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春萌
【摘要】從2016年起,小學的《品德與生活》以及《品德與社會》的課程更改為《道德與法治》課程。這門課程既是對我國法治教育方針政策的呼應,同時也是為了更好地與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方針相匹配。這門課程對于教師本身的法律方面專業化知識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戰。因此,本文就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提高德育教師法律素養的必要性和途徑進行粗淺分析。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 法治課程 執教素養 必要性 途徑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6-0080-01
《品德與生活》和《品德與社會》課程已經改為《道德與法治》課程。這門課程本身的特殊性在于,這是一門綜合性課程,課程內容涵蓋了心理、社會、文化、法律、經濟等相關領域的內容,那么德育教師就需要擁有與這門課相匹配的專業化知識儲備,才能有效地進行知識傳遞、道德培養。學科的特殊性對德育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提高《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師法律素養的必要性
1.1學科特點
自2016年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替代了小學《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課程。《道德與法治》課程內容是依據《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2011年版)》和《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編寫,在課程編寫上大部分延續了《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課程的教學目標、內容要求,并在此基礎上分冊次分散式融入了法治教育相關內容。其中,六年級上冊是法治教育專冊,用一個學期的時間集中進行法治教育。學科名稱與內容的更新,法治教育內容的加強,使原有德育教學任務變得更復雜、更艱巨,對教師的法律專業化程度要求也更高。教師的法治態度、法治知識、法治教育的方法和技能直接關系到道德與法治教學效果。
1.2.小學法治教育的重要性
從現代公民發展的角度來看,法律素養是現代公民最基本最核心的素養,會在小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發揮著很大的作用。但我們首先要明確的是,義務教育階段的法治教育不是法律專業化的教育,而是培養公民基本法律素質的教育,提高青少年的法律素養。雖然很多學生尚處于小學階段,但是仍然還是會碰到一些諸如遭遇陌生人搭訕、自然人的債權糾紛和遺失物等諸多方面的問題。小學生會習慣性地向老師或者家長求助,不懂得如何運用法律知識來更好地維護自身的權益,通過《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學習,學生能夠學會在家庭、學校、社會等不同環境下面臨困難與危險的時候學會如何運用法律的武器保護自己,從小培養法律信仰、有法治意識、養成良好的法治習慣。使學生將來能夠更好地參與社會和適應社會,從而真正成為一個具有愛心、責任心和良好的法治觀念的公民。現有《道德與法治》教師隊伍大部分是原職教《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課程的教師,法治教育的重要性使加強德育教師的法律專業水平變得更迫切。
2.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提高教師法律素養的主要途徑
2.1政府設立專門機構,支持法治教育
2008年教育部印發《全國教育系統法制宣傳教育第五個五年規劃》,指導各地中小學校全面、規范地開展法制教育,各地方的司法行政部門要在人力和物力上給予支持。各地政府應該號召司法部門與學校之間加強聯系,比如,組織模擬法庭的活動。
2.2 主動尋求法官、律師等法律專業人士的支持
如果有條件的話,學校可以邀請一些法律志愿者、從事法律專業相關工作的社會人士或學生家長來學校做講座或在課堂上與學生、教師互動。這樣能夠提高學生對道德與法治課程的現實感和信任度。通過這種方式,可以直接有效地解決學生和教師的法律疑問。
2.3建立法治教育資源網
加強法治教育不能僅僅依靠道德與法治這一門課程,如果能建立一個法治教育資源網,為教師提供法治教育素材、課時計劃、教育策略等,會更大范圍地幫助教師提高道德與法治教學水平。
3.結束語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教學事業的不斷發展,目前,包括我國《道德與法治》課程在內的諸多課程都呈現出全新的發展趨勢,只有全社會都重視法治教育,為法治教育提供必要的支持,教師自身重視法治教育,愿意多學習、多研究,提高自己的法治教育專業化水平,才能夠最終從根本上提升道德與法治的教學質量。我相信如果在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過程中能夠動用周圍的環境資源共享的模式來教學的話,勢必能夠更好地提升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金亞慧.對課堂教學增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實效的幾點思考[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6(5):18-23
[2]文圓.中小學德育課堂教學的思考——從赫爾巴特的道德教育思想說起[M].學園,2015(3):5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