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艷
摘 要:
在中國上下年五千年的文化,其中傳統的儒家文化是我們中華民族獨特的文化現象和精神現象。本文著重探討了中國儒家文化突出的特點與女大學生禮儀教育的關系, 明確了在女大學生禮儀教育中滲透儒家禮文化的原因, 并闡述了如何處理兩者關系,以及如何在將中國儒家文化融入到女大學生禮儀教育的過程中。
關鍵詞:儒家文化;女大學生;禮儀教育
我國歷來被稱為“禮儀之邦”,其中“禮”是我們傳統文化中最重要的內容。禮儀文明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中國社會歷史發展起了廣泛深遠的影響。中國人歷來禮儀修養不僅僅關注的是個人修身養性,更具備著穩定社會與民族團結的強大力量。
作為中華民族傳統禮文化的傳承者與新時期禮儀文化的創新者,大學生群體的禮儀修養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代表著中國當代社會的精神風貌。然而,大學生群體在禮儀修養方面存在的問題層出不窮,大學校園中的禮儀文化氛圍日漸式微,令人扼腕。在這一現實背景下,對當代女大學生禮儀修養缺失的現狀進行細致地、有針對性地調查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一、中國傳統的儒家禮文化
(一)儒家文化
儒家的禮儀文化可以說是禮學的核心文化,但在近百年的發展過程中,尤其是在經歷了 “打倒孔家店”以及破“四舊”之后,原本保留著中國傳統禮儀的禮教幾乎被摧毀,雖然所幸被保存下來的已經不多,但是其禮儀的內在理論依然對我們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禮文化
現代社會的禮儀是從傳統社會演變而來的,但是隨著時代的進步,世界文化的交融,如今的禮儀在內容和形式上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禮儀”不再分開。“禮儀是一種具有特殊性的‘儀,它離不開‘禮,具有道德本質;脫離了‘禮的‘儀則是一般的、單純的‘儀,則不具有道德本質。具體地說,禮是基本的道德規范,禮儀是‘禮德的表現形式”。現代意義上的禮儀是指人們在人際接觸、社會交往中表示互相尊重、友善的禮節和儀式,是人們在社會生活中處理人際關系、約束自己行為以示尊重他人的準則是人們以一定的程序、方式來表現的律己、敬人的完整行為。
修養一般被認為指一個人的綜合素質。主要包含三層意思:其一,修養是一種培養高尚人格品質和正確待人處世態度的過程,目的是使個體學識充實,品德完美。其二,是指個體在科學文化知識積累、藝術、思想等方面的造詣所達到的一定水平。其三,指逐漸養成的待人處事的正確態度。
禮儀修養就是在特定的時代背景下,個體在一定的道德環境中,根據自身的禮儀要求,在實踐中積累的禮儀知識,經過不斷地鍛煉和改造,不斷適應社會普遍認知的禮儀規范,把約定俗成的禮儀規范內化為個體自身良好的禮儀品質。禮儀修養從結構上可劃分為禮儀認知、禮儀情感態度、禮儀行為習慣。
二、傳統儒家的禮文化對大學生的教育價值
禮儀在高校所表現出來的價值主要體現在對大學生的教育上,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傳統禮儀對大學生道德修養的價值
人所表現出來的禮儀行為都是受制于人的道德水平的,人所具有的道德又是通過禮儀來表現的。可見,道德和禮儀二者是互相作用互相支撐的,禮儀教育是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載體。通過一些可以親身實踐的禮儀行為,可以把抽象的、概括的道德教育具體化,提高大學生道德修養。同時,禮儀作為傳統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禮儀修養是個人道德修養的重要表現。重視和加強大學生禮儀教育,塑造大學生良好的人格,不僅可以使大學生在為人處事上達到知書達理、穩重端莊、行事慎微、出入有禮的好習慣,還可以塑造大學生完善的個人品質和較高的綜合素質。
(二)傳統禮儀對大學生健康人格的價值
目前高校出現最多的問題就是大學生的心理障礙和心理不健康問題。諸多的問題使得大學生在行事時大多都以自我為中心,忽視他人感受,不知道如何與他人交流,不懂禮儀或忽視禮儀,在和他人相處時也只是一味的要求別人尊重自己。長此下去,這種無禮的行為就會導致自己和他人之間產生矛盾,甚至會產生厭惡交際的心里。通過實踐證明,禮儀學習不僅能夠豐富個人的內心世界,還可以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緩解人在交往中產生的矛盾,在尊重別人的同時也可以獲得尊重和友情,對健康人格的塑造具有重要作用。
(三)傳統禮儀對大學生職業素質的價值
當前,在整個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大學生就業率的高低成為衡量一所學校教育好壞與否的重要標準。在這個大背景的要求下,培養大學生適應新社會,提高職業素質及個人素質成為了高校對大學生培養的首要目標。適應新社會的教育,就是要求在教育學生時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其能力。這種能力,不僅包括做事的能力,還包括與人交流的能力。大學生對禮儀的掌握,對大學生盡快適應社會,塑造個人的職業素質,建立良好的職業人際關系具有重要作用。
如何以禮待人,禮尚往來等這些適合現代社會的一些行為規范,都是大學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須要面對的。提高個人的修養,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知書達理、有涵養、對社會發展有貢獻的人就需要我們不斷汲取禮儀的營養。
三、正確處理儒家文化與女大學生禮儀教育的關系
高校女生作為校園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教育教育現狀一直受到重視與關注。在女生教育的工作布局與內容設計中,文明素養是重要的環節。高校女生教育模式一般為主題講座與文體活動,由于活動之間缺乏銜接與連續,對女生帶來的文明素養改變影響甚小。在當今互聯網日益發展的現實環境下,女生對自我的個性發展與需要已不再停留在參與講座與活動層面,她們需要有更為寬闊的平臺實現綜合素質全面提升。
作為禮儀之邦,中國千年來的禮儀教育融入到國家的經濟發展之中,重拾禮儀教育成為整個社會共同呼吁與認可的新話題,女生是校園的重要群體,尤其是對于我校的學前教育專業而言,更是主流的存在。她們對傳統儒家禮文化的認知與態度,影響其作為未來社會傳承人的角色認知,甚或國家民族的希望承載于此,女生教育內容設計還須有體系與連續,不但為女生拓寬學習渠道,也為她們世界觀與價值觀的正確與否進行梳理與澄清,更好激發她們人文情懷與學習熱情。
因此我們需要對大學生禮儀修養缺失的現狀進行細致地、有針對性地調查研究,對大學生禮儀修養的生成機理研究能夠為提升大學生的禮儀學養、培養人文素養以及實現素質教育的培養目標提供一定的理論支撐,進一步豐富了禮儀教育、道德教育和思想教育的方法論。同時,引起大學生對中國傳統禮文化的關注,對于中華傳統文化在大學生群體中的繼承、發揚及其現代性轉化都具有積極意義。
[參考文獻]
[1]張楚廷、張楚廷教育文集[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2]周悅娜.從當代大學生禮儀文化現狀探索高校禮儀教育的途徑[J].杭州:浙江傳媒學院學報.
[3]彭永捷.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儒家“天人合一”的哲學宗教基礎【J】.探索與爭鳴,2001.
[4]安樹芬主編.中國女性高等教育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5]黃卉,徐芳,田園.高職院校開設儀態訓練的必要性[J].科技信息,2010.
[6]張茹.面試中的儀態禮儀規范[J].企業現代教育,2014.
[7]林秋彤.女子優雅學堂[M].廣州:廣東經濟出版社,2007.
[8]莊正己.臺灣地區禮儀教育之初探[D].廈門.
課題:山東省“傳統文化與經濟社會發展”專項課題,課題號:ZD20161026.
(作者單位:濰坊工程職業學院,山東 濰坊 26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