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東兒
【摘要】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小學體育教學的改革也正在向著更高層次的水平發展。始終把小學生主動、全面的發展放在體育教學的中心地位,給小學生創設一個寬松、愉悅的趣味化教學環境。讓小學生充分發揮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潛能,提高學生的體育學習能力。從而保證絕大多數學生能完成課程學習目標,使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學習和成功的樂趣,以滿足自我發展的需要。
【關鍵詞】小學 體育 教學 趣味化
【中圖分類號】G62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8-0216-02
一、以音樂為情境,寓教于樂。
由于小學生活潑好動,新陳代謝旺盛,但是學習耐力差,容易疲勞,卻又恢復得快。大腦興奮容易轉移,有意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據這些特點,所以在教學中可以把音樂引入體育課堂,布置賞心悅目的教學情境,提高兒童學習體育的積極性。例如:先播放激情雄壯的《運動員進行曲》帶領大家一起走入課堂,然后在輕柔的琵琶演奏《高山流水》音樂中,教師示范體育動作,接著播放歡快的兒童樂曲《健康歌》,讓學生進行模仿練習。使教與學,演與練,情與景,巧妙地融會于一體,既使老師在教的過程中得心應手,又使學生喜學樂練,這樣既渲染了學生學習、鍛煉的樂學氛圍,又可以消除學生的疲勞,同時讓他們以最佳的心理狀態進行各種活動,使學生對體育運動形成積極的情感,感受到體育給身心帶來的愉悅,促進小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不僅可以激發學生欲望,讓學生樂中學,趣中練,由“興趣”變“志趣”,也可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寓教于樂。
二、以游戲有載體,樂在其中。
莎士比亞說:“游戲是孩子們的工作。”教師可利用兒童好奇、好新、好勝的心理特征,設計別開生面的體育課堂游戲。常用的游戲有擊鼓、趕鴨子、梅花斗艷、割麥子、信鴿放飛、歡樂的小礦工、追兔、跟蹤追擊等。例如可以組織小學生開展《打龍尾》的游戲:把學生分成兩組,每組畫一個直徑6—8米的圓,一組在圓內排成一路縱隊,第一人當“龍頭”,其余學生依次雙手抱前面同學的腰或扶其肩,最后一人為“龍尾”。另一組均勻地站在圓外,準備一只小排球或沙包。游戲開始后,圓外的同學設法用小排球或沙包投擊“龍尾”,“龍尾”則靈活地躲閃投來球或沙包,“龍頭”可以用手阻擋,保護“龍尾”。如過“龍尾”被擊中,則換做“龍頭”。最后則由另一個人接替做“龍尾”,繼續游戲。一定時間后,統計被擊中的人數。然后兩組進行交換角色。最終,以被擊中人數少的小組為勝方。游戲結束時,加強游戲活動的質量評價。這樣的活動可以變“被動”為 “主動”、變“乏味”為“趣味”、變“枯燥”為“有趣”。 學生在這種“戰斗”情境中,始終保持高昂的情緒,既培養小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也發展了小學生的投擲能力,興趣黯然、樂在其中。
三、以激勵來催化,樂此不疲。
新課標要求我們教學評價要多元化,教師學生,師生互評、生生互評、自我評價。通過評價激發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小學生個性的全面發展,創造適合小學生發展的體育教學評價體系。教師在體育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都應該以激勵為手段,以語言為載體,將激勵性的策略貫穿于整個體育教學過程中,為最大程度地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促進學生主動參與。關注學生的動態,適時、客觀、公正地對小學生的學生出勤、思想表現、運動技能、組織紀律、心理狀態、合作精神、進步度等諸多表現進行合理化的評價。例如:贊許的點頭、期望的目光、會心的微笑、親切的撫摸,使師生間建立起了融洽、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最重要的是教師應善于使用激勵性的言語對學生進行評價。例如:“試一試,老師相信你能行!”“勇敢一點,你一定能跳過去!”“做錯了沒關系,大膽去做就是好樣的!”“只要你勇敢的向前沖,你就是未來的勇士”……讓這種語言成為激發學生積極向上、勇于拼搏的催化劑,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從而強化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情感和動機。通過動之以情,達到曉之以理,讓激勵性言語成為點燃學生內心幸福之花的導火索,切實達到了學生在愉快中鍛煉、發展的目的,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有效促進學生樂此不疲地參與學習的全過程。
四、以快樂為目的,其樂融融。
小學體育教學應本著“健康第一”的思想,從小給孩子們樹立“快樂體育”、“陽光體育”、“ 健康體育”、“安全體育”的理念,讓孩子們在玩樂中得到鍛煉和提升,注重激發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體育運動的欲望,釋放學習壓力,使學生對體育運動形成積極的情感,感受到體育給身心帶來的愉悅,促進身心的健康發展。讓操場成為孩子們神往的樂園。
總之,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應精心創設適合學生活動的情境,充分做到激情、激趣、激志,從而促進小學生的體質、個性、能力全面發展。進而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與心理素質,達成在快樂中求發展,在發展中求快樂的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