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建慧
【摘要】當前民辦高校信息公開存在許多不足和問題,本文結合當前高校信息公開落實情況,分析民辦高校信息存在的不足和原因,并提出完善及創新信息公開的措施,為構建現代大學制度提供的信息支撐。
【關鍵詞】民辦高校 信息公開 創新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7-0012-02
2010年教育部出臺了《高等學校信息公開辦法》,高校信息公開走上了制度化、規范化發展的道路。然而各地高校,特別是民辦高校,在落實信息公開方面還有許多不足,需要進一步完善。
一、高校信息公開現狀
高校信息公開作為社會大眾了解高等教育狀況的重要載體,對推動現代大學制度以及高校治理有著積極意義。近年來,在制度規約以及教育主管部門的督查下,高校信息公開工作建設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各地高校無論是公辦高校還是民辦院校,基本在其官網設施有“信息公開”欄目。然而在“信息公開”欄目背后的具體信息內容、公開形式、及時更新維護等方面仍存在很多不太理想的地方。
根據馬海群(2012)對2417所高校信息公開網站實際開通情況的調查,截至2011年3月只有9.97%的高校建設了實際可用的信息公開網站,超過八成的高校尚未開設信息公開網站。隨著《高等學校信息公開事項清單》的發布,高校信息公開建設逐年改善。《中國高等教育透明度指數報告(2015)》顯示2015年度高校透明度均值為69.47,比過去有所好轉。 但各地高校信息公開情況仍不樂觀,張龍燕,倪朝霞(2017)對福建省91所高校門戶網站的信息公開專欄建設情況進行了調查,發現存在信息公開專欄設置總體比例較低、專欄建設質量欠佳、信息公開內容不全面、公開程度及范圍不規范等問題。
二、民辦高校信息公開存在的不足及成因
綜合前人的調查研究,當前民辦高校信息公開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幾點突出的問題:
1.信息公開平臺建設水平不高。據了解,相當一部分高校開設了信息公開專欄的高校,但存在鏈接錯誤、只有信息公開框架無實質內容、專欄內容缺乏條理性等問題。根據張龍燕(2017)的調查,2016年福建省有超過一半的民辦高校尚未開設信息公開專欄,設置了信息公開專欄的高校同樣存在虛設信息公開條目、信息發布零散、缺乏規劃等問題。門戶網站設置混亂,信息發布欠缺用戶友好性,難以快速查找目標信息,也是大部分民辦高校信息公開平臺建設的短板。
2.信息公開內容不夠全面,信息公開年度報告流于形式。得益于教育行政部門的監督,目前大部分高校已在官方網頁上設立信息公開專欄。但諸如經費使用、基建項目、招投標情況等重要財務信息往往不在公開范圍內,導致信息公開專欄內的內容大打折扣,不能有效地達到信息公開的效果。眾多民辦高校的信息公開年報更是千篇一律,無從獲取有效信息。
3.信息公開不及時。大多數民辦高校不能及時更新相關辦學信息,僅僅按照上級教育行政部門要求每年對信息公開專欄更新一次。就導致大部分民辦高校的辦學信息不能有效的轉達到利益相關方。
4.信息流動過于單一。當前高校信息公開僅局限于面向社會以及上級管理部門提供必要的信息,信息公開平臺收到公開申請或建議后往往存在反饋緩慢或者沒有反饋等問題,信息流動方向過于單一,不利于高校通過信息公開收集反饋。
以上列舉的信息公開工作中不足在眾多高校中廣泛存在,這些問題在民辦高校中尤為突出。這些問題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信息公開意識落后,缺乏信息公開主動性,長期以來,由于現代大學治理體系的不完善,高校對上級主管部門提出的工作要求形成了一種消極應對的慣性思維,因此對于信息公開的落實只求按要求完成,缺乏主動去完善并且創新的動力。二是缺乏完善的差異化信息公開工作機制,《高等學校信息公開辦法》對民辦和公辦高校的要求一樣,忽視了兩類高校性質的差別,缺乏差異性管理,缺乏針對性的信息公開規范指引;三是缺乏有力的信息公開監督機制,當前各地教育主管部門對高校信息公開的監督過于單一,科學有效的監督及評價機制的缺失,導致民辦高校信息公開缺乏有力的外部約束,難以推動民辦高校信息公開落實。
三、民辦高校信息公開完善及創新的意義
1.高等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信息公開是高校與社會在高等教育信息閉環鏈中重要環節。由于辦學性質及定位的原因,民辦高校的辦學目標主要集中在人才培養方面,如何緊密切合社會需求,培養與社會要求相符的有能力、有素質的畢業生,是當前高等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目標。然而很多民辦高校自身發展規劃定位不清晰,不顧自身能力和社會需求,新增學科,擴大生源,在人才培養方面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導致部分專業的畢業生供給遠遠大于社會實際需求。完善高校信息公開,有利于完善高校與社會在高等教育信息鏈中的銜接,社會大眾得以明確高校的發展現狀,同時高校可以通過社會的信息反饋進一步調整自身發展定位,及時發現課程體系、專業結構不合理,課時設置、教學方法、評價體系不科學以及課程內容陳舊等問題 ,有利于高校及時對學科專業建設、人才培養改革做出結構性調整,提升課程內容與社會實際需要相結合的程度。
2.高等教育“后大眾化”時期,信息公開是民辦高校的重要營銷手段。當前我國高等教育開始進入“后大眾化時期”,高等教育發展正步入平緩期,國內高等教育資源將逐漸過剩。因此當前高等教育市場的激烈競爭中,民辦高校引入教育營銷管理模式是提高市場競爭力的重要手段。信息公開則是高校營銷管理中的重要信息交換平臺,信息公開作為高校與社會之間的信息交換平臺,收集并反饋社會對高等教育的需求信息。
3.新媒體環境下完善和創新高校信息公開是實現現代大學治理的必然趨勢。任何一個組織的生存和發展都離不開與外界環境不斷地進行物質、能量以及信息的交換,高校的生存和發展也離不開利益相關者的共同參與。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新媒體時代下大眾獲取信息的手段越來越便捷,大眾參與社會管理的訴求不斷上升,社會對高等教育透明度的要求越來越高。
四、高校信息公開的完善及創新
在高等教育進入后大眾化時期、生源競爭激烈、高考招生改革、新媒體的興起等一系列變革所構成的復雜市場環境下,民辦高校要打破陳規,提升自身營銷管理能力,擴大自身影響力,需要完善并創新發展信息公開。
1.轉變觀念,培養開放辦學思維。在高等教育供給側改革的大環境下,高等教育的競爭越來越激烈,民辦高校要轉變觀念,摒棄過去完成任務式的應付性對待,充分認識信息公開的重要性,培養開放辦學思維,主動公開學校信息。并以信息公開為突破口,以信息公開帶動學校信息發布平臺的關注度,主動向社會推送各類辦學有關信息,吸引更多的關注,積極開展高校營銷。
2.提高信息公開的質量。高等教育的透明性表現為信息的公開程度,規范的信息內容,完善的信息溝通機制以及暢通的信息流通渠道有利于利益相關各方及時地獲取高校的辦學信息,及時作出既滿足外部利益相關者利益訴求,同時也得到內部利益相關者支持和認同的決策。民辦高校要提高信息公開的關注度,信息的質量是關鍵。高校作為公開信息的源頭,必須把好信息質量關,提高民辦高校信息公開內容的時效性和真實性。在定期更新信息公開內容和提高信息真實性的同時,擴大信息公開范圍,豐富公開信息的內容,為社會大眾及相關行政部門提供及時、準確、完備的信息。
3.完善信息公開渠道建設。以信息公開專題網站為依托,維護好原有的信息公開網站,做到實時更新、定期維護。同時,利用兩微一端等新媒體對高等教育信息進行公開化、透明化處理,可以滿足社會大眾對高校信息公開的需求,有效保障社會大眾對高等教育的知情權和監督權,開辟民辦高校信息公開新陣地、新局面。
4.建立高校信息公開共同機制。當前無論是建立現代大學制度還是實行去行政化管理,僅僅依靠高等學校自身的力量是不可能得到根本解決的。民辦高校未來的發展僅僅依靠自身的力量也是不夠的,要積極吸引利益相關者的加入,共同參與高校治理。信息公開可以為利益相關方提供一個信息交換的平臺,因此需要構建一個多方參與的信息公開共同機制,加快大學治理的現代化進程。現代大學治理模式是多主體共同參與的高等教育管理模式,高校信息公開能有效推動多主體的高等教育管理模式,暢通的信息公開渠道可以保障不同的利益相關方對高校運行情況的知情權,有效避免信息不對稱所造成的混亂決策和低效管理。高校可以通過完善信息公開平臺,構建一個與社會之間的信息交互平臺,適時收集內部管理信息以及市場反饋,建立起實時監測教育市場需求變化的高等教育營銷機制,為高校制定決策、實施組織管理提供有價值的信息保障。
參考文獻:
[1]馬海群,呂紅.我國高校公開網站建設現狀調查與優化對策[J].圖書情報工作,2012(5):128-133.
[2]張龍燕.民辦高校信息公開的意義及其實現策略:以福建為例[J].浙江樹人大學學報,2017(3):24-29.
[3]朱正中.關于《高等學校信息公開事項清單》的若干思考[J].揚州大學學報,2016(1):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