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代娟
【摘 要】目的:探討治療腰椎間盤突出時,應用椎弓根固定脊柱融合手術的護理方法和治療效果。方法:選取2017年6月-2018年6在本院住院治療的腰椎間盤突出患者76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將其分為兩組,兩組患者均予以常規治療,研究組患者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引入椎弓根內固定脊柱融合手術,統計分析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手術過程中兩組患者的出血量、手術時間的差異不大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對患者術后下床時間有影響,并且通過對比,研究組明顯優于觀察組,兩組患者間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P<0.05)。此外,患者術后椎體前緣高度比值、后凸Cobb角,研究組明顯大于參考組,且兩組患者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患者的復位丟失率,研究組明顯小于參考組,且兩組患者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討論:探討治療腰椎間盤突出時,應用椎弓根固定脊柱融合手術,其治療效果更好,極具推廣價值。
【關鍵詞】椎弓根;內固定;脊柱融合術;腰椎間盤突出
【中圖分類號】R35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12-203-02
腰椎間盤突出會導致腰部疼痛,因為相鄰脊神經根會因為突出而遭受壓迫。具體而言是因為腰椎間盤各部分,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變后,尤其是髓核,髓核組織椎間盤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纖維環破裂[1-3]。我院在對患者的治療過程中引入椎弓根內固定脊柱融合術,通過對38例研究對象的研究,取得了極佳的效果。現做如下報告。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6月-2018年6在本院住院治療的腰椎間盤突出患者76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將其分為兩組,研究組患者共38例,其中男21例,女17例,年齡范圍18-61S歲,平均年齡范圍(37(6.73)歲,受傷原因:交通事故15例、墜落14,擠壓9例。參考組患者共38例,其中男23例,女15例,年齡范圍19-59歲,平均年齡范圍(37(6.23)歲,受傷原因:交通事故14例、墜落16,擠壓8例。本次選取的76例腰椎間盤突出患者及其家屬在進行研究前均已知情,此外除使用得治療方法不同以外,在性別、年齡以及致傷原因等方面均無對比意義(P<0.05)。
1.2 方法 所有研究對象,在進行手術前,均需全麻。參考組研究對象,在手術過程中,固定材料僅用椎弓根固定。而研究組的研究對象,在術中進行C臂透視,內固定手術,使用Wrihght,一家美國公司所生產的硫酸鈣骨水泥和山東威高公司生產的椎弓根螺釘系統進行。手術步驟為:首先做一個的切口,切口位置為傷椎中心行1.6-2.0倍的傷椎后正中,通過切口暴露患者傷椎及其周圍組織。接著進行內固定,內固定的材料是椎弓根螺旋釘。此外,在內固定的過程中,如若患者明顯存在脊髓神經損傷需進行椎管的擴張減壓,方案為將傷椎和椎板的椎弓根內壁切開。如若患者無明顯存在脊髓神經損傷不需進行行椎管的擴張減壓,則直接在C臂定位后,傷椎上下的椎體穿過刺針刺穿椎體椎弓根,隨后將5ml的硫酸鈣骨水泥通過傷側注入,且將4ml的硫酸鈣骨水泥注入另一側。比較兩組研究對象的護理方法及其手術效果。
1.3 觀察指標 首先觀察兩組患者術后情況,指標有:術后出血量、手術時長、術后患者下床時間[4-5]。隨后觀察術后患者的復位丟失率、椎體前緣高度比值、后凸Cobb 恰*?
1.4 統計學方法 在本次的研究分析中,對數據進行分析時,使用的軟件是SPSS14.0,采用X2對計數的資料進行檢驗,用t對計量進行檢驗,數據之間的差異使用P值來分析。
2 結果
2.1 術后情況 腰椎間盤突出患者治療時,是否使用椎弓根內固定脊柱融合手術,其具體的手術效果如下表所示:
通過上表的觀察可知,在腰椎間盤突出患者的治療過程中,是否應用椎弓根固定脊柱融合手術,對手術過程中的出血量(ml),和手術時間(min)的影響不大,兩組間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是否應用椎弓根固定脊柱融合手術,對患者術后下床時間有影響,并且通過對比,研究組明顯優于觀察組,兩組患者間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術后參數 腰椎間盤突出患者治療時,是否使用椎弓根內固定脊柱融合手術,對患者術后復位丟失率、椎體前緣高度比值以及后凸Cobb角的具體情況如下表所示:
通過上表的觀察可知,在腰椎間盤突出患者的治療過程中,是否應用椎弓根固定脊柱融合手術,患者術后椎體前緣高度比值(%)和后凸Cobb角(度),研究組明顯大于參考組,且兩組患者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患者的復位丟失率(%),研究組明顯小于參考組,且兩組患者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我院在對患者的治療過程中引入椎弓根內固定脊柱融合術,為 碩云涫質跣Ч醒芯浚匾胍蛔槲詞褂米倒詮潭怪諍鮮醪慰甲樽魑哉鍘1敬窩芯勘礱鰨階榛頰呤質豕討械某鲅浚褪質跏奔淶牟鉅觳淮螅也鉅煳尥臣蒲б庖澹≒>0.05)。而對患者術后下床時間有影響,并且通過對比,研究組明顯優于觀察組,兩組患者間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此外,在腰椎間盤突出患者的治療過程中,是否應用椎弓根固定脊柱融合手術,患者術后椎體前緣高度比值和后凸Cobb角,研究組明顯大于參考組,且兩組患者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患者的復位丟失率,研究組明顯小于參考組,且兩組患者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因此可以得出,治療腰椎間盤突出時,應用椎弓根固定脊柱融合手術,其治療效果更好,極具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 劉旭平.腰椎間盤突出MRI與CT診斷的應用價值比較觀察[J].安徽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15(5):60-61.
[2] 楊春英.腰椎間盤突出癥中西醫結合治療及護理觀察[J].實用中醫藥雜志,2012,28(5):384-386.
[3] 賀憲,黃東生,梁安靖,等.椎體間融合術與單純髓核摘除術治療合并Modic Ⅱ型改變的單節段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療效比較[J].中國脊柱脊髓雜志,2014,24(11):1007-1012.
[4] 程鳳敏,郎云琴,梁軍波,等.早期康復護理對胸腰椎壓縮性骨折保守治療患者依從性及療效的影響[J].中國醫藥導報,2014(11):125-127,131.
[5] 藍靜,李瀟,于志勇.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胸腰椎骨折內固定術后患者康復的影響[J].臨床醫學工程,2014(8):1024-1025,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