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俊平 劉洋 梁慧慧 張喜利 楊巖濤 賀福元 劉文龍
【摘要】本文結合大學本科藥學專業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大學生特點和藥劑學的學科性質,旨在從藥劑學課程教學內容、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探索性改革措施,為今后的藥學專業藥劑學的良好可持續發展提供更好的支撐。
【關鍵詞】藥學專業 藥劑學 教學內容 考核方式 交叉式考核方案
【基金項目】本論文獲湖南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XJK17BGD054),湖南中醫藥大學教學改革研究立項課題(2012-JG019),湖南省高層次衛生人才“225”工程骨干人才項目,湖南中醫藥大學青年骨干教師項目,湖南省教育廳“十二五”藥學重點學科項目資助。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7-0231-01
藥學在醫療保健行業中連接著健康科學和化學科學,它擔負著保證藥品安全、有效使用的重任[1],以研究藥物的來源、作用、分析、鑒定、調配、生產、保管和尋找(包括合成)新藥為目標[2]。所培養藥學人才的主要任務是不斷提供更有效的藥物,提高藥品質量,保證藥品的安全性,使病患在治療或治愈疾病時的傷害最小,且效益最大 [3]。因此,藥學人才的教育是實現醫療保健強國治國策略的關鍵環節。藥劑學(Pharmaceutics)作為藥學專業的主要專業課程,是研究藥物制劑劑型的基本理論、處方設計、生產工藝、合理應用以及藥物制劑劑型和藥物的吸收、分布、代謝及排泄之間關系的一門綜合性、技術性的科學[4]。藥劑學知識點繁多,是多個學科的樞紐,其教學教研改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1.優化教學內容
藥劑學知識點繁多,涉及到多個學科的內容,以崔福德主編藥劑學,第七版,人民衛生出版社為例。第一篇的藥物制劑的基本理論涉及了大量的物理化學的知識點。在第一篇7個章節里的知識點是理解后續藥物劑型理論和藥物制劑新技術與新劑型篇章里知識內容的基礎和關鍵。第二篇與第三篇的藥劑學各論章節,主要介紹藥物制劑的劑型理論和新劑型的研發現狀。這一部分的內容較為瑣碎,但實際上是有一定的關聯性的。學生如果在課堂上得到老師的引導,加之課后查閱資料擴充知識面,可以很好地理解藥劑學課程的精髓。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因教課老師對學生物理化學基礎水平不了解,為保證學生能更好接受后續各論章節的內容,老師會在第一篇基本理論中安排較多課時。致使重要的各論章節往往只能快速講授,缺乏課堂互動以及與學生交流討論的環節。使學生在學習后續章節時,常常感到學習的知識點瑣碎,難以串聯起來。
因此,從教學內容來看,藥劑學這一課程要調整教學計劃,合理安排課時,注重藥物劑型理論和藥物制劑的新技術與新劑型的知識點的串聯。尤其注重課后問題,讓學生去思考如何利用所學知識進行實際應用。例如在學習經皮給藥系統新劑型時,可以留下針對某一藥物如何進行藥物制劑設計的思考題,并在下次上課時進行抽查或是統一以論文的形式進行收集,記入平時分。讓學生在自己設計的過程中更好理解書中的知識內容,使藥學學生能更好更高效地掌握所學的知識內容。
2.改進考核方式
目前高校藥劑學課程的考核方式以期末考試成績與平時成績相結合為主。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的不同,平時分在最終成績占比一般為30%-40%,是最為便捷可行的考核制度。但是,這樣的考核制度并不能全面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按照單科期末考試成績和平時成績得到高分的學生,在從事與藥劑相關工作時的表現并不能令人滿意。究其原因,是我們對綜合性學科的考核方式并不全面。事實上,藥劑學中涉及的物理化學、物理學、藥物分析、生物化學、生物藥劑與藥物動力學等科目的知識都應當有所體現。因此,高校在考核藥劑學這類綜合性學科時,不僅要把期末考試的成績以及平時成績納入考核范圍,同時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納入一些基礎性學科的成績,形成交叉式考核方案。例如,某高校藥劑學的最終成績的構成如下表:
交叉式考核的最大優勢是能夠更加全面考查學生的實際情況,讓學生明白學校開展的每一門課程都有其關聯性意義,應積極認真對待每一個科目。同時,不同高校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使課程更加特色化。在學生今后的學業和工作中能夠取長補短,優勢互補,能夠解決更多基礎以及深刻的問題。
3.展望
藥劑學作為一門綜合性、技術性的科學,是多個學科的樞紐,其教學教改需要結合藥劑學課程教學內容、考核方式等方面加強教學,以建設良好可持續發展的藥劑學課程。
參考文獻:
[1]王鐵軍,張彪,王波,劉書茂.我國高等藥學教育的現狀與發展趨勢[J].中國藥業,2017(03):93-96.
[2]羅煥敏.我國藥學教育的現狀及應注意的問題[J].藥學教育,2005(03):8-10.
[3]Ji Chena, Bertrand Loyeungb, Chris Zaslawskib, et al. Comparis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ducation between mainland China and Australia-a case study[J].J Integr Med. 2016(4): 291-296.
[4]邢蓉,陳根德,王秀,吳華璞,李見春.藥劑學教學方法改革的探討與實踐[J].中國藥事,2010(10):1027-1029.
作者簡介:
劉文龍(1977.6-),男,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