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勇
【摘要】近年來,許多教師將詞塊教學模式應用到高中英語寫作教學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本文對常見的詞塊分類模式進行了介紹,并指出,教師利用詞塊原理進行教學時,應當先為學生介紹詞塊相關理論知識,鼓勵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積累優美詞塊,進而提高實踐應用能力,將詞塊應用到考試寫作中。
【關鍵詞】英語寫作 詞塊教學 模式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6-0106-02
一、引言
在高中英語寫作教學中,聽說讀寫思想語言技能的培養十分重要。其中,寫作技能能夠反映學習者的語言邏輯應用能力,受到諸多教師的重點關注。1975年,Becker等人提出“詞塊”的概念。詞塊教學理論逐漸被眾多的英語教學者接受。詞塊教學提倡培養學生以詞塊的模式進行詞匯記憶以及應用學習,按照不同的習慣以及意義進行搭配,也可以根據具體的寫作語境進行整體的提取利用,從而降低母語負遷移的影響,使學生將注意力從單個詞匯轉移到整體文章上來。
二、詞塊的定義與分類
詞塊,也稱為語塊,組塊。研究人員認為人類的語言記憶與存儲,輸出以及使用過程并非以單個的詞語為目的,一般而言,固定以及半固定的模式化八塊結構才是人類語言交際的最小單位。詞塊是一串存儲在大腦中的詞,其形式可以原封不動,也可以稍作改變再做應用。詞塊主要分為以下四類:
聚合詞塊:包括比較固定的詞語組合,這類詞塊在結構上比較穩定,應用在寫作中時往往不需要做出變動,例如“by the way”,“for instance”,在寫作中常用于承上啟下的轉折連詞等。
約定俗成的表達詞塊:與聚合詞塊相類似,這類詞塊的結構也相對固定,具有連續性以及不可變性。然而,約定俗成的詞塊主要包括諺語以及名句等,如“day day up”,“long time no see”等,在寫作中能夠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1]。
限制性結構短語詞塊:這類詞塊較短,并且能夠進行填充替換。如“a ____ ago”,“the ____, the ____”。其中,可以自行填寫構成“a year ago, a week ago” 以及“the more, the better”。
句子構建語詞塊:這類詞塊為寫作提供了基本的框架結構,根據不同的情景含義構成相應的短語句型。如“There is no doubt that…”。
三、詞塊教學模式在高中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
(一)引入詞塊概念
對于許多高中生而言,“詞塊”是一個完全陌生的名詞。在英語寫作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用深入淺出的語言為學生介紹詞塊的含義,包括基本概念,分類以及特點。當學生對詞塊理念有基本了解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嘗試做基礎的詞塊應用練習,了解詞塊對于提高學生寫作水平以及文學素養有重要意義。同時,教師應當為學生提供優秀的作文,與學生一起探討文中的詞塊,讓學生充分意識到運用詞塊能夠輸出更加優美地道的語句。
(二)積累并鞏固詞塊
當學生對詞塊有基本的了解后,教師應當注重學生的詞塊輸入積累過程,并通過不斷的練習進行鞏固。例如,在學習教材課文時,教師可以利用課文文章為學生提供詞塊素材。首先,在預習以及課前導入環節,教師應當激活學生現有的詞塊,引入與該課題相關的圖片,以次引導學生調動腦中已有的詞塊素材,進而更好的學習新詞塊知識。其次,在閱讀過程中,教師需要為學生制定詞塊學習計劃,鼓勵學生主動記錄出現頻率較高的短語結構,增強素材儲備,以便在后期的寫作中能夠靈活調用。最后,在課文學習后,為學生提供更多詞塊的輸出機會[2]。
(三)積極運用并強化詞塊知識
通過前兩個階段向學生介紹并鼓勵學生在日常學習考試中積累詞塊知識,教師可以強化學生對詞塊知識的應用能力。例如,通過對教材文章中詞塊的記憶以及整體篇幅的了解,并根據本單元后提供的寫作話題進行定期練習,能夠為學生的輸入與輸出提供結合的機會,將課堂所學應用到相關領域的寫作中來。其次,在進行議論文類型的文章寫作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利用已經掌握的句型與詞語建立基本的文章框架,在考試中只需要對框架進行完善補充即可。最后,教師在批改學生英文作文時,應當對優美的詞句進行重點標注,在課堂上進行點評與獎勵,鼓勵其他學生將這些詞塊語句應用到自己的文章中,提高整體寫作水平。
四、結論
實踐表明,將詞塊教學模式應用到高中英語寫作中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整體作文輸出質量。教師應當在日常教學中強化學生詞塊積累與運用能力,培養學生的寫作邏輯能力,進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李園園.淺析高中英語寫作中詞塊教學策略[J]. 小作家選刊, 2017(31).
[2]連慧玲. 淺談詞塊教學在高中英語寫作中的應用[J]. 海外英語, 2016(8):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