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芬
【摘要】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閱讀教學屬于主要分支,相關實踐證明,提升小學語文閱讀的有效性,不僅能夠拓展學生視野,豐富其知識范圍,而且還能提升學生語言運用的能力,因此,語文教師需要通過教學措施的落實,以實現語文閱讀教學的順利進行。本文主要是以提升其有效性途徑的分析為主,通過對其教學策略的加強,確保小學語文閱讀質量得到全面提升。
【關鍵詞】小學 語文閱讀 有效性 途徑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5-0094-02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的展開能夠加強學生語文知識,實現知識領域的拓展,從而調動學生語文閱讀興趣。因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通過相關教學措施的落實,以實現其有效性的提升,使學生利用閱讀順利完成相關語文學習,不僅是當前語文教學急需解決問題,而且還是提高整體教學質量的關鍵,可以實現事半功倍的目標,促進小學語文教學的發展。
一、加強閱讀教學的感染力
在進行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時,由于教師感染力與其教學質量存在直接聯系,因此,教師具有豐富感染力,能夠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以此提升整體教學效果。首先,教師需要提高自身教學能力,從多方面強化語文素養;其次,教師需要加強日常教學實踐,使感染力更好滲透至教學過程,只有盡可能多用多練,才能充分發揮感染力在語文閱讀教學中作用;最后,教師需要通過課外閱讀等,不斷豐富閱讀教學能力,以便于向學生進行語文閱讀教學的授課。例如:《長城和運河》的講授過程,可以將外國元首對于長城參觀后題詞作為新課導入點,在進行引導語的說明時,教師需要以字正腔圓和語調激昂的狀態進行,使學生感染長城壯觀和震感。在進行閱讀教學引入時,還應充分發揮其感染力,以便于提高整體教學效果,實現語文閱讀有效性的提升。
二、教師需要設定啟發性的問題
為了提高小學語文的閱讀有效性,創造濃厚閱讀氛圍,使學生在此狀態下進行迅速進入課文閱讀,需要在整個閱讀過程,要求教師提出啟發性問題,或者在閱讀前進行問題的設定等,盡可能調動學生求知欲與好奇心,以此提升語文閱讀的教學有效性,即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通過文章內容的閱讀獲取答案,使整個閱讀過程具有較強有效性,在強化師生互動交流的同時,以便于營造良好課堂閱讀氛圍。基于此,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為了提升閱讀教學有效性,教師可以適當設定啟發性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和積極學習。
以《月光啟蒙》為例,教師進行第一次教學時,主要是以“讀懂”、“感悟”作為教學重點,通過語言材料的合理運用,使學生讀懂母親在民謠或童謠中對“我”啟蒙,從而感悟“月光啟蒙”真正內涵,并感悟散文作者對于母親感激之情。因此,整個教學流程包括:第一,課題了解,對字詞的檢查,初解“啟蒙”;第二,質疑問難,引導學生讀懂散文;第三,對問題進行解決,懷念母親。在進行第二次教學時,其他環節未發生變化,但在進行第三環節時,教師對其教學內容進行相應更改,即通過情景創設與多元感悟等方式,對部分瑣碎分析進行刪減,融合“情景創設”起到練筆的目的。第三次教學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和文本、作者進行多元對話,并提出“母親對您帶來哪些影響?”在進行《月光啟蒙》的三次教學后,對文本內容進行全篇解讀后,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進行文本內容的捕捉,同時對文本表達特色進行深入挖掘。因此,對教材進行研讀,要求教師準確判斷本文特點,如語言特色或特色表達形式等,還應加強體裁思維,以便于樹立良好“類課文”意識,進而提升學生閱讀能力。
三、閱讀教學模式的優化
在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中,教師需要正確引導學生好奇心,以此提高學生參與度與積極性,確保學生緊跟教師教學步伐,進而提高語文閱讀的教學效率。在現代教育中,多媒體等技術的應用,在集中學生注意力方面尤為重點,即此項技術手段能夠實現學生參與度的提升。例如:在進行《拉薩的天空》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對拉薩美景進行圖片、影視等呈現,以便于吸引學生注意力,同時向學生提問:“同學們,在進行拉薩的風景觀看后,你們認為拉薩天空美在哪里?”在學生不同回答后,引導學生利用全文閱讀進行了解,避免出現盲目瀏覽的情況,只有在針對性閱讀下進行學習,才能不斷提高閱讀教學效率。
結束語:
保證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能夠養成學生閱讀習慣,實現自讀能力的顯著提升。對于小學語文教師來講,為了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有效性,需要根據自身教學經驗和相關教學案例的深入研究,對當前閱讀教學問題進行不斷分析和總結,以便于提出針對性措施,在提高其教學質量的同時,以實現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提升,從而促進學生多方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畢銀檜.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探索與實踐[J].中國校外教育,2016(10):1.
[2]王友平.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6(4):82.
[3]沈夢婷.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路徑[J].小學生作文輔導:讀寫雙贏,2017(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