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嘉賓:上海益嘉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長盛巖
馬云曾經說過,未來沒有純粹的制造業,有的都是現代服務業。在匯聚規模方面,益海嘉里工廠將集合智能制造、自動化設施設備,通過共享、集約化思路打造做現代服務制造業工廠。在現代服務制造業工廠,工廠產品通過自動化設施設備將產品傳送到共享倉庫,大訂單從共享倉庫直送終端,高頻次小訂單通過設置前置倉來平衡成本與效率的問題。在益海嘉里集團目前所有的新建項目均按照這個思路規劃建設,以杭州項目為例,我們將在制造工廠采用五層坡道方案建倉,用地40畝,倉庫面積達到6萬平米,相比原分散建倉方式,有效節省約100畝土地,集約化建倉可確保廠內各產品線成品庫存、作業人員和設備、裝車資源的集中,同時可實現內、外部業務訂單有效整合,預計年物流成本下降20~30%。工廠生產原料由船運到杭州工廠自有碼頭,通過卸糧機、刮板機等設施設備直接進筒倉或者油罐區,產成品通過自動化傳輸設備直送到共享倉,與其他產品共同配送到終端。我們的配送中心并不僅僅是做金龍魚的產品,同樣可以為農夫山泉、娃哈哈、海天醬油等很多其他快消品服務,進行倉配的整合,提升規模效應。


目前在北京倉庫每平米約2.3元,上海也漲到1.8元,根據現有城市規劃形式,未來再漲一倍完全有可能。尤其是在一線城市這樣集約化設計的倉庫意義將越來越明顯。
鋪設前置倉,平衡成本與效率。
為了提高終端覆蓋率,快速響應,我們通過與經銷商、快遞暫存點等合作鋪設前置倉,訂單就近智能匹配,完成從倉儲到配送的協調和管理,提升商品流通的速率,終端網絡全覆蓋。
在深圳,益嘉物流與經銷商合作鋪設前置倉,原倉存儲變為益嘉前置倉,變成公共平臺,接入益嘉物流外部業務,物流成本中心轉變為利潤中心,經銷商業務規模增加,資源、成本不增加。
規模效應如何產生?以益海物流的廣州DC部分客戶配送渠道為例,金龍魚產品要配沃爾瑪和家樂福等現代渠道,現在入駐客戶有同樣需求,提升匹配度后,以前一臺車送13家門店,現在一天一臺車服務三家門店就可以了,也就是說以前一車送一趟,現在可以送三四趟,這就是規模效應。規模做大后,匹配度提升,自然會提高車輛運營效率。
益嘉物流致力于打造服務于食品類快消品的全網全渠道智慧物流公共平臺。對品牌商來說,不僅能夠降低產品流通成本,有利于產品占領市場,而且可以減少產品周轉環節,保證終端產品品質,降低損耗。對經銷商來說,可以減少產品安全庫存,降低資金成本,倉庫、人員、車輛配置減少,管理成本大大降低。對益嘉物流來說,內外部客戶有效共儲共配,集約化作業,降低物流成本。
未來益嘉物流將實現更少的節點,更高的效率,更低的庫存,更好的服務,我們不希望一家獨大,而是希望帶動所有的行業從業者共同分享,共同進步,共同改變物流費用居高不下的現狀,真正做到生態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