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永玲
【摘要】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變革課堂組織的傳統形式,來進行新型課堂學習模式的創設,如角色體驗學習模式、小組合作式學習模式等,多樣化學習模式的開展對于有效課堂的開展具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有效課堂 課堂教學 障礙 解決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6-0055-01
新的課程改革開始以來,小學課堂教學發生了很大的變革。通觀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現狀,一個嚴峻的問題展現在我們面前,即課堂教學效率普遍不高,表現為教師努力講課,學生努力學習,但并未取得應有的效果。是何種原因阻礙了其有效課堂教學的開展,采取何種措施來應對這些障礙就成為當前擺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課題。
一、開展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教學存在的障礙
缺乏對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培養。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缺乏對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培養,具體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教學形式單一,更多是對教學內容的單純教學,缺乏對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正確引導;第二,迫于升學和考試的壓力,學生將對于課本知識的掌握當作了唯一目標,而對自身學習興趣和能力的提升并沒有足夠的重視起來;第三,閱讀對于小學語文知識的學習十分重要,但語文教師對于閱讀興趣的培養則并不看重,從而導致其不喜歡閱讀,進而阻礙了其自身閱讀能力的提升。
1.單一的課堂學習方式。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更多的是一味的做筆記或聽講,整個人的思維并沒有能夠真正地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在課堂教學上,很大一部分學生往往表現出情緒低落、被動聽課、難以對教師所提的問題進行積極的思考和踴躍的發言,這種情況直接導致了學生和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不佳配合,從而造成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不高現象的普遍存在。
2.單一的課堂教學模式。當前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受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依然比較嚴重,填鴨式的教學方法普遍存在。這種單一的教學模式很難激發學生對于語文知識的學習興趣,學習潛力難以被充分的挖掘出來。許多小學語文教師將課堂教學活動看作是單純課本知識的傳授,而對于學生學習能力,特別是語言能力的培養則相對忽視。小學生本身的知識學習就相對被動,在學習方法上缺乏科學正確的引導,無疑將影響著其對課堂內容知識的吸收。
二、針對存在障礙的解決措施分析
歸結上述內容,小學語文有效課堂開展存在的障礙主要包括:未確立正確的教學理念、學生教學主體地位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教學手段缺乏靈動性、學生學習缺乏主動性,課堂教學缺乏和諧配合。針對這些障礙,應從多方面來創設積極的教學環境,特別是課堂有效教學效率的提升方面應給予足夠的重視,從而進一步促進學生對小學語文知識的學習。
1.著手于情境創設,培養學生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亦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學習主動性的關鍵所在。因此,應將對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培養作為消除學生心理障礙,實現自主學習的著手點。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可通過有效的情景教學,來吸引學生思維,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學習的心理壓力逐漸消除,進而轉變為對語文知識的學習興趣。同時,學生作為教學主體,教師應當指導其進行積極教學環境的創設,使其通過自主的思考與探索,來逐漸形成對語文知識學習的興趣。
2.樹立“人本”教學理念,明確學生教學主體地位。小學語文教師應當樹立起“人本”教學理念,將自身由知識的灌輸者、傳授者逐漸轉變為學習活動的幫助者、促進者和指導者,來進一步明確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這一模式之下,學生就能夠以富有創造性、思維活躍、自主學習的心態積極地投入到課堂學習當中。
3.強調學生參與,創新新型學習模式。新時期的小學生,具有自己獨特的思維和性格,這使他們的參與式的課堂教學呈現出復雜性、多樣性和豐富性。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變革課堂組織的傳統形式,來進行新型課堂學習模式的創設,如角色體驗學習模式、小組合作式學習模式等,多樣化學習模式的開展對于有效課堂的開展具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小學語文有效課堂的開展,對于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至關重要。小學語文教師應鉆研教材、熟悉教案、設計板書,在教學結構、目標、手段、方法方面思考研究,在教學過程中逐漸摸索出正確科學的教學策略,從而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和課堂教學效果,使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發揮其應有的育人效用。
參考文獻:
[1]劉永明.小學語文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 2016(12)
[2]陳如波.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傾聽能力[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 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