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育昆 吳臣勇 黎麗榮

物聯網是互聯網應用向實體設備設施的延伸,高度集成和綜合應用了當前一段時期的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其實質是利用感知控制,網絡構建,信息處理等技術自動識別、跟蹤、監控和管理“事物”,實現最佳配置和優化利用。
1999年至2004年是物聯網發展的啟蒙時期,物聯網的定義第一次出現在國際舞臺。1999年,美國麻省理工大學自動識別技術中心Ashton教授首先提出了物聯網的基本定義,是指依托射頻識別技術和設備,按約定的協議與互聯網相連,實現對“實體”的智能化識別、監控與管理。互聯網的終端是PC電腦,物聯網的終端是任何想要干預的“實體”,并最終實現對其的狀態監測和有效控制,所以說物聯網技術也是對互聯網技術的進一步擴展和延伸。
2005年,國際電信聯盟(ITU)發布了研究報告《ITU互聯網報告2005:物聯網》,物聯網理論慢慢受到大家的關注,物聯網技術在這個時期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2009年歐盟第七框架下RFID物聯網項目研究組在其發布的項目報告中指出物聯網的定義:“物聯網是未來互聯網的一個組成部分,可以被定義為基于標準的和可互操作的通信協議,且具有自配置能力的、動態的全球網絡基礎框架。”這里已經強調了每個單品都有自己的編碼、標識,使智能接口和信息網絡能夠進行無縫鏈接。
2009年8月,時任國務院總理的溫家寶同志也十分重視我國物聯網技術的發展,提出了建設“感知中國”的計劃;2010年“物聯網”首次在國家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并將物聯網定義為:“通過傳感設備按照約定協議,把各種網絡連接起來,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以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絡。”因此,2010年也稱為中國的物聯網元年。
在未來的高技術戰爭中,科學高效的油料管理方式和方法可以提升信息化作戰條件下的軍隊油料供應保障水平,確保我軍能夠實現“能打仗、打勝仗”的強軍目標。隨著部隊油料消耗的急劇膨脹以及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和應用,軍隊后方油庫也正在全面加快信息化建設步伐,大力提高軍隊后方油庫在信息收集、處理和傳遞方面的能力,油庫信息系統已然成為了提升油庫管理能力的重要技術和手段。
(1)國外情況
美國軍方在開發和應用石油管理技術方面始終處于世界前列。為了促進和有效地完成日常業務作業,在20世紀80年代初美國實施了有效的軍用油料管理手段,開發研制了功能齊全的管理信息系統,如美國節能中心開發的“國防燃料自動化管理系統”和“國防能源信息系統”。這些信息系統匯總了油料管理中的各項數據信息,大大提高了油料管理工作的效率,并及時、準確和全面地為美國軍方生成業務報告,在滿足各級石油管理業務需求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與此同時,美軍國防能源保障中心設立了指揮控制中心,該中心向上與國防后勤局數據中心聯接,實現與各軍種信息傳遞;向下與各能源保障辦事處聯網,實現與各油庫互通,及時掌握每個油庫的儲油量,做到了收發實時監測。海灣戰爭結束后,美軍在“以物流為重點”的理念基礎上提出了建議,建立了“聯合全資產可視化”概念,構建了“全球資產可視系統”,通過各種管理信息系統的研制和國防能源網絡的建立,基本實現了能源預測、三軍整合、石油材料的無紙化采購,日常管理自動化和石油材料的可視化。目前,美國軍方石油管理的可視化能力已達到90%,這一系列的改革在美國軍方的幾次高科技局部戰爭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2) 國內情況
目前,我軍后方油庫的油料管理信息化水平仍然較低,僅限于使用“軍油工程-后方油庫”統計核算系統進行日常的開票、調撥、統計和核算工作,有的落后地區油庫甚至還在手工記錄。我軍后方油庫分布面廣、點位分散,缺乏庫與庫之間、上級與下級之間的互聯互通,無法實現對油庫數據信息的實時共享和報告決策的上傳下達;在油庫業務作業過程中,仍然采用手工作業,工作量大不說,且極易出現人為誤差,數據信息時效性較弱,無法滿足油料動態管理的實際需要。長期以來,從聯勤保障部隊到各個保障中心,要了解油庫的存儲油料的數質量及分布情況,常常遇到庫存報表數據滯后于實際情況的問題,不能有效適應平時管理和戰時保障的需要,加大了首長機關對基層部隊的管理難度。部分油庫雖然在機械化的基礎上應用了一些自動控制設備和管理信息系統,但控制和管理無法有機地結合起來,油料管理信息數據也沒有實現內部共享和遠程調用,就像一個個“植物人”。各軍隊后方油庫的信息化建設水平根據地域差異和上級重視程度不同存在參差不齊的現象,且沒有統一規范的系統研制標準和設備設施使用要求,導致信息化建設程度參差不一,選用設備設施重復和滯后,帶來人力、物力和財力上的巨大浪費。
在油庫管理理論研究方面,印昊撰寫的碩士論文《軍隊油庫信息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中,論述了軍隊油庫信息化建設的基本理論和關鍵技術,針對油庫的管理方式、應用范圍、作業方式等,提出了系統數據需求和功能要求,并給出了油庫信息化建設系統方案設計;姜黎撰寫的碩士論文《油庫管理信息系統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中,針對油庫信息化建設中存在的數據無法充分共享、系統不能有效聯動、作業數據得不到總體分析等問題,對油庫管理信息系統的總體結構、權限管理及實時監控管理等關鍵技術進行了研究;于亞楠等人在“基于組件的油庫管理信息系統研究”中,將組件技術應用于油庫管理信息系統軟件開發過程中,根據系統需求把系統分解成若干構件,將構件按照架構和接口標準進行組裝與集成,提高開發效率,降低后期維護的難度。
物聯網技術作為當前信息技術的核心內容和重要發展項目,將會形成一個廣泛延伸的產業鏈。與此同時,物聯網技術在國防建設各個領域的廣泛應用將對現有的作戰觀念、作戰方式和軍事系統模式產生深遠的影響,它的作用不亞于互聯網在軍事領域帶來的深刻而廣泛的技術變革。目前,世界各軍事強國已迅速將物聯網技術應用于軍事后勤領域,這將對推動軍隊后方油庫信息化建設和提高聯勤供應保障效率發揮巨大作用。
(1)國外情況
在油料裝備及附屬物資保障方面,美軍將含有相關信息的電子芯片嵌入各類油料裝備及物資中,利用由傳感器構成的讀取設備可以隨時獲取相關信息。戰時對各類物資裝備信息進行實時獲取,能夠使決策者及時全面準確地掌握信息,并輔助進行物資的調撥轉運;同時,可根據戰場情況和部隊需求的變化,從全局角度籌劃保障流程,發揮整體效益,實現保障一體化。
在軍事物流領域方面,美軍在第一次海灣戰爭后,針對后勤保障物資在請領、運輸和發放等環節存在的資源浪費嚴重、配送不及時和請領分發混亂等問題,提出了建立全資產可視系統的計劃,實現了對包括油料及附屬設備器材在內的各類物資信息的實時監測,為作戰部隊提供了適時、適地、適量的精確化可視化后勤保障。在第二次海灣戰爭中,美軍在運往海灣地區的集裝箱上加裝了Savi技術公司的射頻衛星芯片,能夠準確掌握集裝箱的實時位置、箱內物資品種、數質量等信息,極大地提高了軍事物流保障效率,這種技術可以運用在油罐車和運加油車中,實現對油料供應和管理的實時監控。
目前,美軍在軍事后勤領域已大量運用了以RFID技術為代表的物聯網技術,其中油料保障方面,主要開發了物品查詢跟蹤和運輸物資監控等通用型系統,這些系統已在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中取得了理想效果。物聯網技術的應用,大大提高了油料供應保障的全程監視可控、科學籌措規劃以及快速應變決策等能力,使美軍油料管理方面實現了由“粗放式”到“精確式”管理的轉變。在伊拉克戰爭中,美軍油料的海運量、空運量、戰役儲備量和戰略儲備動員量,同海灣戰爭相比得到了大幅度減少。
(2)國內情況
目前,隨著物聯網概念在報刊、雜志和著作中出現的頻率不斷提高,國內學術界對此開展了廣泛討論,涉及的內容比較全面,但最關鍵的還是以下三個問題:一是關于物聯網地位作用的基本認識;二是關于物聯網對軍事應用的影響;三是關于物聯網在軍事應用中需要把握的主要問題。隨著討論研究的深入,物聯網在軍事后勤建設中的作用得到了廣泛的認可。
物聯網技術能夠彌補后勤領域的諸多不足,避免由于信息掌握不及時、不全面而造成的盲目性和資源浪費。因此,物聯網技術在軍事領域的應用是當前的研究熱點和軍隊轉型發展的方向。宋友余研究了物聯網技術在后勤物資保障中的應用,從研發各類電子標簽、多種數據通信協調發展、更新信息處理和存儲觀念等三個方面進行了論述;龔衛鋒等論述了建設基于物聯網的軍隊智能化倉庫的指導思想、發展目標和原則,并對智能化倉庫建設中應該注意的若干問題進行了分析和總結。
物聯網技術在軍用油料管理方面的研究,目前成果較少,主要集中在物聯網技術介紹、在軍用油料管理中的應用設想及應用中的對策和建議等。《物聯網與軍事后勤》中對物聯網技術在軍隊后方油庫(站)、庫區門禁、輸油管線、軍用油料運輸和加注、軍用油料設施安全防護等方面的應用進行了介紹;張源濤等從武警部隊油料保障實際出發,分析了物聯網技術在部隊日常油料調撥、應急油料保障、油庫(站)日常業務處理、油庫(站)安全管理以及油料裝備管理等方面的應用;孔繁強從基于物聯網的軍用油料調撥實現過程,物聯網對軍用油料調撥的影響以及需要注意的問題等方面論述了物聯網技術在軍用油料調撥中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