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宇宣
【摘要】在我國中小學生的語言學習中,英語學習被公認為最“費時低效的”,老師花大量的時間精力上課講解語法,學生課下也進行非常多的練習,但往往在考試后的學習成績都不理想,在口語表達中也錯誤頻出,這是因為學生并沒有真正掌握語法的用法,沒有完全理解語法的表達。在新時期下的英語教學應獨具特色,盡可能地調動課堂積極性,緩解學生的學習焦慮情緒,提高課堂效率。
【關鍵詞】英語語法 生動 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7-0102-02
一、語法課堂以情境創設為基礎
處于青春期的中學生大多還是會貪玩好動,抽象理解能力比較差,處于具體運算階段,這就要求我們要設計各種情境,借助體態語、表演等,利用圖片、多媒體和實物等具有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造一個真實生動的情景,輔助他們理解語法,實踐運用語法。語言學習離不開語言環境,只有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進行的交際才有意義,也只有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才會對所學的語言有真正的理解。例如,剛才教授進行時的案例,在學生理解進行時的意義及基本形式后,教師便可以進行情景的創設,例如,呈現情景Its Sunday today.And you can describe your day with your actions.Then ask others to guess or describe.
英語作為必要學習的語言對他們來說便顯得更加的無聊與枯燥,所以在英語教學中應摒棄傳統死記硬背式教育,積極探索新的可以引起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其中效果比較好的表示情景式教學。情景式教學,顧名思義就是教師利用一些道具比如卡片,圖片等創設情境,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活躍課堂氛圍,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語法課堂與話題表達相結合
語法學習的最終目的是運用與交流,所以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要注意話題表達的攝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融入話題表達的練習可以極大的帶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教師要根據課文內容進行適當的拓展,穿插話題,加深學生的理解與記憶。例如,在現在完成時的語法學習中,其語法本身就是一個難點,只靠簡單的講解,學生很難真正掌握,因此教師可以定這樣一個話題:你們上個周干了什么?讓同學們自由討論,然后將有趣的事情總結在一張紙上,這樣的方法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加深記憶。
三、語法編寫順口溜
有些語法知識十分枯燥難記,但是為什么我們平常不管多么復雜的詩歌都能背誦下來,語法卻不行呢,這是因為詩歌大多押韻,朗朗上口,便于記憶,所以我們可以借鑒一下,將一些難記的語法編成口訣或順口溜,便于學生記憶。口訣的編寫可以借鑒已有的也可以自己編寫,教師應視情況而定。
四、語法課堂與對比歸納相結合
利用對比,讓學生熟悉前后學習的語法,溫故知新,找出它們之間的區別和聯系,便于理解和記憶。教師要善于歸納總結,積極引導學生思考探索發現。比如,在學習序數詞時,可以將基數詞列出來,然后對比記憶,找出其中特殊的進行著重記憶,最后老師進行總結概括,使復雜困難的語法簡單明晰,請根據《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的教學建議,談談如何開展英語語法教學。
再如:在教“情態動詞can的用法”的時候,先列舉幾個例子讓學生觀察他們:
I can draw.
You can sing.
We can read English.
然后分小組討論這些句子有什么共同點,學生馬上就發現這些句子都用了情態動詞can;接著啟發學生繼續觀察can前面的主語和后面的動詞有什么特點,通過討論并分析,學生很快就明白了原來can后面是用動詞原形的,它前面的主語可以是任何人。這時教師可以讓個別學生及時進行總結歸納:情態動詞can表示“能、會”,主語不用考慮人稱,后面直接加動詞原形。最后再給出一些圖片,讓學生用can來說句子或者各自說說自己能干什么,并以此類推其它情態動詞類似的用法,讓學生充分理解和內化語法規則。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善于觀察的習慣,加強學生的歸納理解能力。
五、語法課堂穿插趣味小游戲
教師應該注意利用中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特點,通過一些小游戲來調動學生的競爭積極性,激發同學的學習熱情,創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例如,在進行時的語法學習中,老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兩大組,每一組中再分兩組,然后教師給出相應的動作提示,讓分好組的同學一組比劃一組猜測,每對一題計一分,最后比較分數,獲勝的小組予以相應的獎勵,這樣的小游戲極大地調動了同學的積極性,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往往事半功倍。
總結
英語教學要求老師充分利用教材和學校資源,極大程度地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通過教師的啟發,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歸納總結的習慣,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學目標的制定要合理恰當,課堂內容要新鮮有趣,盡可能的給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及時調整課堂內容和教學目標,注意學生認知水平的差異,綜合考慮學生的整體情況,注重挖掘學生的潛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參考文獻:
[1]《英語課程標準》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5.
[2]李麗生.英語新課程改革理論與實踐[M].昆明:云南大學出版社,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