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善仁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推行,改變傳統的應試教育觀念,成為當下流行的事態,同時也發現了當下教育模式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尤其是近些年來,學困生這一群體逐漸壯大,而針對學生德育教育輔導方面研究卻十分薄弱,這對這一學生群體的發展來說無疑是有消極影響的。因此,本文章在此背景下探討如何解決學生德育教育滲透問題,從初中生身心特點發展切入,把握思想品德課堂的本質,踐行素質教育理念。
關鍵詞:初中思想品德;教學;德育滲透;思考
學生教育問題一直是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重點,隨著時代的進步發展,人們的教育觀點也在不斷的進步優化,尤其是素質教育的推廣和新課程改革的大力推進,初中思想品德教學德育滲透的多元化模式在這一大背景下應運而生。素質教育的普及下,人們更加強調和重視多方面元素的融入,以開放的心態對待學生的教育問題。只有在各方面共同點努力下,才能夠真正的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和完善。
一、聯系生活·啟發學生從生活中滲透德育
中小學思想政治課程的開設是為了對中小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其養成好的行為習慣,培養良好的道德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對學生樹立正確的是非觀,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思想品德課作為德育的重要學科,教師應該積極重視起來。
學習是為了更好的服務社會,更好的服務生活。所以說對于在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中能夠靈活的聯系生活實際,進行情境教學能夠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讓學生對于課文內容更好的理解。例如在學習“兩代人的對話”這一課時,我回憶我在年少時與父親在菜園子里發生的趣事,對于慈祥地父親表現懷念,擁有一個自由快樂的童年。以此為例子,鼓勵學生回想與父母之間的交流溝通,鼓勵其大膽的聯系生活實際,回想一下自己和長輩在一起玩耍的快樂時光,通過自己表達出來,讓情感得到升華。
二、關愛學生·幫助學困生走出“困境”
小學時期是學生懵懵懂懂、剛接觸這個社會的時期,學生普遍存在著對于各種事物的好奇,并且貪玩,在種時期,學生內心的情感是及其不穩定的,因此,只有做好學生的情感管理,時常關愛學生的身心發展,才能夠從根本上改變小學思想品德學困生的學習態度,從而使得學生熱愛學習。陶行知老先生認為:真正的教育是一種由心而發,直達學生內心深處的活動。因此,教育是需要和學生進行溝通交流的。小學思想品德教師應仔細觀察,從學生在校生活的每一個細節中,獲取突破口,從而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常常與學生進行有關于生活的交流,讓學生知道你對于其的關心,從而內心深處改變自己的學習態度。
關愛學生是每一位教師所應當做到的事情,以往班級總有一些不喜歡學習的學生,課上搗亂且學習態度極差,作業也不做,導致成績一直很不理想。筆者作為思想品德教師感到很煩惱。之后有幸遇到一位心理學家,在談到這件事時,心理學家說:“小學時期,孩子最缺的是關愛,孩子的本性都是純真的、善良的,孩子之所以叛逆,之所以學習態度不端正,有著她們的內心原因,或許你可以嘗試著與她們深入溝通,通過各種方式讓她們感受到你對她們的關愛,走進她們的內心世界,去改變她們的學習態度。”筆者聽后深有體會,于是在未來的些許日子,常常與這些孩子進行溝通交流,加大對于學生的關心程度,讓學生感受到了我對她們的關愛與期盼,事實證明,這種方式是有效果的,這些學困生逐漸改變了自己的學習態度,并且上課也熱愛發言了,學習成績逐漸的起來了。
三、循序漸進·積極開展家校合作德育活動
家校合作的深入開展和成功需要一個漸進的過程,雙方在這一過程中也需要不斷的磨合,不斷的加深理解,最終達成共同的目標。受工作習慣和教育背景不同等多方面的限制,家長在和學校教育者的互動中,會存在一些問題,因此應當根據實際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并結合當下的情況進行合理的調整,以不斷摸索更加有效地工作方法。在面對家校合作教學時,家長要設立家委會參與到學校的管理中來,設立家委會就顯得十分重要,能夠增進家校管理的距離,了解學校的活動以及班級的整體學習情況。
案例:在家訪過程中,我與我班問題生露露(化名)母親深切交談,針對露露問題以家校聯合方式進行處理,利用微信軟件,多次鼓勵她母親與露露進行多次的溝通交流,談學習與生活中的困惑,不僅是單方面的詢問露露存在的問題,為其解答;還以一種平等的姿態將筆者的疑難之處向其提問,獲得了一定的價值感和歸屬感。在親切的交流中,露露與母親之間建立了良好的親子關系,敢于接納自我,發揮了自身優點,改正壞習慣。經過1到2個月時間上的溝通,露露的生活與學習情況明顯有了較大的境況轉化,露露逐漸克服自身缺點,積極向上。學習有了較大的進步,恢復到之前的學習情況。
四、總結
思想品德不僅僅是一門語言學科,其更是一門人文社會學科,在思想品德的學習過程中,對于學生的世界觀、價值觀、思想觀念有著很大的影響。教師在管理過程中,與青春期孩子的德育教育一定要講究溝通的藝術性,教師要學會運用技巧,很好地架起師生互動的橋梁,讓師生彼此都更加了解,彼此加深信任。只有在溝通中增強藝術性,才能讓教師更加了解青春期學生的內心,做到知己知彼,進行有效施教。
參考文獻
[1]鄭翠艷.談初中思想品德課堂中的德育滲透[J].學周刊,2018(05):123-124.
[2]盧朝坤.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德育的滲透淺析[J].基礎教育研究,2017(12):49-50.
[3]王欣莉.淺談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德育的滲透[J].學周刊,2016(06):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