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之泰
農業現代化是我國正在實施的一個大戰略,我們久居城市的人對我國的農業發展是從受益人角度享受成就并深受鼓舞,因此也觸發我思考一些問題。進入我思考領域的是農業產業物流問題,我感覺農業物流十分重要。
農業現代化涉及方方面面,現在看到較多的是農業機械化、農田水利化、生態農業以及農業生產技術等關系重大的領域,有些不是那么特別重要的問題還沒有進入到人們關注的重要領域之中,例如農村商業、農業副業、農業物流便屬于這樣的領域。需要探討農業物流這祥的問題嗎?回答是:雖然不能與上述關系重大的領域相比,但也非常需要,所以應當探討這些問題。我國農業世界最大,農業物流這個領域當然也實在太大了,十幾億人的生活、整個國家的經濟運轉都離不開農業物流。與我們現在關注比較多的城市物流、區域物流、工礦業產品物流相比,農業物流又存在許多不同之處,也極具特殊性,不能套用工業與城市物流那些規律。可以列舉兩個方面的特殊性來說明這一問題:那就是農業物流的季節性和地域性。
先說說農業物流的季節性:農業物流一個非常突出的特點是春、夏、秋、冬四季因季節不同從而有不同的物流需求,進一步派生出不同的物流方式和運行規律。春季是耕種的季節,物流的服務內容一個是耕、一個是種,兩者物流運行的范疇及路徑都是相同的,不同之處在于物流運行要做的事情與操作方式有大的區別,春季農業物流“耕”的主要目的是整理田地,物流在“流”的過程中同時伴有整理田地的操作,物流流經的地塊變成了成熟待種之地,有如緊崩平整等待刺繡的絹布;“種”的主要目的是締結土地與種子的良緣,物流在“流”的過程中同時將種子“嫁”給土地。夏季是哺育的季節,將秧苗哺育成長成為植株,物流在“流”的過程中精心哺育這些植株。秋季是人們經常歌頌的季節,因為秋季檢驗了一年勞作的成果,農業物流的作用是在田地中“流”的過程中將這些成果納入口袋之中。對于冬季農業,常言道是:冬閑,當然農業物流也閑在其中,然而現代化的進程中,物流也有改變,很多地區物流也很難享受到冬天的這種閑在,“冬閑變冬忙”從最初的宣傳口號變成了真正的運作,冬忙尤其忙的是物流,廣博大地不能耕也不能種了,但是卻擋不住運的腳步。總之,季節與物流緣分很深,不同季節物流需求有所不同,但物流運作與之始終為伴。
地域性:農業物流第二個非常突出的特點是不同范圍地域之中物流主要的方式和手段不同,各有特殊性和在那一大范圍地域之中這些方式和手段使用的普遍性。
北方平原地區包括華北、東北兩個大平原是我國旱地農業作物主要種植地區,自古以來就開拓了能力強、效率高的物流方式,從獨輪小推車到兩輪的拉車,再到多輪的動力車,農業物流以行車為主的發展軌跡是清晰的。行車需要有動力,以油、氣為動力的物流已現時代在社會上尤其在城市和區域中普遍使用的方式,然而農業物流卻是落后于這種發展腳步,直到今日仍然大量存在依靠人力的狀況,再早些年以人為動力的物流更是主體,驅趕馬、牛拉車,農夫以人力推、拉、拽車輛,甚至由人赤膊上陣,肩挑背負等方式皆有之。
南方水網地區歷史上是我國水稻的主產區,農業物流則是舟船為主,主要特點是解決了有些地方有水無路的難題,但物流速度慢,物流規模雖然還可以適應需要,但很難應對快速物流與應急物流的要求。與前述平原地區的物流主要的手段相比,還算有一定的先進性,因為物流費用的付出較低。我國北方地區及山區從事物流行業的人經常發愁的事情是:由于動力消耗大使得物流成本高、獲利難,所以一旦能以舟船代替車馬就會大幅度節省物流費用,這當然是人們企盼之好事。南方水網地區就是依靠這樣的物流環境條件支持了幾千年的經濟發展,使這個地區成為富饒之地,直到今天依然如是。
山地與丘陵地區對農業物流來講是一個難為的地區,難在何處?難在不能依靠高水平物流工具完成始終,難在需要多種準備來應對。山地與丘陵地區在我國大面積存在,能行車之處必以車載為主,難以行車的地區以騾馬為主,依靠畜力為動力,應對起來復雜繁瑣,頗有難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