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嘉賓:菜鳥網絡參謀部負責人兼總裁助理熊偉
過去的5年里,菜鳥從包裹的數字化入手。今天的中國一天大概有1.5億左右的包裹體量,我們能夠做到在國內把物流快遞的時效從過去的平均4天左右,降低到今天的2天多。這也是菜鳥所需要完成的第一項任務。繼包裹的數字化之后,更多要滿足的是倉庫的數字化、車的數字化,快遞員的數字化,設備的數字化等等。


同時,菜鳥還要做兩件事情,一是面向新零售搭建一個物流供應鏈的模式,包括覆蓋全國甚至是全球的倉儲配送網絡,二是在數字化和新零售的基礎上,菜鳥要實現全球化網絡。據了解,很多的物流公司已經面向全球200多個國家提供相關服務。阿里和菜鳥通過多年的努力,在國家電商的大力扶持下,整個跨境電商有了規模性的增長。與5年之前一年的100萬單體量相比,現在每天是100萬單,一些關鍵的環節得到了大力的發展。今天的菜鳥無論是與國內海關推出的智能報關合作產品,還有與全球主要國家的一些合作商的合作,已經把中國的智慧跨境物流解決方案輸送到全球。
今天中國整個分銷體系在1~4級城市比較成熟,但是在4到6級城市甚至是農村市場還是處于比較早期的狀態。對此,菜鳥和阿里在低層級的城市將會做大量物流設施的鋪設。阿里、菜鳥在整個新零售的物流供應鏈的基礎設施方面,向不同的行業、場景提供了非常多元化的解決方案。
做這樣的解決方案,非常不容易,如何去構建一整套物流數字化的基礎設施?使得更多的供應鏈企業可以借助菜鳥建立或者是推動數字化基礎設施在倉的布局、店的布局下取得進展?我們希望,更多新零售場景里的消費體驗能夠被創造出來。
新零售的解決方案,還處在整個全渠道、全鏈條的早期。今天主要是關注在消費供應鏈上,能夠打通不同環節、消費場景里的數據,能夠使得整個物流供應鏈的調度變得更加智能。
新物流是物流全要素、全流程、全場景的重構,過去快遞送到就好,未來不僅是快,而且要隨心所欲,包括各種各樣的分鐘級、預約的快遞送達,背后依賴于智能網絡。今天,菜鳥在消費者的門口、樓下、社區已經布局了大量的社會化、可連接的末端體系。這樣的末端體系,菜鳥在非常短的時間,做到國內單量第一,而且還在進一步加大人工智能、數字化技術上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