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偉軍
【摘要】普通高中通用技術教學過程中,需要凸顯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從而促進學生全面有序的發展。本文結合教學經驗,淺議普通高中通用技術教學實施的若干問題。
【關鍵詞】普通高中 通用技術 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6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7-0029-01
陶行知先生言:“先生的職責不在于教,不在于教學,而在于教學生怎么學。”教學的理想形式,當是有效引導學生自主開展學習,激發學生對通用技術學習的興趣,規避教學中的缺陷漏洞,從而高效地開展教學工作。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甜蜜的牽引。古人語:“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現行普通高中通用技術教學中的一大弊端,即是學生缺乏對通用技術的學習興趣。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不到有效發揮,學習的自主性及積極性微乎其微,在這樣的狀態下,教學效果自然不佳。為此,提高普通高中通用技術的首要前提,即是采取多元化的方法措施,促使和引導學生擁有濃厚的學習興趣。不同的教師,面對不同的教學主題,能在結合學生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因地制宜的開展教學活動,從而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進入教學主題之內,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對于通用技術的教學,要卓有成效地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應凸顯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不言而喻,在應試教育大環境下,學生們為了應對考試的壓力,不得不將有限的精力投入于考試運行機制中,因而對于通用技術的學習,在涉及到拓展、創新、分析及合作等多個環節,學生能免則免。而在于教師方面,為了讓學生獲得更好的成績,教師普遍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法,以期傳授學生更多的知識及技能。客觀而言,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教師教學十分辛苦,而學生的學習也顯得十分疲憊,久而久之,學生對通用技術課程的學習興趣明顯下降,課堂氛圍因此變得十分沉悶。為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更新教學理念,凸顯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讓學生切實感受到自己是課堂學習的“主人”,從而有意識地投入學習過程中。
2.強化學生的實踐體驗
以實踐體驗強化學生對理論知識點的認知、把握及轉化,強化教學印象,促使學生對教學內容有著更高的認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在教學過程中,倘若缺乏實踐過程,難以有效保持學生對通用技術的學習動力。事實上,青春期的學生群體,活潑好動且熱情洋溢,對動手實踐活動具有積極參與的興趣。反之,學生對于純理論知識的學習卻缺乏持之以恒的柔韌性,容易在理解上產生偏差,一旦“產”、“學”信息不對稱,學生還容易在課堂上出現開小差、睡覺、玩手機等消極現象。為此,無論是從學科屬性還是學生實際情況方面考量,在通用技術教學過程中,應積極開展實踐教學。比如說,在教學“設計中的人機關系”時,筆者讓學生動手實踐“削鉛筆”。小物件往往蘊含大智慧。削鉛筆在日常生活中習以為常,但不同的刀具,其特點屬性相距甚遠。人作為削鉛筆的主導,刀具要符合人的使用屬性。為此,學生在實踐過程中,不光要對各類刀具有著深入的分析及理解,還要切實站在人的角度,落實“以人文本”的原則,從而讓刀具與人合二為一,而這正是人機關系的最終體系形式。在學生動手實踐過程中,筆者以問題的形式引導學生思考:你有的是什么刀具?其具備什么特點?達到什么樣的目的?反應了什么樣的人機關系?不言而喻,人機關系不僅是實現高效運行的目標,同時也是理論指導思想,是一種思維,一種方法,也是一種研討。
3.注重創新意識的培養
創新是二十一世紀的時代主旋律,同時也是通用技術教學的重要構成部分。學習不能死讀書、讀死書。對于通用技術的學習,倘若缺乏創新意識的滲透,則學生的思維難以得到有效擴散,機械式的學習不僅會導致學習效率低下,更容易導致學生走向“狹隘”。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1)精心設計問題載體。教學過程中,教師作為學生的引導者,應重視以問題的形式促進學生開展思考。問題設置要足夠巧妙,如問題設置得過于簡單,難以有效激發出學生的競爭心理,學生們參與的積極性自然不夠強烈;反之,倘若問題設置的難度過大,脫離了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則問題教學容易流于形式,實際意義不大。為此,在教學開始之前,教師在準備教學問題時,要遵循以學生情況為出發點,問題設計要具有趣味性及延展性,從而讓課堂變得更加活躍。(2)積極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小組合作學習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重要手段,在合作過程中能有效鍛煉學生與他人的分享、研究、合作、分工等多個方面的能力,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需要注意,在通用技術教學過程中,教師在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時,要秉承“組間相似,組內相異”的分組原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每個小組成員發揮自己的優勢所在,取長補短,查漏補缺地完善、提高自我。學習固然需要自主獨立的思想,但合作學習效率更高,對于信息的分享、互通有無、資源的共享更加便捷,而這遠比閉門造車式的僵硬學習模式更加具有現實意義。
4.結語
作為教學工作者,應關愛學生,課堂教學中積極開展與學生互動,進一步促使學生進入教學主題之內。課余多與學生交流、溝通,全面且深入地把握好學生的思想動態,針對性、指向性地給予學生幫助,從而達到親其師而信其道的良好狀態。
參考文獻:
[1]祝偉新.高中通用技術“結構與力學”的實踐思考[J].內蒙古教育(職教版).2016(12)
[2]徐大雨.通用技術課內實踐活動的設計與實踐[J].教育現代化.201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