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傳先
摘要:新型建筑工業化是生產方式的變革,是傳統的生產方式向現代工業化、信息化生產方式轉變的過程。新型建筑工業化區別于傳統的建筑工業化,是現代信息技術與建筑工業化的深度融合,這種融合體現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的各個環節。本文就新型建筑工業化項目管理問題分析及改進思路進行簡單的闡述。
關鍵詞:新型建筑工業化項目;管理問題;分析;改進思路
我國新型建筑工業化發展步伐已全面提速。發達國家的新型建筑工業化的建設給予我們借鑒,國家層面的產業化發展政策即將出臺,各地區的建筑企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各種利好政策支持和建筑企業的探索下,推進建筑工業化的腳步越來越近,也越來越緊迫。同時,越來越多的企業已參與到這場推進建筑工業化的創新發展浪潮之中。只有抓住機遇、創新發展,一定會迎來新型建筑工業化的春天。
1 工業化背景下傳統建筑業項目管理的弊端
1.1 政府推行建筑工業化的力度不夠
從國外發達國家建筑工業化的發展經驗來看,政府在其發展進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我國住建部住宅中心葉明指出:發展建筑工業化需政策給力。一方面,政府部門要進一步加強宏觀引導和協調,建立協調機制,優化配置政策資源,統籌推進各產業協調、有序發展;另一方面,出臺激勵政策,包括財政政策、稅收和信貸政策、收費政策、建筑面積獎勵等政策。雖然我國出臺了一些相關政策文件,但整體而言在建筑工業化的實施層面的作用不顯著。
1.2 建筑工業化適用技術研究不夠
在推進建筑工業化的過程中必須要掌握成套的成熟適用技術體系,具有完備的產業鏈。一是技術本身,要加快健全適合建筑工業化發展的主體結構、建筑部品以及質量控制等的技術體系,加強技術的集成和創新;其二,從技術的載體考慮,如研發企業、設計院所、科研機構、高等院校等加強對建筑工業化集成技術的研究、推廣和應用,加強創新能力。萬科公司、黑龍江宇輝、中南控股、天津住宅集團等行業內典型企業都在積極研發建筑工業化適用技術,如鋼筋套筒灌漿連接技術、三明治預制墻板、疊合板等,但是技術比較零散,不成體系。
1.3 建筑工業化市場體系不完善
從需求的角度來看,市場的發展有助于推動建筑工業化的發展。由于建筑工業化起步較晚,規模較小,未形成規模效應,其經濟效益不高,難以滿足市場欲通過工業化方式生產具有成本優勢的工業化建筑的要求。另外,建筑工業化還缺乏相關的法律法規保障體系,指導建筑工業化協調、有序、健康地發展。
1.4 缺乏建筑工業化發展所需的人才
人才是歷史前進和社會發展的主要推動力,是推動經濟發展的決定性因素。當今世界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建筑產業的發展、建筑企業的壯大都要依靠大批的專業技術人才。國內的建筑工業化發展還處于初始階段,目前無論是從事研究、設計、生產還是施工的人員,都只是一個小群體,這與我國建筑行業龐大的市場不匹配。建筑工業化人才還遠遠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
2 新型建筑工業化項目管理的優化思路
2.1 構建建筑工業化的標準體系
為適應建筑市場的發展,應盡快制定建筑工業化國家標準與規范,涵蓋建筑設計、部品生產、施工、驗收等各個環節,構建工業化住宅結構體系、工業化住宅部品體系和工業化住宅標準體系。新型建筑工業化管理體系應該包括四方面的內容:①標準化、規范化的建筑設計方法;②與主體結構相適應的預制構件生產工藝;③一整套成熟的建筑施工工法;④切實可行的檢驗、驗收的質量保障措施。
2.2 法律法規的建立和完善
完善的法律法規可促進建筑工業化的穩步協調的發展,健全的工程質量法律法規是依法實施工程質量監管的保障,具體到每一流程,通過對工程質量監管的各個環節和各個層次細化,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法律法規須建立和完善,從建筑工業化的設計制作運輸吊裝拼接整體式,保證各個階段都有可靠的法律條款保證和依據;不同地區可根據條件限制在國家法律范圍內進行地域性的法律編制來適應當地的建筑條件。
2.3 政府監督管理的建立
政府監督管理是建筑工程質量的有力保障,通過政策和法律法規來約束和協調建筑行業各部門的工程操作行為,保證和引導建筑工程質量。加大政府管理部門的跟蹤抽查和監督,施工現場應設立政府管理部門單位,定點定時檢查管理。設立的工程質量監管機構要及時反饋信息給政府,及時歸納統籌管理,以保障工程質量。
2.4 社會監督管理的建立
對于建筑工程質量的管理除了管理部門和監理單位外,還包括項目規劃機構、工程咨詢機構以及廣大的社會力量。社會的監督管理會抵制建筑市場的偷工減料行為,規范他們的工程操作程序,保證建筑工程每一個細節的質量。建立建筑市場和工程質量監督管理一體化的工作平臺,實現社會的有效監督和保證建筑工程的質量。
2.5 信息化管理體制的建立
隨著全世界信息化進程的加快,傳統的人工管理模式已不能保證建筑產業現代化的質量,不能滿足于人們現在對于住宅的高度要求,不能適應國家現在對于發展綠色建筑的要求,所以只有加強信息化建設,才能開啟互聯網下的工程管理新時代,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務質量。
2.6 大力培養新型建筑工業化建設人才
①重視提升人員管理,加強全員質量教育。工程項目的實施情況事實上也是對項目管理人員能力的考察。建筑企業的管理人才雖有能力,然實操經驗匱乏,故而設計院應注重對此等人員的培訓、歷練,加強工程總承包人才的發掘、儲備,打造強大的設計團隊和管理團隊。
②加強建筑企業專業技術人員的培訓工作。構建完善的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體系,建立責任分明、分級負責的繼續教育管理體制和資源共享、運行協調的繼續教育網絡。要將建筑工業化內容納入到執業(職業)資格人員的培訓、考核和繼續教育中,建立工業化生產的一線技術人員和工人認證和培訓體系。
3 小結
建筑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傳統建筑業分散的手工業生產方式遠不能適應大規模經濟建設及可持續發展和綠色建筑的理念的要求,實現建筑工業化,能夠加快建設速度,降低勞動強度,減少能源、資源及人工消耗,提高建筑質量及勞動生產率。隨著信息技術與建筑業的深度融合,建筑工業化正由傳統建筑工業化向新型建筑工業化邁進。
參考文獻
[1]中施企協課題組.建筑工業化的現狀與問題[J].施工企業管理,2015,08:22-23.
[2]于國家.以綠色管理推進建筑工業化[J].施工企業管理,2015,10: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