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碩 瞿家林



摘要:新居住園區是一個空間環境到位、生態環境優良、視覺環境優美、文化環境典雅、人文環境高尚和智能環境先進的居住園區。選擇和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是貫徹以人為本的人居建設的首要條件。
關鍵詞:新居住園區;環境觀;滇池衛城
21世紀是人類充滿希望的新時代。自1972年6月5日聯合國在斯德哥爾摩召開了第一次人類環境會議,會議發表了著名的《人類環境宣言》并且提出了“只有一個地球”的口號后,在這種世界性謀求“生存和發展”的口號聲中保護、改善和優化環境問題已逐漸成為人類在2l世紀的首要命題。人類將會盡力補償工業時代所付出傷害環境的代價,將會改善地球及其鄰近空間的環境來追求新的生態平衡。自此在建筑和規劃的領域中開始了一個觀念的轉變,人們把建筑當作空間的概念,已逐漸發展和擴大為環境的觀念,也可以說我們從宏觀上來看一幢建筑、一個街區或整座城市的設計都應該把它們看作是一種環境的設計。居住區是人類生存、發展和不斷進化的基地。長期以來在人類同自然環境的共存及對話中形成了豐富多彩的生活方式與觀念。居住區在人類面向未來世紀突出環境效應的進程中同樣地有一個觀念轉變的問題,即將居住區視作是室內外各類環境的綜合體。居住區的綜合環境效應將是我們面向未來世紀的價值體系。
用上述觀念的轉變來考慮一個居住區的整體環境設計應包括以下六個方面的內容:空間環境、生態環境、視覺環境、文化環境、人文環境和智能環境。
1 空間環境
充足和良好的空間環境是搞好一個現代居住區首先必須具備的條件。它包括了在室內外提供必要的布置居住房屋的空間、教育兒童、購物、文體活動、醫療、居民交往休閑、老人兒童的活動場地、綠地、殘疾人的通道、道路、停車場地及市政設施用地……。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將出現對基本生活質量的追求以及對文化的崇尚,家務勞動愈益社會化、人口老齡化和一周五天工作制的推行,使生活閑暇時間增多,健身文化娛樂成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居住區的生存空間將大為擴展,快節奏高效率的現代生活觀念將會滲入居住生活的領域……。小汽車擁有量會逐漸增加,經濟活動會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居住區內。跨世紀的居住園區應適當留些后備的公建用地,以滿足日益進化的生活及文化設施的要求。在室內的空間環境方面也同樣地除了必要的居住空間以外必需提供家庭團聚或會客活動的公共空間。提供學習或辦公的空間和貯藏空間等。要注意居住用房空間的動、靜分區和食寢分區。衛生間和廚房須有足夠的面積和要有自然采光及通風,以避免發生一些不必要的事故。衛生間要考慮向舒適型發展。要有稍大的貯藏室和注意每戶入口處存放空間的設置。
2 生態環境
是供人們生活的自然環境。首先在居住區的選址階段就必需考慮具有良好的生態環境:具有較好的日照、空氣和通風的條件。在進行生態環境設計的時候,要避免公建噪聲對住宅的干擾,居住園區必須具有足夠的公共綠化用地。長期以來居住區的總體設計大都是先排房子,然后把剩余部分作為綠化用地。這種做法重點是突出房屋的布局而不是生態環境。為此是否也可探索把生態環境的設計放在首位。總體構思時首先考慮生態環境,然后把房子排在經過構思的綠化用地中。這樣就從觀念和方法上突出優化生態環境的意識。另外在綠化設施中可以考慮到生態綠化和景觀綠化結合起來,多栽一些可以釋放有益氣體或可以減少塵埃的樹種。總體設計排列住宅的時候要多考慮日照通風條件,在偏東、西朝向的住宅外墻必須考慮遮陽問題。在住宅建筑內部要注意日照和穿堂風,考慮到保溫和節能等生態問題,室內綠化設施對改善住宅的生態環境也有著很好的作用。
3 視覺環境
衡量一個居住園區環境的好壞,還必須具有一個良好的視覺環境。僅有空間環境、生態環境,而沒有一個良好的視覺環境就不可能形成人們對環境產生舒適的心理感受。過去由于設計標準較低或處理不當造成了在有些居住園區內視覺環境較差,以及相鄰二戶住房間的視線干擾等。居住園區內的住宅、公建、小品和綠化設施必須進行整體考慮和相互諧調。住宅可分設組團并疏密相間地進行布置,必組成統一和諧而又豐富的景觀效果,小品和綠地應有步行道串聯,以形成生動的綠色序列空間。在視覺環境中色彩呈現著大效果的作用,在設計中必須謹慎地進行綜合協調,以求在統一中有變化,而達到統一簡潔、大方明快的效果,以體現寧靜典雅的居住氣氛。室內外視覺環境是非常重要的,它體現了人們對居住區環境直接的心理感受。
4 文化環境
居住園區的層次高不高還決定于對全區文化環境的規劃設計。這里并不是說在居住園區內一定要增加大量的文化設施才具有濃郁的文化氣息。在居住園區的基本功能中均有著不同的文化功能,如居住文化、教育文化、飲食和娛樂文化等。在居住建筑組群、公建、綠化乃至小品雕塑方面均要具有高層次的文化特征。通過一系列不同文化環境的設計使人們在居室、教育機構、文化休閑、購物、飲食場所內都感到有一種高雅的文化環境的氛圍。使居住園區不僅在空間、生態及視覺的環境上提供了幽雅寧靜的居住場所,而且從環境的內涵上使人們在心靈深處感受到濃郁的文化氣息來陶冶自己的情操。
5 人文環境
環境是為人服務的,因此一個居住園區設計的好壞必然還塑造了以人為本的具有良好的人文環境的場所感,它包括了鄰里交往、園區活動、兒童教育、照顧老人和殘疾人,全區管理及安全措施等問題。突出以人為本的人文環境設計將使居住園區內更為方便,鄰里更為和睦、老人兒童更好地得到照顧,而有歸屬感,使居住園區達到祥和溫馨的更高的境界。
6 智能環境
居住園區是信息社會更高的居住形態。無論從居住生活的進化及演變,還是要求高效功能方面對信息、建筑、設備及其管理均提出了必須具備智能化的條件,要在居住園區內進行智能化的環境設計。如:電腦聯網、光纖通信、太陽能及風能的利用、分質供水、中水利用、安全警報、防災控制以及節能和利用自然通風方面均提出了要求。
現以2005年筆者參與的大連萬達集團在昆明開發的滇池衛城項目為例,進一步闡述新人居園區的概念。
萬達集團投資開發的滇池衛城,地處昆明國家旅游度假區東片區,位于被稱之為“高原明珠”的滇池湖畔。占地面積7100畝,總建筑面積250萬平方米,總投資七十多億。由濕地、主題公園和法蘭西風情小鎮三大功能區域構成,是一個容積率小于0.6,建筑覆蓋率小于20%,綠化及水景大于70%的生態城。
以建設 “二十世紀國際生態旅游居住城區”為目標,滇池衛城的建成將成為昆明市新世紀的標志性社區、成為昆明市對外展示的一張名片、成為度假區經濟增長的強力支撐點、成為昆明與國際旅游網絡的切入口、成為東盟各國經濟交往的匯結點。筆者參與了該項目前期總體規劃的可行性研究工作及后期A區、B區、H區的實際工程設計開發工作。
建筑覆蓋率小于20%,綠化率大于70%;60萬平方米濕地景觀、1000畝水體……滇池衛城的生態概念在中國的房地產項目中是絕無僅有的。生態基礎同時構成了滇池衛城最大的健康理由。而且:濕地、水上樂園、各類室內外運動配套,近在咫尺的兩大訓練基地。以及全國知名的保健醫療機構和定期組織的文體活動,形成了滇池衛城全方位的健康體系。
新城市化的配套系統。
區內交通基于人性尺度最大原則,充分體現人性與健康,同時滿足不同的交通需要。全國知名的重點完全中學、小學、雙語幼兒園分布在滇池衛城三大板塊地域,構成了滇池衛城高品質的完備教育體系。交通、教育,加之高品質的醫療保健機構和令人愉悅的休閑商業格局,以及包括電信、郵局、銀行…等服務系統.在城市配套上構成了滇池衛城又一個充分的城市化理由。
現代住宅不僅具備生活場所功能,也應具備工作場所和休閑場所的功能:花園洋房在入戶花園旁預留一個房間作為書房、客房和會客室之用;采用四層疊拼別墅設計,上下兩套各有露臺或花園作為休閑空間;預留10平方米以內的空間讓住戶自由拓展使用功能。同時,將植物、石、水、陽光、新鮮空氣等園林設計的要素和手法移入室內、搬上樓房;大量運用空中花園、陽光花房、星光露臺和觀景陽臺設計,使住宅內外的山水和自然之氣流轉貫通;包括廚房和衛生間在內的所有房間都有大面積開窗,真正達到“戶戶有景,窗窗似畫”。
1、家務流線
把清洗、晾曬、打掃、料理、儲存等家務操作的空間進行專門設計,并在布局上充分考慮操作流程和使用頻率的關系,使繁重的家務勞動變得輕松愜意。
2、家人流線
為盡可能多的臥室配備獨立衛生間和休閑陽臺,強化每一位家人的私密空間;充分尊重主人的生活格調,最大限度滿足家人的個性化生活習慣要求。
3、訪客流線
雙向入戶和門廳多流向設計保證客人進入會客區的動線盡量不與家務流線和家人流線發生交叉;將客廳從起居室剝離出來,進一步明確和強化各自功能。
使用功能強化理念
1、客廳功能的重新定位
面積大小適中,考慮實用以及與其它房間的協調;廳與陽臺相連,使陽臺成為廳的延伸;客廳與餐廳相對獨立又不完全分離,采用錯開或隔斷的手法,使功能分區更顯細致。
2、主臥功能的強化
盡量遠離入戶門與客廳,避免直對客廳、緊鄰公共衛生間;注重朝南和最佳景觀;使用功能高度集合與完善,有必要融合書房、衣帽間、衛生間、健身房和休閑陽臺等附屬空間。
3、陽臺功能的多元化區分
雙陽臺——強調通風,將兩個陽臺分置于客廳和餐廳的兩端;注重實用,將北向陽臺與廚房相連,便于放置待加工的蔬菜和其它小雜物。觀景陽臺——面對山景、湖景、濕地景觀、主題公園、中心景區等某一特殊景觀的陽臺,不僅強調人看景,而且還做到陽臺與景觀的交流與對話,使陽臺融入景觀。家政陽臺——用于家務勞動或充當家庭服務的空間。
4、廚房輔助空間的再塑造
開敞式廚房——開敞式廚房可以極大的拓寬廚房操作面,使更多的家庭成員加入勞動,同時還可以在勞動中享受音樂、電視和通訊設備的便利。烹洗分離——將廚房細分為清洗加工區和烹飪區,可以最大限度縮小油煙污染區,并使一些加工工作在更為寬松愜意的環境中進行。集合早餐區——大戶型住宅的廚房可以考慮設置早餐區,這樣可以免去緊張早晨的時間浪費和餐后不及收拾的尷尬場面。
5、衛浴空間的人文關懷
客衛采用洗手、方便、沐浴三進式設計,使三個功能區相對獨立;主衛突出舒適享受,采用陽光浴室、單向玻璃景觀窗和半室外花園浴場等手法表現景觀衛浴概念。
新居住園區是一個空間環境到位、生態環境優良、視覺環境優美、文化環境典雅、人文環境高尚和智能環境先進的居住園區。選擇和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是貫徹以人為本的人居建設的首要條件。理想主義的小區應善于國地制宜,因勢利導,與周邊的自然環境完美結合,具有較好的日照、空氣和通風條件,生態綠化與景觀綠化有機地結合起來,一個能讓人真正享受的環境,才是真正以人為本的人居環境。
參考文獻
[1]孫施文等,開展具有中國特色的住區規劃,城市規劃匯刊2001
[2]史寶忠等,可持續發展的人類住區與環境保護,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學報1998
[3]馬光紅,房地產開發建設中的可持續發展理念,開發研究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