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對農村電子商務現狀和電商孵化器優勢分析,構建農特產品電商孵化器,從國家政府出臺扶持政策、權威第三方機構保障利益、以B2C業務為發展基礎、以當地農民為主體因地制宜推廣農特產品等方面探討了該模式的運營,對農村電商人才的培養與農村區域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農特產品;電子商務;電商孵化器;運營
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電子商務也融入到農村經濟中,給予農特產品更多的銷售空間。然而由于農村物流配送系統不完善,電商人才缺乏,小規模運營成本較高等問題,制約農特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因此農特產品電商孵化器應運而生。
農特產品一般指土產與特產,是具有地方特色的農副產品及手工制成品。[1]電子商務,指商戶與顧客在互聯網平臺上溝通交易的模式,其核心是運用電子終端和網絡技術進行運作的商業模式。孵化器,是專門為扶持新創的企業而設計和運作的體系,本文特指扶持電商的孵化器,可為商家與客戶提供系統培訓,依據法律法規、政府政策和市場需求導向,節約電商企業的創業成本,降低創業風險,保證創業的生命力。
一、農特產品電商孵化器構建的優勢
農特產品電商孵化器可以創造出許多成功的創新型電商,擁有自己獨特的創新型系統。
(1)借鑒城市電子商務的模式,并創新性地加入農民這一元素,以適應農村經濟。淘寶、天貓、京東等網絡平臺的新零售模式并不適合生搬硬套在農特產品的銷售和流通中,需要在電商孵化器里轉化為適合農村區域經濟的電商模式。
(2)實現良好的社會效益。通過農特產品電商孵化器,使客戶得到新鮮、無污染、安全健康的農特產品。客戶有機會參與了解種植的全過程,知道產品從何而來,由誰種植的。[2]支持并保護本地農業和耕地,并且貢獻了健康的本地經濟。
(3)農特產品電商孵化器與當地電商園區與物流園區緊密合作,符合地方經濟發展。通過中職學校的校內外電子商務與物流公共實訓基地進行深度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共同培養創業人才。從孵化器成功畢業的優秀畢業生,還可以將自己創業的企業作為校外實訓基地供給在校生實訓與實戰。
我國農業急需產業升級轉型,從而推動農產品市場的迅速發展。[3]因此,農特產品電商孵化器可使農民直面市場,及時把握市場動態,參與市場競爭,優化供應鏈環節,獲取可觀收益,實現資源優勢互補。讓農村純天然的農特產品能夠走出去。
通過構建農特產品電商孵化器,可以整合多方資源,為精準扶貧村到全縣區搭建優質農特產品銷售平臺。還可以增強營銷針對性,有效鎖定客戶群體;減少中間環節,合理降低銷售價格;宣傳效果明顯,降低貿易風險,節省銷售費用;線上線下渠道相結合,增強競爭力;有利于客戶信任度的提升與品牌形象的建立。
二、農特產品電商孵化器構建與運營模式探索
(一)孵化器構建的基本步驟
首先要提出總體規劃和設想,收集孵化器創建所需的相關背景資料,明確當地可以提供的各種資源,如設施、設備、人力資源、流動資金和各種服務。其次,選取有意識合作的共同參與者做市場調查和大數據分析,挖掘市場潛力。最后,根據孵化器周圍的交通、場地和環境因素選址,考查入職企業的資質和發展潛力,優先選擇有生命力的創新性企業加入孵化器。所構建的電商孵化器團隊應對創新創業保持興趣,理性而客觀、靈活迅速對市場動態作出研判。
(二)農特產品電商孵化器運作模式探索
(1)國家政府出臺扶持政策。政府對農特產品電商孵化器提供重要政策支持,提高其競爭力,調節投資、場所、人才和技術等資源,為農特產品電商孵化器的運行提供有力保障。支持電商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鼓勵農民積極參與。發揮政府職能,提升農特產品、旅游業和社區等服務,繼而創建特色農村鄉鎮。
(2)權威第三方機構保障利益。互聯網服務提供商(ISP)和電子商務認證中心(CA)等第三方平臺,保障農產品電商孵化器運營和交易資金流的安全,使客戶放心交易,保障農產品電商孵化器的利益。
(3)以B2C業務為發展基礎。農村電子商務仍在發展階段,但就電商行業而言,各種模式和業務已層出不窮。因此農特產品電商孵化器在發展初期可定位在B2C業務,發揮電商孵化器的規模優勢和農民本土優勢,有助于農特產品電商孵化器在農村的推廣。
(4)以當地農民為主體因地制宜推廣農特產品。農特產品電商孵化器的主要目標是篩選信用度較高,有長遠發展項目的農民,通過電子商務模式提供技術支持和設施設備,幫助當地農民找到適合自身的運營模式,拓展渠道,切實增加農民收益。
三、農特產品電商孵化器的經營目標與展望
由農特產品電商孵化器依照統一的品牌、標準、宣傳和購銷進行組織策劃,創設綠色健康食材專營店,主營優質農特產品,推動農產品從生產端到市場端的高效產銷對接。
在未來,農民應將電子商務模式作為主導進行創業摸索,充分利用“互聯網+”思維,推進農村新經濟的發展。政府應加大宣傳和各項扶持力度,加強農村信息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健全農特產品電商孵化器法律法規體系。根據各類農特產品電子商務市場發展狀況,電商孵化器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幫助農民有效進行自我調節,制定與完善一套真正適合自己的運營模式,在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
參考文獻:
[1]侯晴霏,侯濟恭.以區域為核心的農村電子商務模式[J].農業網絡信息,2011,(05):58.
[2]李海平,劉偉玲.農村電子商務存在的問題與模式創新[J].陜西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版),2011,(02):189-191.
[3]楊克斯,吳江雪.我國農村電子商務新模式初探[J].中國商貿,2012,(11):152-153.
作者簡介:葛欣,女,漢族,碩士研究生,講師,物流教學部主任,主要研究方向:電子商務,物流,國際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