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金煥
[摘 要]隨著農村幼兒園入園率的提高,學前教育已成為教育的重心,而教師隊伍建設則是促進學前教育發展的重中之重。在云南省麗江市農村地區師資隊伍建設的研究中,發現了幼師學歷水平低、性別結構失衡、入職培訓力度小、職業待遇低、招聘難、教學水平低等現實困境,并分析了困境的成因,提出了應對之策,以期推動麗江市學前教育教師隊伍建設。
[關鍵詞]農村;學前教育;師資隊伍建設
我國農村學前教育教師隊伍建設一直比較薄弱。正如菲利普·庫姆斯所言:發展中國家農村地區常常像半干旱的教育荒漠一樣沒有教育質量可言,不但教師通常都是水平最低的,而且貧困兒童的比例也很高,這些兒童真正需要最好的教師,然而他們卻是最后才得到[1]。教師隊伍建設成為阻礙農村學前教育發展的重要因素。以云南省麗江市為例,截至2015年,該市農村地區幼兒園共139所,幼兒園入園率已大大提升,教師隊伍也不斷擴大,但高入園率與低學前教育質量、高要求與低收入形成強烈反差,導致教師隊伍穩定性差,學前教育質量不盡如人意,使農村兒童無法做好充分的入學準備。此外,由于麗江是多民族聚集地(主要為納西族、彝族等),存在“民漢雙語”教學的必要性,這又提高了對幼師的要求。為此,急需加強該地區學前教育教師隊伍建設。
一、麗江市農村學前教育教師隊伍建設
面臨的困境
1.教師學歷水平低,難以適應教育發展要求
對2013至2015年農村學前教育教師隊伍的學歷統計,按學歷分為研究生、本科、???、高中和高中以下5個層次。麗江市農村幼兒教師以??茖W歷居多,與本科學歷的幼兒教師相比,專業水平和綜合素質都有一定的差距。幼兒教師的準入門檻低,研究生、本科生不愿意到農村從事幼師職業,導致農村地區學前教育教師隊伍整體學歷水平偏低,學歷結構不良。在農村學前教育教師中,專任教師增長數量最多,??茖W歷的教師在專任教師隊伍中占據將近一半的比重;高中學歷的教師在數量上排第二;而本科及以上學歷的教師寥寥無幾,在本科學歷的教師隊伍中,基本沒有重點高校的畢業生。
2.教師性別結構失衡,不利于兒童性別角色的發展
據麗江市教育統計報表,2013至2015年,無論是園長還是專任教師,女性明顯居多,學前教育專任教師性別比例嚴重失衡。雖然從2013到2015年,男性幼教人數有所增長,但其總數仍明顯低于女性。
教師性別結構的失衡,會影響學前兒童性別角色的發展。據美國性信息和性教育協會瑪麗考爾德倫博士分析,幼兒在5歲以前會逐漸有性別意識,此時是性教育的關鍵期,若進行正確的性教育,則教育效果顯著。這一年齡階段剛好處于學前教育時期,男性教師在性別教育里發揮著舉足輕重的引導作用。
3.教師培訓滯后,周期較短,效果欠佳
農村學前教育教師的專業發展受到主客觀條件的限制。從2013至2015年,專任教師接受培訓次數明顯增多,從時間上看,接受培訓時間在一個月以內的教師數量最多;從空間上看,接受縣級和校級培訓的教師數量最多。但是這些培訓都是針對在職教師的低端培訓,培訓周期較短,雖然有見效快的特點,但是并未立足于全局和長遠。這些培訓從長時間跨度上看,效果欠佳,后續沒有針對培訓的相關跟進,難以起到鞏固培訓效果的作用,而且園長培訓較多,優質的國家級和省級培訓較少,幾乎沒有職前培訓和職后培訓,由此導致教師自我專業發展的動力不足。
4.教師職業待遇低,年輕教師流動大
城鄉之間教育資源配置存在的差距,導致優秀的農村幼兒教師外流。教師是一個較為穩定的職業,但不包括農村幼兒教師,因為農村幼兒教師的待遇較低,收入明顯低于普通打工者。據調查顯示,麗江市城區幼兒教師工資每月近3000元,鄉鎮最低的也在1500元以上;但玉龍、永勝等廣大農村地區幼兒教師的工資一般為每月1200元左右。農村幼兒教師待遇低與工作強度大、社會責任重形成強烈反差,使得他們厭倦自己的職業,造成流動。在農村,幼兒教師職業被視為不想當農民的一種暫時逃避方式,如果出現較好的機會或職業,幼兒教師會立刻轉行,而這既不利于教師隊伍建設,也不利于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
5.教師招聘難度大,幼兒園難以正常維系
麗江市古城區、華坪縣的私立幼兒園投入較高,收費標準較高,教師隊伍建設較好;永勝縣的私立幼兒園大多在農戶自家的住宅內開辦,辦園條件普遍較差,收費很低,教師隊伍建設較弱;玉龍縣現有41所幼兒園,聘有部分臨時性教師;寧蒗縣因難以招到幼兒教師,處于半關門狀態。農村地區學前教育教師主要是招聘當地專科生或高中畢業生,難以招聘到優質的外來教師。隨著城市經濟的發展,當地的??粕蚋咧挟厴I生更傾向于外出打工,這加劇了學前教育教師的招聘難度,有的幼兒園在招聘不到教師的情況下處于半關門狀態。在職的“民漢雙語”教師只局限于與幼兒的溝通交流,教學模式單調無趣。
二、成因分析
1.教師編制問題突出,傳統觀念影響男性從事幼教職業
一是農村地區學前教育教師編制較少。與城鎮地區相比,農村地區學前教育教師編制少、待遇低,難以吸引高學歷、高水平的畢業生前來應聘,經濟發展的不均衡導致師資配置的不均衡。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社會對學前教育教師的要求也相應提高,教師的社會責任越來越大,這與教師的待遇低形成強烈對比,導致學前教育教師的心理壓力越來越大,出現大量轉行現象。二是傳統觀念影響男性從事幼教職業。即使是在21世紀,農村不發達地區女性相夫教子的傳統思想觀念使得女性相比男性更傾向于選擇幼教職業,而且女性從事幼教職業相比男性從事幼教職業有著較高的社會地位,但卻低于從事其他行業的男性。所以,農村地區男性寧愿進城打工,也不愿留在村里幼兒園任教,性別結構的失衡非常不利于農村地區學前教育教師隊伍的建設。
2.高校學前教育專業課程缺乏創新,難以滿足培養學前教育人才的需求
在農村學前教育教師隊伍建設中,專科學歷的教師逐年增多。然而,??圃盒T趯W前教育專業課程設置、培養專業人才方面存在滯后性,缺乏創新,而且不重視實踐,導致畢業生理論知識豐富但實踐經驗匱乏,就業后往往會發生崗位與自身條件不相符的狀況,很難適應崗位要求。
3.幼兒雙語教學要求高,教師難以達標
“民漢雙語”教學使得幼師必須精通少數民族語言,熟悉少數民族文化。為避免少數民族地區幼兒對自己民族文化發展認識不足,在幼師招聘上優先聘用當地人。在“民漢雙語”教學的幼兒園教師隊伍中,在精通少數民族語言的教師和教學質量較高的教師之間,優先考慮前者,由此幼師群體因地區特點而有了內部差異。就目前麗江農村少數民族聚居地區的學前教育而言,玉龍縣的“民漢雙語”教學開展得相對較好,該縣學前教育教師在當地擇優招聘,使得幼兒在接受學前教育時不僅可以學習基本的漢語言文化,而且對自己的民族文化保持強烈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三、應對之策
1.落實政府責任
政府可提供平臺,定期舉辦一些活動,促進公立幼兒園教師與民辦幼兒園教師之間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的交流。充分依托麗江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和省一級示范園對園長和骨干教師進行專業培訓,以培訓的方式幫助園長、教師建立自信,激發其專業水平提升的內生性動力。針對少數民族幼兒較多的幼兒園,積極探索“民漢雙語”教師培養機制,加大雙語教師培養培訓力度。政府要加大農村地區學前教育經費投入,提高學前教育教師工資待遇,努力縮小公辦園和民辦園的待遇差距。要制定民辦園教師工資參考標準,確保學前教育合同制教職工工資不低于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發布的最低工資標準,切實保障農村地區學前教育教師的權益。
2.幼兒園要加強教師隊伍管理
農村幼兒園可面向社會公開擇優招聘高起點、高素質、高水平的幼師,還可在小學教師中選拔、培訓一批熱愛幼教事業并具備幼教基本素質的教師,充實幼兒教師隊伍。嚴格執行幼兒園園長、教師資格準入制度,落實幼兒教師的地位和待遇。幼兒園之間增強幼師評估管理,家長和社會也參與對幼師教學質量的評估和監督,以提高幼師教學質量。多元評估和監督在一定程度上可減少主觀評估帶來的誤差,具有一定的公平性和客觀性。城鎮與農村的幼兒園間可建立城鄉幫扶的伙伴關系,實現師資共享,通過建立幼師跨城鄉交流和幼兒園幫扶機制,推進農村幼兒園的良性發展。對于少數民族幼兒為主的幼兒園,應增設民族文化課程。
3.教師要加強職業形象的自我塑造
要把民辦教育納入對教育的表彰獎勵系列,依法為民辦教師辦理教師資格證、專業技術資格證等,增強教師職業自豪感,鼓勵和支持學前教育教師通過自考、函授等途徑進行自我提高。對那些擁有相關資格證書的農村地區學前教育教師給予表彰獎勵,鼓勵和支持教師自我學習和自我研究,幼師間可組成研究的共同體,通過對自身實踐的反思性探究活動,克服傳統說教式教育的不足,提升幼教實踐水平[2]。對于幼教這個職業,不應定義為保姆。即幼師的自我定位要清晰準確,這樣才更容易獲得社會認同感。近幾年,令人觸目驚心的幼師虐童事件頻發,其背后值得深思的是幼師職業道德存在的問題。因此,幼師必須加強個人修養、職業修養和職業道德修養,承擔起自己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多培養愛心、細心和耐心,這樣才能做好學前教育工作,塑造良好的職業形象。
參考文獻
[1]雅克·哈拉克.投資于未來——確定發展中國家教育重點[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7:118
[2]石艷.教師教育自我研究中的“探究共同體”[J].全球教育展望,2017,46(4):76-87.
(責任編輯 張慧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