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廣大教師也在逐步更新教學理念,重視生成性教學,但生成性教學也存在一定問題。在語文對話教學中,問題的預設與生成究竟應該把握一個怎樣的關系,才能達到教學效果的最優化,是我們語文教育工作者值得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語文對話教學 預設 生成 關系
【中圖分類號】H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7-0079-01
近些年來隨著新課改思潮的深入,對話教學理念給語文教學帶來了一股新風,但由于傳統教學習慣的影響,產生了對于語文對話教學的誤解,在教學實踐中也出現了偏差。在當前的中學語文教學中,存在大量的虛假對話和無效對話。
預設與生成看似是對話教學中不可避免的兩個極端,筆者將對語文對話教學中如何處理預設與生成關系這一問題,結合自己的理論實踐經驗提出一些初淺的看法。
一、丟開預設,任意生成
課程豐富的入文價值內涵、文本解讀的多元化及師生的個體性等諸多方面決定了教學內容的靈活性、意義生成的多樣性和差異性。可是,對靈活性的過度發揮或曲解、對文本的多元理解、盲目追求導致了教學生成的隨意性。
從小學到高中.這樣的課例還真不少:學了《愚公移山》 后批評愚公蠻干;學了《背影》后說父親攀爬鐵道給兒子買橘子“違反了交通規則”;讀完《故鄉》后學生將多子同饑荒、苛稅、兵、匪、官、紳并列,極言不計劃生育的危害。
這種脫離文本具體語境,對文本隨心所欲的“理解” 是很不嚴肅的。它不僅違背了理解的規律而且也偏離了基本的教學目標,使教學中的意義生成陷入了相對主義的泥淖之中。
二、否定預設,無效生成
如果說以往的教學形式過于單一,從某種程度上壓抑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的話,但現今有的課堂又走入另一個極端:鄙棄“預設”,寵愛“生成”,將二者對立起來。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一些老師過度簡化備課,甚至不備課,試圖削弱甚至否定“預設”的地位與作用,將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培養與提高全權交于“生成”來達成。于是便出現了這樣的課堂:師生對話天馬行空,課堂討論無中生有,合作探究矯情造作。
三、否定生成,預設獨白
作為過分強調生成教學的另一個極端,則是過分強調預設。當教學工作者認為生成性教學為無意義教學時,教學模式必定走向另一個極端,即教師獨白專制式的預設式課堂教學。
例如:在一節語文課堂上,老師在講說明文《向沙漠進軍》時,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作者竺可楨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一位學生回答“是為了改造農田”。教師說“不全面”。另一位學生想了想說:“為了加強保護”。教師認為“太時髦”。另一學生插話道“為了多拿錢”,老師聽后很惱火,大聲命令道“你給我站起來”!這一站就是半小時。最后老師給定的答案是“為人民服務”!
在這個案例中,教師已經預設了自認為完滿的答案,卻硬要以對話的方式問答出來,無論學生怎樣討論或者回答的結果如何,都要硬拽到標準答案上去,最后唯一正確的答案是教師心中的答案。教師用自己所理解的標準答案否定了全體學生的答案,并要求或強制學生接受她的答案。
預設與生成,一先一后一死一活、一動一靜、二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我們要把握和處理好預設與生成的辯證關系。
首先,要積極預設,預設是教學的基本要求。 要從學生現有的體驗水平、情感、態度現狀出發,分析文本,制定多維目標,然后依據目標,預設幾種有助于學生學習的思路,盡可能多地將學生在學習中可能出現的情況預設到。
其次,要關注生成,要有強烈的課程意識,敏銳地捕捉生長點,冷靜地分析其教學的價值,選擇適合的應對策略,調整預先設計的教學環節,讓學生在師生互動中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的潛能,激發更多的新思想和創意。
總之,對話教學中,我們教師既要充分預設,又要冷靜面對生成;既要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又不能脫離文本、教學目標,任由學生胡亂“生成”。一切皆需從文本、學情實際出發,靈動地調控教學流程,才能做到預設、生成共精彩,才能做到“以人為本”,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游薇.初中語文閱讀有效對話與“問題式”教學設計研究[D].西南大學,2007.
[2]周熙熹.高中課堂閱讀教學如何實現非預設環節的有效生成[D].東北師范大學,2011.
[3]楊楠.讓語文閱讀對話教學去“偽”存“真”[D].遼寧師范大學,2015.
[4]鄭家惠.初中語文對話教學的反思與有效策略[J].科教文匯,2009,(15):138.
[5]江興玲.讓預設使對話教學更精彩[J].語文建設,2005,(6):29-30.
[6]高志團.在小學語文課堂彰顯教與學的雙主體作用——《語文教學對話預設與生成的探索與研究》課題論文[J].考試周刊,2016,(24):31-31.
[7]郝永貴.芻議語文教學中“對話”的預設與生成[J].課程教育研究,2013,(9):65.
[8]葉鳳玲.初中語文以生為本對話教學的實踐探討[D].華東師范大學,2009.
[9]語文對話教學摭談[J].欽州學院學報,2009,(5):94-97.
[10]賴水秀.新課程下語文對話教學有效實施策略研究[J].青年文學家,2013,(23):95.
作者簡介:
陳夢圓(1994年3月6日-)女,漢族,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區人,云南師范大學文學院研究生,碩士學歷,研究方向為語文課程與教學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