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霞
【摘要】數學是一門訓練學生邏輯思維和空間想象能力的學科,但小學生大多的形象思維能力很強,因此如果老師想要讓自身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的話,就一定要注意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創新教學模式。傳統的純灌輸模式已經不能夠很好地讓小學生進行數學的學習,因此,從現在的情況來看,小組合作學習更加有利于小學數學的學習。本文主要對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全方位地實施小組合作學習進行全面系統的分析。
【關鍵詞】小學數學 教學方法 小組合作學習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6-0147-01
引言: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小學課堂的教學模式也發生了諸多方面的變化。傳統的被動和單一的授課模式和學習模式已經不能夠很好地與小學數學教學進行接軌,目前比較受歡迎和提倡的是“探究、合作和自主”的新型學習方式。目前,在小學學習的模式下,教師尤其應該積極推行小組合作的學習模式。所有的學生都應該在一個小組中共同進行學習,并且在學習和合作的過程中能夠明確各自的責任和分工,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發揮其創造性和主動性。本文主要對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實施小組合作學習進行全方位的分析和討論。
1.小組合作學習的概念和實施的意義
1.1小組合作學習的概念
小組合作學習是老師根據學生學習能力的差異、成績的高低和性格的不同,將若干個學生分成小組,然后讓一個小組的學生針對教師所布置的教學任務進行全面地討論、合作和交流,之后再讓教師在一邊充當指導者和指揮者,從而指導學生和老師能夠共同完成數學學習的任務。
1.2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施意義
數學是一門將邏輯思維能力、抽象思維能力和理解能力都結合在一起的學科。而小學數學學困生的現象非常普遍。因此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不能夠讓小學數學教學有好的效果。而學生也可以通過相互合作和交流的方式來共同進行探索,進而能夠全面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因此也能夠不斷地取得進步。所以,如果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能夠實施小組合作學習的策略,那么也能夠在短時間內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效率。
2.實施小學數學小組合作的策略
2.1選取合適的時機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小學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尤其需要通過合理地進行小組合作學習來達到好的效果。因為如果長期采用“一言堂”或者灌輸式的教學方法,那么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難免會產生厭學心理。因此,老師尤其要注意針對教材中的重點和難點來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能夠在同一時間內對知識點進行討論,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將相關難點知識都理解得更加透徹。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尤其可以通過創設問題情境來調動學生思考問題的欲望。
2.2把握時機,不斷鼓勵小組討論
大量的實踐表明,適當的小組討論有助于將學生的參與面不斷地擴大,并在此過程中能夠讓學生有更多的自由空間和交流的機會。在小學數學小組討論的過程中,老師尤其應該給學生創造一個思維碰撞的環境。注意讓學生在合作和討論中能夠不斷地辯論和爭論,最終以便讓學生能夠更積極地進行討論。
2.3結合地方資源進行教學
數學就是一門和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科。所以各個地方的老師在運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來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尤其可以注意采用結合地方資源的方式來進行教學。例如,福建地區的老師可以將課堂延伸到武夷山。例如,老師在上到《空間與圖形》這一章節的時候,就可以很直觀地讓學生去認識包括上下、前后、左右、正方體、長方體、圓柱體等概念的過程中,可以把課堂延伸到課外,讓學生通過一邊爬山和玩的方法來更好地理解所謂空間位置的關系。而在室外,老師也可以通過開展一系列包括武夷山自然資源收集的活動,讓學生通過集體收集自然資源的方式來開展小組合作,這種結合地方資源的教學方式往往能夠將學生最大限度地從課堂中解放出來,從而也就能夠有更好的教學效果。
2.4把握合作的時機
在進行合作組織學習的過程中,尤其要重視把握合作的時機。因為如果在小學數學的學習過程中僅僅是強調合作而讓學生沒有獨立思考的空間,那么學生的學習效率和獨立性反而會因此大大地降低[2]。因此,在操作的過程中尤其要根據學習的內容和實際的情況選擇恰當的合作時機,這樣才能夠使得合作的效益更上一層樓。
3.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非常常用而且有著良好效果的學習模式。這樣的模式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把自身的主體功能都發揮出來。學生在互相交流和合作的過程中能夠實現更好地提高效益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林立.小學數學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的五步教學法[J].課外閱讀(中旬),2013(5):58-62
[2]陳向明.小組合作學習的條件[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3(3):2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