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學紅
【摘 要】目的:評價超聲引導腰叢聯合骶叢神經阻滯在老年下肢手術中的應用效果。方法:2017年2月~2017年12月,醫院擇期進行下肢手術的老年患者60例,按照入院順序分組,對照組、觀察組各入組30例,分別采用小輕比重腰麻以及腰叢聯合骶叢神經阻滯。結果:觀察組感覺與運動阻滯起效、持續時間高于對照組,麻醉滿意度VAS評分低于對照組、醫師麻醉效果滿意度VAS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不良反應、并發癥合計發生率3.3%(1/30)低于對照組70.0%(21/3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老年下肢手術中的應用超聲引導腰叢聯合骶叢神經阻滯,可以有效的降低不良反應、并發癥發生風險。
【關鍵詞】老年;下肢;超聲引導;神經阻滯;腰叢;骶叢
【中圖分類號】
R249 【文獻標志碼】
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12-200-01
老年人麻醉風險高,對麻醉質量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外周神經阻滯是常用的麻醉方式,顧名思義,是通過阻滯外周神經從而麻醉相應神經支配的區域,對血流動力學影響小,可以維持循環穩定,減少術中出血,更為安全可靠[1]。老年人下肢手術過去常采用輕比重腰麻,本文采用對比研究,評價超聲引導腰叢聯合骶叢神經阻滯在老年下肢手術中 撓τ瞇Ч*?
1 資料及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2017年2月~2017年12月,醫院擇期進行下肢手術的老年患者入組。納入標準:①擇期手術;②年齡≥60歲;③骨折患者;④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過敏體質,藥物皮試陽性;②預計穿刺的皮膚損傷,不適合進行周圍神經阻滯;③凝血功能異常;④既往有慢性疼痛,長期用藥控制,出現神經功能紊亂的對象;⑤伴有嚴重的原發神經功能障礙;⑥認知精神障礙;⑥多部位手術;⑦預計手術時間>2h。入選對象60例,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齡(70.1±7.2)歲。身高體重指數(BMI)(22.3±2.5)kg/m2。股骨骨折25例,股骨頭壞死23例,其他12例。合并高血壓35例,糖尿病11例,心律失常10例。按照入院順序分組,對照組、觀察組各入組30例,兩組對象年齡、性別、骨折類型、合并癥、BMI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觀察組 腰叢聯合骶叢神經阻滯麻醉。側臥位,患肢在上,在相應區域進行皮膚準備、消毒,鋪無菌巾。進行超聲檢查,掃查腰神經叢,定位好神經叢。采用1%利多卡因局部浸潤麻醉,連接好穿刺設備,超聲定位下使用平面入針技術接近目標神經叢,抵達預計部位后,則注入0.5%羅哌卡因30ml完成腰叢麻醉。5min后進行骶叢神經麻醉,穿刺點選擇坐骨結節到髂后上棘的連線上并距髂后上棘約 6 cm 處附近,常規消毒,超聲定位,準確的顯像,顯示骶叢神經,超聲引導下采用平面穿刺技術靠近骶叢,回抽無血提示穿刺到位。注入 0.5%羅哌卡因20 ml 完成麻醉。
1.2.2 對照組 進行輕比重單側腰麻,髖和膝關節屈曲并雙手抱膝,以 L3~4或 L2~3間隙作為穿刺點,穿刺后,回抽見腦脊液后,向蛛網膜下隙頭端注入輕比重布比卡因(2 ml 的 0.5%布比卡因與1 ml 注射用水的混合液)2.0~2.5 ml,將麻醉平面控制在 T10上下。
1.3 觀察指標 感覺阻滯起效時間與持續時間、運動阻滯起效與持續時間患者麻醉滿意度VAS評分、醫師麻醉效果滿意度VAS評分。并發癥、麻醉相關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處理 所獲得的數據采用SPSS18.0軟件處理,包括時間指標、VAS評分都服從正態分布,則采用(x±s)表示,觀察組與對照組組間對比采用t檢驗,并發癥與麻醉相關不良反應發生看率組間對比采用卡方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感覺與運動阻滯起效時間、持續時間高于對照組,麻醉滿意度VAS評分低于對照組、醫師麻醉效果滿意度VAS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觀察組的不良反應、并發癥合計發生率3.3%(1/30)(嘔吐1例),低于對照組70.0%(21/30)(頭痛6例、惡心9例、嘔吐9例、尿潴留6例,部分對象出現多種不良反應),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在過去腰麻一直是下肢手術常用的麻醉方式,但實踐過程中并發癥、不良反應發生風險較高。研究中,對照組的不良反應、并發癥發生率高達70.0%(21/30),這與椎管病變較多腰麻穿刺相關并發癥發生風險較高、麻醉平面控制難度較大有關。需要注意的是對照組患者麻醉滿意度(8.3±1.5)較對照組更高,這可能穿刺減少,無需體位變動有關。
下肢主要由腰叢及骶叢神經支配,骶叢神經阻滯范圍涵蓋整個骶叢,除了可以阻滯坐骨神經及其分支以外,還包括臀上神經及臀下神經、股后皮神經以及部分支配髖關節的感覺、運動神經,理論上阻滯腰叢及骶叢神經可用于下肢手術。研究顯示,采用腰叢聯合骶叢神經阻滯,盡管可能延長阻滯起效的時間,但是可以有效的降低不良反應于并發癥發生風險,這可能采用周圍神經阻滯相較于腰麻,阻滯范圍局限于局部有關,周圍神經阻滯可以抑制交感神經阻滯引起的血管擴張效應,穩定血流動力學指標。
當然需要注意的是,腰叢神經阻滯還可能引起硬膜外擴散等不良反應,這可能與注射壓力過大、局麻藥物使用過多有關。另腰叢神經麻醉,還可能因誤穿蛛網膜下腔,并向內注入過量的局麻藥物,從而引起心臟驟停、呼吸衰竭等嚴重并發癥。需要重視提升穿刺的技術水平,避免誤穿。
小結:在老年下肢手術中的應用超聲引導腰叢聯合骶叢神經阻滯,可以有效的降低不良反應、并發癥發生風險。
參考文獻
[1] 李泉. 外周神經阻滯與超聲介入解剖[M]. 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16,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