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琦元
摘 要 當前,新媒體在高校思想教育工作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它極大地提供了思想教育的工作效率。隨著微信、微博等新媒體的應用,更加增強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活力,與此同時,新媒體的應用,也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產生了極大的威脅,本文主要就新媒體對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戰進行分析研究,進而提出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 大學生 新媒體 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8.07.039
Abstract Presently, new media play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role in the ideolog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It greatly improves efficiency and the vital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At the same time, the new media has done harm to ideological education. This paper mainly studies the challenge of the new media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then puts forward some helpful measures.
Keywords college students; new media;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1 大學生新媒體應用的現狀
以鄭州工商學院會計學院會本1413-1416班學生為例,通過對學生對手機QQ,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體的應用調查發現,249名學生中,手機QQ的使用率為100%,微信的使用率為100%,微博的使用率為48.33%,抖音為51.66%,其中,學生使用手機QQ,主要是用來接收輔導員老師以及專業課老師發布的通知類消息,微信主要是用來與朋友聯系發布朋友圈展示最近動態,調查發現,隨著年齡的增加,學生從最開始的通過QQ空間展示動態逐漸轉變為利用微信朋友圈,微博主要用來關注熱門消息,抖音、快手等APP主要是用來觀看和自己拍攝小視頻。
2 新媒體應用對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作用
2.1 極大的提高了信息的傳播效率
以鄭州工商學院會計學院會本1413-1416班學生為例,學生在入學報到之初,輔導員老師就會建好班級QQ群,學生在入學報道的時候會主動加入班級群,在以后的學生管理工作中,班級QQ群成為了輔導員老師以及專業課老師通知消息的主要工具,如作業的布置、放假開學的通知等等,QQ群的應用極大地提高了消息的傳播效率,通過班級QQ群發布消息,學生能夠及時接收到班級群消息,及時的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為學生管理工作省去了不少的時間和精力,讓輔導員老師有更大的精力去進行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2 有利于開展思想引領工作,傳播正能量
以鄭州工商學院會計學院會本1413-1416班學生為例,在日常的學生管理工作中,每個班級都建有微信公眾號,班級里的每個學生都會關注微信公眾號,班級設有專門的微信公眾號宣傳員,每周,微信公眾號都會推送班級的日常事務,如:班級教室衛生在系部的排名情況,班級考證通過情況,同時在考證前夕,公眾號會推送關于助理會計師考試的相關內容,期末考試前夕,微信公眾號會推送誠信考試的相關內容,學生每天都有看微信的習慣,推送這些小文章,可以把學生的碎片時間充分利用起來,對學生的考證、考試無形中起到了引導作用,相比于課堂上死板的說教,通過這種潛移默化的方式,顯然更容易讓學生接受,傳播效果也更好。
2.3 有利于及時關注大學生的思想動態
以鄭州工商學院會計學院會本1413-1416班學生為例,學生在大一的時候,剛進入大學校園,對于大學生活處于適應階段,學生更傾向于用QQ心情來表現自己的狀態,通過觀看學生的QQ動態,能夠了解學生最近的思想動態,及時發現學生所面臨的問題,及時幫學生排解,通過QQ空間,更能發現學生在課堂上的另一面,從而更加深入地了解學生,QQ空間是了解大一學生的最佳窗口。
3 新媒體應用對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戰
3.1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輿論環境面臨挑戰
對于大學生而言,網絡已經成為學生獲取信息學習知識的重要途徑,學生的很多想法和行為都是從網絡環境中學習而來的,然而,面對復雜的網環境,學生并沒有成熟的辨別意識,例如,如今學生比較喜歡的抖音APP,雖然是以娛樂為主,但是里面充斥著大量的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的負面思想,對于正在形成人生觀價值觀的大學生來說是極其不利的,容易助長學生的炫富思想,攀比心理,進而學生會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例如校園貸現象,就是學生的攀比享樂心理在作祟,所以,不良的輿論環境對于當代青年大學生造成了極其不良的影響,導致了大學生不道德和違法犯罪行為的產生。
3.2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權威性受到挑戰
由于大學生通過網絡接觸到的信息多種多樣,在其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影響下,信息在學生中間的傳播速度極快,學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又不斷增強,學生更習慣通過網絡學習自己想知道的事物,無形之中,弱化了思想教育工作者的權威地位,所以,這種現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難度,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知識儲備和工作能力也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
3.3 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模式受到了挑戰
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主要是單向性的,主要表現為,老師講授引導,學生接受,輔導員老師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前,往往會將有用的、有益的信息進行篩選,再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引導,傳統的思想教育模式主要是通過班會或者談心談話的方式,形式單一,忽視了大學生個性及情感。新媒體的形式多樣,受眾可以肆意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見,所以想對于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新媒體的吸引力更大。
4 新媒體條件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對策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直接參與者和主要的承擔者是每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由于自身對新媒體的認識和應用能力不足,所以,不能有效的應用新媒體更好的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服務。面對這個棘手的問題,我們要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對于新媒體的應用能力,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運用新媒體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能力,讓新媒體在每個高校工作者手中發揮其傳播正能量引導正確價值觀的能力,讓它在學生手中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接收器,而不是成為學生打發無聊時間的消遣工具。
4.1 加強校園新媒體建設,構建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媒體支撐平臺建立校園新媒體
習近平同志指出:“網絡空間是億萬民眾共同的精神家園。網絡空間天朗氣清、生態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網絡空間烏煙瘴氣、生態惡化,不符合人民利益。誰都不愿生活在一個充斥著虛假、詐騙、攻擊、謾罵、恐怖、色情、暴力的空間。互聯網不是法外之地。利用網絡鼓吹推翻國家政權,煽動宗教極端主義,宣揚民族分裂思想,教唆暴力恐怖活動,等等,這樣的行為要堅決制止和打擊,決不能任其大行其道。利用網絡進行欺詐活動,散布色情材料,進行人身攻擊,兜售非法物品,等等,這樣的言行也要堅決管控,決不能任其大行其道。沒有哪個國家會允許這樣的行為泛濫開來。我們要本著對社會負責、對人民負責的態度,依法加強網絡空間治理,加強網絡內容建設,做強網上正面宣傳,培育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人類優秀文明成果滋養人心、滋養社會,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為廣大網民特別是青少年營造一個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
高校如果想要占領思想政治教育的陣地,就必須建設好屬于自己的新媒體平臺,利用新媒體平臺引導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把握好利用新媒體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契機,引導和影響我們的青年學生,抵御外來文化對我們青年學生思想的侵襲,守護好我們當代青年人的思想陣地。如鄭州工商學院的“大萬方”微信公眾號,該微信公眾號會定期推送信息,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學生在看這些消息的同時,無形中也受到正能量的感染和引導,為思想政治教育營造了良好的輿論環境,為我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提供了有利的環境保障。
4.2 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與新媒體有效結合,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利用新媒體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如:利用手機媒體發送通知類消息,可以有效的提高到達率,為高校的學生管理工作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很多老師已經習慣消息通過QQ來發送,以至于QQ消息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班會這種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但是與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相比,新媒體的應用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引起學生的重視,進而不能達到很好的引導教育的目的,所以,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一味地依賴新媒體,要“親力親為”,開好每一次班會,做好思想政治引導工作,做好領航者。輔導員老師在日常的學生管理工作中,一定要抓住工作中的主要矛盾,新媒體是一把雙刃劍,我們要發揮其所長,讓它更好地為我們的學生管理工作服務。
4.3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提高自己使用新媒體的能力
當今網絡環境,復雜多變,一夜爆紅的網絡明星層出不窮,仔細觀察,這些“網紅”都很好地運用了新媒體吸引廣大網民的關注,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多觀察,多思考,巧妙地抓住學生的心理,用他們喜歡的方式去接受教育內容,與學生的心理動態時刻高度一致,深入學生,學習他們常用的網絡表達方式,努力成為學生心中的“網紅”,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地接受和吸收教育內容。讓我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真正做到學生的心里。
實踐告訴我們,在新媒體背景下,我們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在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陣地的一線工作者,我們深知肩上的擔子很重,我們更要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質,積極面對機遇和挑戰,恰當地利用好新媒體,讓其成為我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把利劍,為大學生的成長成才,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助力。做好當代大學生的靈魂工程師。
參考文獻
[1] 王長瀟.新媒體論綱.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9.6.
[2] 鄭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3.
[3] 郭慶光.傳播學教程.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35.
[4] 萬美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發展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12,總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