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泳波
摘要:為社會各個領域提供專項人才是高職教育的目的。學生就業率也是高職藝術類學校的核心競爭力。而在我國社會各領域人力資源市場模式逐漸成熟的今天,學生的就業率又主要受學生、學校以及社會三個方面的影響。鑒于我國目前高職藝術類專業學生就業現狀并不理想,就業率普遍不高的實際情況。本文從影響藝術類學生就業率的這三個方面入手,分別分析了各個因素對藝術類高職學生就業的具體影響,并結合我國社會發展現狀和教育制度現狀,提出了一些改進建議。
關鍵詞:高職藝術類;學生就業;影響因素
一、影響高職藝術類專業學生就業因素分析
(一)校方因素分析
高等職業教育區別于普通高等教育,其更加傾向于學生技術方面和實踐方面的培養。其是以提升學生的職業技術水平,提高學生的整體職業素養為主要教育目的的教育過程。而高職藝術類專業教育則更加重視學生藝術素養以及自身職業價值和就業能力的培養。鑒于這一教育標準,考慮我國高職藝術類學校現有的教育制度,校方對藝術類高職學生就業綜合能力,有以下幾點主要影響因素:首先,學校在專業設置上,會直接影響學生學習專業本身的市場競爭力,進而直接影響學生就業時自身的社會勞動力市場的認可度。其次,校方的培養模式也會直接影響學生的綜合就業能力。如果學校缺乏科學、全面的教育制度,沒有穩定和正確的教學理念,那么會直接導致學生在校學習專業技術能力出現不足,進而影響學生就業時的綜合藝術素養。最后,學生在初次就業時,對就業流程以及就業努力方向的初步認知的主要來源就是學校的就業指導。因此,如果校方對學生就業指導工作不夠重視或,缺乏一套符合社會發展需求和市場發展規律的就業指導方案,會嚴重影響學生初次就業時的臨場發揮,繼而影響學生的整體就業能力。
(二)社會因素分析
首先,由于我國近幾年來教育事業的飛速發展,高等教育快速普及。導致我國多數行業在人才需求方面出現“供大于求”的不合理情況。繼而導致,用人單位在招聘人才和篩選人才時要投入更多的資源。各個企業或部門對招聘工作和人事安排工作愈加重視。這一普遍現象也在無形中加大了學生的就業難度。其次,適合藝術類高職畢業生就業的崗位相對不多,同時,藝術類領域發展迅速,藝術潮流較易發生變化,部分藝術類畢業生的職業特長逐漸變得普及化。這些現象也導致了藝術類高職畢業生的整體市場競爭力在下降。最后,由于我國市場經濟的急速發展,各領域用人單位在招聘員工時,都更加重視員工的實際業務能力和工作經驗。而藝術類高職畢業生在業務能力競爭時,競爭標準不太穩。同時,一些用人單位缺乏完善的招聘機制,導致出現“走后門、托關系”等不公平的就業競爭現象出現。
(三)學生自身因素分析
學生自身就業能力是影響學生綜合就業率的主要因素。首先,學生的學習能力是學生未來就業的核心競爭力。如藝術類行業的市場需求瞬息萬變,企業或部門對藝術類職位的職能需求也會根據市場需求變化不斷進行調整。在這種社會條件下,大多數企業或部門在進行招聘時,最為關注應聘者的學習能力。其次,學生應該具備適應社會人力市場需求的就業觀念。如藝術類音樂專業學生要以“多種選擇,自主擇業”為就業觀念。在擇業之前,首先對自身專業能力有一個相對客觀的評估,同時遵從自身實際意愿,盡量選擇自己想要從事的具體職業。同時,盡量多為自己準備幾條備選的就業方向。以一種積極嘗試、靈活變通的就業觀念來規劃自己的就業方向。最后,在社會競爭日益激烈的當下,就業機會都是要靠實際行動爭取的。因此,積極的付諸行動,采取一系列措施進行就業嘗試,同樣也是積累就業實踐經驗,提高自身就業綜合能力的主要途徑。
二、高職藝術類專業學生就業問題對策分析
(一)校方因素對策分析
首先,校方可以就自身綜合實力,和合適的用人單位建立相對穩定的定向人才培養計劃。同時,可以和附近的初高中學校建立穩定的招生計劃。以此形成一個相對穩定的就業供應鏈,采用訂單式專項人才培養計劃來降低人才培養成本,同時,也能穩定提高學校學生就業率。其次,學校應該不定時的對相關領域的市場人才需求進行評估,對市場需求變化規律進行歸納總結。并根據其市場變化規律對未來3到4年之間的市場人才需求方向進行預估。并根據預估結果設置各個專業所在比例。同時,根據市場實際變化情況及時對專業結構進行調整,使學校專業設置方向與市場人才需求方向更加契合。再來,重視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如在美術類專業學生培養過程中,重視學生自身學習的興趣愛好,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給予引導和幫助,并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和實踐機會。最后,學校應該系統性的對不同專業的學生進行針對性的就業指導,使學生對自身專業就業環境有一個更加正確的認識。同時,可以通過舉行校內專業技能考核等活動,使學生對自身專業技術有一個更加客觀的認知。
(二)社會因素對策分析
首先,政府應該對各個行業的人力市場進行適當的管控和引導,確保藝術類人力市場的市場價值導向不會發生快速的頻繁的大幅度變化。并以此調節用人單位在招聘員工時,能夠制定相對穩定的招聘標準。為整個藝術類高職學校提供更加具體、更加問題的專業發展方向。其次,用人單位應制定更加科學完善的招聘流程,通過對筆試、面試所在比重的調節,使的不同工作崗位的招聘工作更加公平合理。如音樂演唱類崗位招聘過程中,主要以面試時的實際演唱臨場發揮作為應聘者專業技術的主要評價標準。在美術類崗位招聘時,要多以筆試時應聘者對同樣題目的不同發揮的實際藝術質量作為評價其專業技術的主要標準。
(三)學生自身因素對策分析
首先,學生應該正確看待自身專業就業前景。在進行就業具體規劃前,要對自己實際業務能力進行一個相對客觀的評估。同時對自身學習能力、儀表素質等其他專業外的綜合素養進行一個客觀評估。然后結合當下實際就業環境,進行客觀就業規劃。其次,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就業培訓以及相關實踐活動,并從中學習適合自己的就業行為技巧。通過不斷積極嘗試,逐漸提升自己在應聘過程中的心理素質和溝通能力。最后,在平時生活和學習過程中,應該有意識的培養自身的學習能力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秉承良好的生活態度和學習態度來對待生活上和學習上以及就業上出現的困境。
結束語
提高高職藝術類專業學生就業率,應該以學生為就業主體,圍繞提升學生綜合就業能力入手,為學生提供更加穩定、更加公平的就業環境。校方也應盡自己職責在教育學生專業技能方面以及提高學生綜合藝術素養方面,為學生自身提升就業能力提供更多的幫助。最后學生自身也應該以一種正確的就業觀念來規劃自身就業方向。以完善自己提升自己來作為提升綜合就業能力的主要努力方向,積極爭取就業機會。
[參考文獻]
[1]金喜在,朱志強;我國大學生就業的現狀、問題及對策[J];經濟縱橫;2005年01期.
[2]孫祥;當前經濟條件下大學生就業特點及其對策[J];合肥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S1期.
[3]董亮;余智超;大學生就業困難分析及高校就業工作對策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6年11期.
[4]孫誠,呂華;從高校畢業生數量增長看我國高等教育發展歷程[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刊二十周年論文集(9)——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史研究[C];2009年.
[5]張智洪,許錫賓;何兆益;改革畢業實習模式 培養畢業生生產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A];中國交通教育研究會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學優秀論文集[C];2009年.
[6]陶小江;當前大學生就業狀況分析及教育對策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4年.
【基金項目】本論文為2016年度湖南省職業院校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以作品為載體的高職藝術設計類專業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研究與實踐——以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為例》(課題編號ZJGB2016064)階段性成果、湖南省2015年科學研究一般課題《移動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創意作品微信營銷系統研發與應用》(課題編號15c0462)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湖南 益陽 413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