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騰訊影業宣布,將攜手瓊瑤,基于《還珠格格》開啟包括影視、動漫和游戲等形態的全新系列合作,將于2019年啟動拍攝。瓊瑤透過視頻表示將親自投入到項目之中,要用“年輕人喜歡的方式”重新講述這經典故事。這是繼1998版和2011版之后,這一IP又一次被拍成影視作品。此外,騰訊還宣布將全版權開發古龍的57部作品,包括將系列小說改編成影視劇,首批公布的片單中,《歡樂英雄》《楚留香新傳》《陸小鳳傳奇》《絕代雙驕》等亮相。對此,網友們態度不一,有人表示期待“新驚喜”,也有人備感擔憂:經典之作再被翻拍,到底是想拍出新意,還是想消費情懷?
情懷總有耗盡時
乍一聽聞《還珠格格》又將翻拍的消息,心中已經無感,因為再如何翻拍也沒有了趙薇、林心如他們曾經帶給觀眾的感動,無論演員如何新、劇情如何變,都已經物是人非事事休,再不是留存心底的“還珠”了。
其實,很多人認可的“還珠”只有第一部,第二部也可以算上,但是到第三部就難以下咽了,小燕子和紫薇都換了人,五阿哥和爾康都有了“第三者”,連皇阿瑪也結識了新歡……看著陌生的面孔,聽著熟悉的稱謂,總覺得有些網文里“被人奪舍”、“神魂不穩”的感覺,心里那叫一個別扭。這也是為什么前兩部“還珠”在豆瓣上還有8.3、7.5的高分,到了第三部就僅剩4.7分了。創造了經典的瓊瑤阿姨不死心,2011年又推出《新還珠格格》,說是制作上有飛躍性進步、導演手法呈現突破傳統、節奏緊湊、加入許多現代劇的表現手法、加入了新的人物班杰明、演員選擇了外形上十分貼合劇中人物的雙生雙旦……但是結果呢,豆瓣評分慘得只有3.5分,被批臺詞露骨、演員演技差、情節拖沓等等。直到今天,這部翻拍之作仍能讓人記住的似乎只剩下“小燕子”嫁給了“爾康”。誰承想不到十年,瓊瑤阿姨又開始躍躍欲試,“還珠”之后再無新作,死守著一個IP吃老本,這是打算把觀眾的那點情懷都消耗殆盡嗎?且看同樣翻拍經典的《流星花園》,傻傻分不清楚的F4,莫名其妙的橋段,前后不一致的人設,幼稚的臺詞,哪怕同樣是柴智屏、同樣是高顏值新人,觀眾也不買賬。
現今的影視圖翻拍已經成為一種怪象,誰都想著翻拍劇不會虧,總會有人看,但是翻拍劇做多了,觀眾的情懷總有消費完的時候,再經典也不是萬能的。況且當年能火的大IP哪一部不是提前策劃、刻意為之?而現在的翻拍,又有哪一部沒心存僥幸、被利益牽絆?看金庸劇拍得太多了,又轉頭開發古龍劇,就一定有人買賬嗎?君不見,直到今天,鄭少秋版的楚留香、黃海冰版的沈浪、焦恩俊版的李尋歡,還是觀眾心目中無人能超越的經典。與其絞盡腦汁把一座寶礦挖成廢礦,還不如另起爐灶,培養更多編劇,創作更好作品,這才是中國影視發展的正道。
程戈
好作品也須重演繹
時光荏苒,繼1998年第一版《還珠格格》播出后,如今已經20年過去,20年時間,嬰兒已經成年,而當時的還珠迷至少是中年以上的人了。所以,翻拍《還珠格格》,未嘗不可。首先,2011版“還珠”影響并不如意,當時老版“還珠”的粉絲還是收視的主力,年輕的觀眾還不足以成為收視主流觀眾,老粉絲當然會對作品挑三揀四,加之拍攝和演員的問題,所以改版影響一般。而現在則又不同了,新一代觀眾已經成長起來,成為收視主流,對于老版“還珠”,他們的印象不深,這時候重新打造一部適合他們觀看的作品,想必會贏得他們的關注。第二,這次翻拍,瓊瑤將以“顧問”身份參與新劇,但主要是瓊瑤的兒媳婦何繡瓊來主導,瓊瑤表示:“對我來講,就是把《還珠格格》移交給下一代了。”何琇瓊表示,“用當下年輕群體喜歡的方式,重新演繹與述說,讓還珠的故事被更多人喜愛。”這表明,這次“還珠”雖然故事還是那個故事,但是一定會加入很多新東西,以適合現在觀眾的欣賞方式,如果能做到這點,也是不錯的。再有,在演員上,當年的趙薇已經40多了,影視圖也需要新一代的年輕演員接班。如今的年輕演員非常多,也有實力不錯的。如果能把握機會,相信通過這新版“還珠”脫穎而出,于這點上,是值得期待的。
這次騰訊翻拍,還包括了古龍的多部作品,雖然這些作品都多次拍攝過,但是,在新的時期進行翻拍也不錯。古龍的粉絲大多已經是40歲以上的人了,現在的年輕人也許不看古龍了。通過新的翻拍讓更多的年輕人認識古龍,了解古龍,認識到,還曾經有這樣一個“俠義”世界,想必對于他們是有益的。也許有人以為這是在消費情懷,但是情懷也需要時常提起,對于我這樣年紀的人,再看瓊瑤,再看古龍,也如品味一杯老酒,味道不重要,重要的是情懷。尤其重要的是,相比于現在一些小白文似的電視劇,上述作品中的味道,是完全不一樣的。
平沙
誰來接梁叔的班兒
連續聽了兩天北京體育廣播《雄雞唱曉》——深受廣大聽眾喜愛的主持人、被大家尊稱為“梁叔”的梁言在過生日的當天,主持完自己職業生涯的最后一期節目后,光榮退休了。通過體育廣播的微信平臺,聽眾的祝福、留言、寄語竟達到了幾十萬條,可見“梁叔”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看著根本不會“裝”的“梁叔”終于灑淚而別,離開了他追夢幾十年的演播室離開了他鐘愛的話筒。不舍的同時,想到的卻是這樣的一個問題,那就是,誰來接“梁叔”的班兒?“梁叔”退休了,自然有人會頂上來,坐在梁言坐過的位置上。我們所說的,不是這樣的物理接班兒,而是一種廣播人、媒體人精神的延續與傳承。
每天聽梁言主持的廣播節目,甚至是去電視臺體育頻道做嘉賓,大家之所以稱他“梁叔”,那是因為他帶給聽眾、觀眾的親切感。很多時候,我們也看到過其他的一些“名嘴”,會緊跟著球隊,體現著某種“特權”與“優越感”。但是,梁言的親切,在于他永遠和球迷在一起,坐在球迷中間,聽大家的心聲,并通過電波反映大家的心聲。因此,球迷的一聲“梁叔”帶著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親切,足見梁言傳播給人們的“親”,不僅打動著聽眾,更是將這份親根植于自己的心中和大眾的心中了。
當然,一聲“梁叔”,也是一種江湖地位的體現。日前,一千年輕的“名嘴”給梁言贈送了一面繡著“北京第一聲”的錦旗。在筆者看來,梁言當得上。因為,針對眾多的體育賽事,尤其是那些重大的賽事,聽眾更愿意聽到的是梁言對于中國選手直言不諱的點評——表現好,真夸;表現不好,真尅;而且敢于將勝敗背后的幕后告訴給聽眾,讓大家真正也聽個明白。而這樣敢于直言評點中國體育的主持人,如今實在是不多見了。眼下,連“梁叔”都退休了。
新中國體育經歷了幾十年的風風雨雨,經歷了無數的跌宕起伏,如今已經逐步成為了世界體育強國,這期間,也經歷了無數回的新老交替更新換代。體育節目主持人,也不例外地要面對自己的更新換代,新老交替,只是希望北京體育廣播的接班人,能夠很好地接過“梁叔”的衣缽,將這種親切與直言發揚光大下去,開啟一個新的時代,也讓聽眾無落差地順利過渡到這個新時代。
李雄峰
翻拍潮背后的“小心機”
這兩年影視劇市場風頭變得很快,電視熒屏上幾乎每年一個風潮。先是網絡IP劇的大爆發,而今年,又出現了經典影視劇的翻拍潮。
《絕代雙驕》《新龍門客棧》《新白娘子傳奇》《倚天屠龍記》《鹿鼎記》,乃至最近的《還珠格格》,如果單看這些劇名,觀眾會以為這是一份經典劇作的合集。其實,這些各個不同年齡段觀眾心目中的經典之作,將要以新的面貌、新的演員甚至新的改編和大家重新見面了。
高度市場化的影視劇制作行業中,無論是之前的網絡IP劇大行其道,還是如今的翻拍潮洶涌而來,都是受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所推動。顯而易見,網絡IP劇由于已經事先積累的粉絲群和人氣,大多都是自帶流量,再配上明星光環、鮮肉效應,基本上是開拍即熱、開播即火。相較而言,翻拍劇的處境就有些尷尬。雖然翻拍之作在口碑和收視上可以比肩甚至超過先前版本,比如任賢齊和李若彤版的《神雕俠侶》,雖然不是第一版,但并不影響其成為所有《神雕俠侶》版本中的經典之作。但是,只要是頂著“翻拍”這頂帽子出來和觀眾們見面,就難免會遭受“炒冷飯”、“賣情懷”等流言蜚語,難免會被人們以更高的標準去品頭論足。作為翻拍劇,很難獲得原作忠實粉絲的真心認可,在吸引新一代年輕觀眾上也沒有特別的優勢。畢竟,于如今的年輕觀眾而言,無論是瓊瑤還是金庸,都不再是上個世紀那般風靡的文化標志和偶像了。縱觀近年來翻拍經典題材的影視作品,成功的例子乏善可陳,幾乎是拍一部罵一部。那么,在這樣的情況下,為何翻拍劇還是層出不窮呢?
事實上,在熱門網絡IP版權費和明星片酬水漲船高的今天,翻拍“經典IP”乃是一種折衷的無奈之舉。大家可以注意到,在大多數的翻拍之作中,制作方大多起用了名不見經傳的新人擔綱主要角色,這不僅是因為新人能給人新鮮感,還因為選用新人的成本更低、風險更低。資本總是趨利避害,無論是用新人還是拍老劇,最終都是為了對沖影視劇制播的高投入,這就是經典劇翻拍潮背后的“小心機”。至于情懷,如果能夠將其變現,也算不枉翻拍一回。
李雪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