知識當堂消化,杜絕課內損失課外補的不良做法。每一節課都不可小看,這一節課沒上好,再用三節課來補都不可能有好的效果,炒“回鍋肉”,費力不討好,更別提教學高效了。
(4)及時反饋,準確評價。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習方法、學習效果要做到及時反饋,在評價方式上,要改變單一的評價方式,注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評價語言首先要尊重學生,要準確、得體,盡量幽默生動,機智巧妙,做出精確的評價,使數學課堂個性飛揚。
3 采用新穎有趣的教學方法,打造生動活潑、學生愛學的數學課堂
(1)鼓勵學生動手操作。學習數學是一個由具體到抽象的過程,因此動手操作是學習數學最有效方法,要讓學生多動手,讓數學課堂鮮活起來。例如低年級段的計算,幾個一用單根的小棒表示,幾十用幾捆表示,幾百用幾大捆表示。如32+29,用小棒操作,3捆加2捆是5捆即50,2根加9根是11根,再把滿10根的捆起來,一共6捆1根,所以32+29=61。這樣學生很容易地就理解了算理。例如四年級上冊學習垂直與平行后,找生活中的垂直平行現象,學生從衣食住行方方面面中都能找到垂直與平行,甚至從漢字中也能找到垂直與平行。再例如學角,用筆、書、胳膊、腿都能表示出銳角、直角、鈍角、平角等。通過操作,學生印象深刻,自然掌握就好。
(2)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學生自己總結和解決問題,老師更多的是引導,讓學生感受獨立解決問題的成功和滿足,并及時給予表揚、鼓勵。但是老師也不要怕講,筆者認為該講的就老師講,比如我們數學中的定義、概念等。
(3)掌握學習方法是學習的首要。學習知識的過程是借助對某一個有代表性的學習內容的學習,以期達到對點所在面上所有內容的全面把握,這就是要求學習者不僅僅把學習的內容作為學習重點,更要把學會學習的方法作為學習的重中之重。只有學生掌握了恰當的學習方法,才能提高學習效率,達到學習的真正目的。如教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一課時,在復習長方形的面積后,首先讓學生猜一猜,然后小組制定方案去驗證自己的猜想,再讓學生動手操作,剪一剪,拼一拼等等,最后得出結論: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贅擼倮媒崧廴ソ餼鏨鈧械奈侍猓醚莆照餼褪鞘е諧S玫囊恢質Х椒ā?
(4)注重學生的體驗,密切生活與數學的聯系。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是解決現實問題,并以此激發學習動機、培養實踐能力。讓數學貼近學生生活,學生就會體會到生活中充滿數學,數學很有趣。如教學《圓的認識》一課時,出示生活中的圓形物品,找不同,再借助車輪把學生引入更深入的思考。在教學中,教師要借助他們頭腦中已經積累的生活經驗,讓學生思考數學問題,強化數學意識。
4 培養數學學習習慣,體現創新精神
不同班級的學生,學習習慣差異很大,我把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作為責無旁貸的首要任務。每新接一個班級,我都要學習特級教師劉永寬的做法,教會學生講四句話。
(1)第一句“老師,我還不懂”。在一個班級里,學生智力存在差異,接受速度肯定不同。因此,如果老師采用整齊劃一的教學進度、教學方法,肯定會出現部分學生“不懂”的情況。更何況,小學教學材料中有些內容是較為晦澀的,很多學生難以理解。實際上,學習過程中最可怕的不是不懂,而是學生不懂還不說,日積月累就糟了,所以要鼓勵學生敢說“我不會”、“我還不懂”。
(2)第二句“老師我懂了”。當然,部分學生自學能力較強,老師要鼓勵他們說“我懂了”,這樣教師可以給他們安排額外的進度。所以老師要了解學生是真懂還是假懂。如果只是問:“懂得請舉手”,大家舉舉手就純粹是形式了。
(3)第三句“老師我不同意”。當學生不同意老師的講解或其他同學的發言時,甚至學生對于教材說法有不同見解時,這時要鼓勵學生在公眾面前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這是積極參與的一個最重要標志,也是課堂教學的民主的體現,體現了學生的思辨能力、批判意識,要注意培養和引導。因此,要培養學生說“我不同意”,鼓勵學生發表不同意見,敢于表現自我、發展個性,這也是新時代的要求。
(4)第四句鼓勵學生“讓我來說”,即把學生“推”上講臺。有時學生講的效果的確比教師還要好,所以我的感覺是學生能講的內容,老師就放一放吧,做到學生自學能會的老師不講,學生合作學習能會的,老師不講,讓學生體會到自行獲取知識的樂趣。
5 作業的布置與批改要科學、有效
新課改實施以來,很多教師在優化課堂教學環節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卻忽視了課外作業的布置。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伸與拓展,能夠鞏固學習內容,反饋學習效果。由于知識的偏狹與“要成績”的導向,使得作業陷入了常有的弊端,面對教師布置的大量以書面作業為形式的數學作業,學生被動地應付了事,甚至有抄襲現象,久而久之,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有嗎?所以,教師要合理適當地布置家庭作業,使學生養成良好的作業習慣。通過作業訓練,使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和學習技巧。作業布置應體現層次性,使學生得到不同的提高。要進行科學、全面的評價,不同類型的作業運用不同評價標準,評價語言要體現人文性、豐富性,努力起到激勵與激趣作用,使學生在評價中得到啟發,達到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境界。
6 注重課后反思,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有位教育學家說過,“教無定法,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我們的教師不是圣人,一堂課不會十全十美,因此我們對于每一節課都要進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對每一個教學環節的預設與實際吻合、學生學習狀況、教師調控狀況、課堂生成狀況等方面認真進行總結,并對于解題思路、分析過程、運算過程、語言的表述、教學的思想方法進行反思,以找出規律和經驗。同時,教師要認識到落后教學方式的弊端,嘗試用新的方式組織教學過程,只有這樣,先進教學理念才會逐步代替陳舊觀念,才能使教學實施更加富有成效。
總之,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是廣大教師孜孜追求的目標。高效課堂是一種理念,一種教學實踐模式,更是一種價值追求,我們期待老師們更多的思考、關注、探索和交流,以切實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 羅杰,鄧玉敏.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的探索[J].改革與開放,2009(7).
[2] 徐月英.多元化策略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J].新課程,2017(8).
[3] 劉剛.談如何激發小學生數學的學習興趣[J].學周刊,2014(9).
[4] 鄭越.小學數學的有效性教學探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6(10).
[5] 李艷君.講求策略,打造小學數學高效課堂[J].中國校外教育,201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