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明 劉聃
【摘要】近年來,世界各國的幼教專家都十分關注早期閱讀,認為早期閱讀對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和思維的發展等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將會影響其終身學習能力和水平。本文主要從幼兒園的角度出發,通過家園共育探索親子閱讀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親子閱讀 有效策略 幼兒發展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9-0096-01
我國在新《綱要》的內容中,提出要“培養幼兒對生活中常見的簡單標記和文字符號的興趣;利用圖書、繪畫等多種方式,引發幼兒對書籍、閱讀和書寫的興趣,培養前閱讀和前書寫技能”。這一觀點與國際上兒童語言教育研究提倡的“完整語言”教育是一致的。為此,從幼兒園、教師、幼兒和家長幾個層面進行研究,提出以下幾點探索親子閱讀教育實施的有效方法與途徑。
一、專家指導解惑,提高更科學
在當前對親子閱讀的認識和實際操作中存在著不同的問題,如:許多家長的“搶跑”思想,過于看重親子閱讀的智育價值,在某種程度上造成親子閱讀逐漸駛向“小學化”的軌道的現象等,針對此現象可邀請大學相關領域的教授,通過理論以及實踐案例為家長展開專題講座,給家長以理念的引領,幫助家長明晰閱讀對開發幼兒的智力有頗多益處。通過專家講座引路、解惑,讓家長在親子閱讀中不再迷茫。
二、有效微報告,提高更精準
親子閱讀是親子互動的活動,也是親子共成長的過程。但通過調查發現,多數家長對孩子的閱讀特點以及心理需求缺乏準確的認識,致使在親子閱讀活動中缺少明確目的且指導方式。因此,針對這種情況家長們和幼兒園有必要根據各年段幼兒閱讀特點開設專題微報告。
幼兒閱讀特點分析:
3-4歲年齡段幼兒,注意的穩定性弱,注意的對象少,注意保持的時間短。在接觸書面語言的初期,喜歡畫面柔美、形象生動、故事內容簡單、語言重復、節奏明快、與生活經驗相關的繪本讀物,在書中找到角色認同,引起共鳴。如:“兒童情緒管理”系列、“大衛”系列等。
4-5歲年齡段幼兒,在閱讀過程中能夠積極思考,抽象邏輯思維隨之發展,詞匯的豐富性和情節的連貫性有很大提高,一些哲學啟蒙類、科幻類的圖畫書開始受到青睞。如《花格子大象艾瑪》等。
5-6年齡段幼兒,有意注意迅速發展,不但可以完整、連貫講述故事內容,而且可以根據內容創編故事。這一時期是幼兒個性雛形期,他們開始形成了自己的閱讀喜好,故事內容豐富,語言優美且具有一定文學性的圖畫書更加適合這一階段的幼兒。
通過專題微報告,不僅依據各年齡段的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及閱讀興趣等,給予家長更加細致的分析與指導,教師還可將親子閱讀相關優秀讀本作以推薦。
三、分享閱讀,提升更有趣
幼兒園定期組織半日閱讀開放活動,邀請家長走進幼兒園近距離了解幼兒早期閱讀教育,由教師精心準備閱讀活動,從閱讀導入、閱讀實施、閱讀延伸等方面向家長分享集體閱讀活動,幫助家長打開親子閱讀之門。鼓勵家庭間展開交流,每天邀請一位或多位家長帶著自己精心準備的故事,利用閱讀圖書、實物演示、角色表演、皮影講述、PPT圖片講述等,多樣化、整合化、動態化形式走進幼兒園,為孩子們分享故事,調動其閱讀興趣,豐富幼兒閱讀經驗。也讓家長能夠深深體會到幼兒身上無限的學習欲望和能力,橫向觀察、比較幼兒,了解自己的孩子,選擇更好的閱讀材料和方法。
四、材料共享,視野更擴大
慧眼識“材”,資源共享,良好的閱讀材料是確保孩子快樂而有興趣地投入閱讀活動之根本所在。閱讀材料的豐富會大大增強幼兒閱讀的興趣。因此,“分享”應成為閱讀活動的重點詞匯。開展圖書漂流活動,先從借閱班級的圖書入手,再鼓勵幼兒將家中比較優質的閱讀材料帶到幼兒園跟大家分享,這樣不但可以在幼兒園閱讀,還可以帶到家里與父母共同閱讀。既保證多數材料都受幼兒喜歡,也讓圖畫書閱讀真正的活起來。
五、提高師資,專業更及時
幼兒園是家長開展教育活動的有力助手,教師是實施早期閱讀教學的核心。作為幼兒園,作為教師有責任對親子閱讀予以幫助。教師對親子閱讀的指導絕非信口開河,在對親子閱讀活動進行指導前,教師要豐富自身的專業水平,利用課題研究發現并分析當前幼兒閱讀的反應模式、行為特征和閱讀習慣及一些基本家庭背景情況,對幼兒閱讀的反應進行深入的研究,并提出具體的、科學的指導建議。
親子閱讀,是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興趣、習慣和技能的有力支持,能讓孩子充分體驗家長的關愛,是密切親子關系的催化劑。書香沁人,愿親子閱讀活動能為每一個孩子的童年帶來滿室的書香,讓孩子在閱讀中詩意地棲居,快樂地成長!
參考文獻:
[1]張潺.幼兒期親子圖畫書閱讀的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