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智敏
【摘要】語文課堂教學要根據新課改背景下以學生為本的要求,培養學生對語文課堂的興趣,提高學生語文思維能力,為學生以后的學習打下良好基礎。語文老師進行有效性教學也是社會價值和個體價值的雙重體現。為此,語文老師需要摒棄傳統的低效的教學手法,采用多種手段進行語文課堂的有效性教學。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講解了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方法策略。
【關鍵詞】新課改 語文課堂 有效性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8-0039-01
語文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老師在進行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不單單需要讓學生掌握相關語文知識,還要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方式,使學生的語文觀念和語文思想相結合。下面先從日常生活例子著手,來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
一、結合生活例子提高教學性
美國教育家杜威曾說:“教育即生活”。可見真理和我們的日常生活分不開。語文知識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通過學生生活實踐來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十分重要,老師要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獲取語文知識,從生活實踐中發現、解決問題。充分發揮出學生的生活觀察力、想象力。例如可以讓學生閱讀家里的日常報紙、家長的書刊雜志,觀看電視節目,讓學生從自己積累的文章表達方法、詞語搭配使用等方面進行聯系,善于攝取自己周圍熟悉的生活環境中包含的語文知識,促使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大大提高。
二、通過課堂討論,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
目前許多學生在上語文課時發言不積極,也不愿意討論,學生只是被動接受老師傳授的語文知識,這樣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就不會得到發展。語文在知識點方面互相滲透,如果學生不積極參與語文課堂討論,那么課堂生命力會被制約,也阻礙了學生語文思維能力的發展,所以語文課堂教學過程需要老師和學生一起互動討論,并且新課改也要求提高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以及實踐能力。為了這一點,就需要通過學生間討論,師生間討論去解決這個問題。通過課堂討論后,學生個性得到張揚,語文思維能力得到解放。對老師來說,課堂討論告別了簡單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教學方式,轉向啟發學生語文思維的過程。
三、對學生評價指導是課堂教學取得有效性的保障
指導評價作為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是對整個語文課堂教學活動進行的綜合性分析檢查。根據新課改的要求,在學生對語文的學習過程產生的想法和結論不同時,需要老師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指導評價,老師的指導評價也是學生學習語文知識取得成果的保證。對學生的表現,老師要做出激勵性,客觀性的指導評價,對學生的語文知識進行有效的梳理,幫助學生解決那些有爭議或有難度的語文問題,使學生對語文知識有個完整清晰的認識,也要促使學生對原有語文知識框架進行重新構建。
四、老師對學生進行鼓勵
鼓勵學生也是一種語文老師經常使用的用來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方法。列夫托爾斯泰曾說,激勵使人產生強大精神力量,使人創造出奇跡。對學生進行以人為本的鼓勵,可以使學生達到實現自我目的。以人為本的鼓勵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使語文課堂變得更具有吸引性。老師對學生要不斷鼓勵,不斷肯定學生的成績,慢慢引導學生對語文課堂的興趣,避免對學生進行呆板的教條說教以及嚴厲批評教育。
五、通過多媒體技術促進教學有效性
孔子曾說過:好之者不比樂之者。這表明愉快的學習環境是最好的。新課改也要求語文老師進行愉快課堂教學,多媒體技術可以通過生動的畫面展示,符合意境的音效,使語文課堂教學內容變得豐富多彩、圖文并茂起來,讓學生在較短的時間有良好的學習效果。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多媒體技術,也不會受到空間上的限制、環境上的限制,它把語文課堂教學內容形象地展示出來,讓學生能夠目睹觀看。
六、優化課堂內容設計
凡事預則立,這說明不管做什么事都需要有充分的準備,在語文老師的課堂教學中,也要有優化的教學方案,例如在老師講解《貓》這篇課文時,設計好學生在課文不同段落學習時需要回答的問題,看文章內容圍繞什么講解,使學生得出貓的性格很古怪的結論。這樣一來,通過老師的精心備課,最終使學生有效掌握語文教材的重點、難點,完成既定的教學目標。
新課改下,語文課堂教學需要改變傳統的、古板的教學模式,語文老師也要根據教委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要求,把學生的全面發展當成中心,把語文課堂的更多時間讓給學生,讓學生更多去思考、去探索語文知識殿堂,通過課堂討論,老師課堂中的合理指導點評,以及使用現代化的多媒體技術,使語文課堂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使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王連合.語文有效教學的價值內涵與實踐途徑研究[J].學周刊,2011(28)
[2]吳曉春.拓展延伸 道法自然——淺談如何在語文課堂中進行拓展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2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