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嘉賓:林德(中國)市場策略及系統集成總監陳曉春
在上個世紀中后期,林德在推廣中展示的都是設備本身,但近年來,我們無法繼續沿用這種方式,因為客戶需要的不再僅僅是一臺叉車了。
隨著自動化技術的發展,客戶越來越關注產品解決方案的數字化、無人化、智能化、信息化程度。但這些新思潮最終落地都要體現在客戶的具體應用場景上。因此,如何讓自己的技術最大限度地適應客戶的具體應用場景,進而搭建起整個信息化生態圈,是設備商所要思考的最核心問題。可以說,把技術、人、應用場景無縫融合在一起并提供給客戶是我們設備商的使命,并且只有當設備商脫離開設備本身去思考問題的時候,才能更好地顧及到人和場景,并使其與設備發生化學反應。


在這里,我要舉三個應用場景作為例子。前兩個是林德的設備,分別是林德自動尋址系統和智能搬運機器人系統,這兩項解決方案都能夠最大限度地代替人工進行工作。自動尋址系統可以通過揀貨信息,自動幫助叉車駕駛員進行定位和移動,這樣駕駛員就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貨物的分揀上,能夠有效提升效率,減少差錯;智能搬運機器人系統則是目前很火的一個理念,許多企業也都推出了類似的產品,但實際上國內的保有量并不是很多,因為并不是所有的場景都適用機器人,但是在一些高危及特種行業,能夠完全替代人工的自動搬運機器人就可以大放光彩,林德在構建無人搬運場景方面擁有全系列產品解決方案。
第三個場景則是林德服務流程的融合。在設備出現問題的時候,傳統的方式是客戶電話聯系供應商,約定上門服務時間。而林德的I OT技術可以在設備出現故障的時候第一時間聯系我們。當我們收到故障代碼的時候,會判斷出設備可能會出現的問題,主動派出維修工程師并準備配件,還會通過推送信息告知客戶和維修工程師人員和配件何時到位。可以說,林德的信息系統讓服務商和客戶之間實現了信息透明化。
因此,林德的車隊管理系統致力于通過引入大數據分析理念解決三個問題:實現高效率、零事故以及人機協同。通過提供及分析效率數據、安全數據、能源消耗數據及人員管理數據,我們可以為客戶提供更多能夠切實提高倉庫運營水平的合理化建議。
總而言之,我們要為客戶實現三個層面的服務:首先要通過無線射頻等技術與叉車結合,在設備層面實現無人化與智能化;在這之后,我們要通過林德物聯網I OT系統,為客戶在整個內部物流層面實現數字化;最終,我們要為客戶搭建信息化生態圈平臺,為客戶實現分時共享、行業分析等進階支持,為客戶的工業叉車植入聰明的大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