鎖冬冬
摘 要:美術核心素養即為良好掌握美術表現、圖像識別、審美判斷、創意實踐、文化理解。論證美術核心素養與教學的實質內涵,討論兩者之間的關系。綜合教學實例明確美術核心素質,確立教學理念,重新構建美術教學內容。分析美術核心素質內容,以此為人才培養目標。在美術核心素質影響下的美術教學內容重點等已經產生極大改變。
關鍵詞:美術;核心素養;教學研究;美術欣賞
一、教學背景
自教育部開始推行《中學生核心素養》起,我國的美術教育已做出改變。不再是以往的傳統的“雙基”時期,已經逐步向“三維”時代邁進。美術核心素質即圖像識別、創意實踐、文化理解、審美判斷,美術表現已然成為眾多教育工作教學中側重點。不僅于美術,各個學科均積極開展了本學科的核心素質研究,以應用于該學科的教學工作中,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美術核心素質教育是教學工作者于學生的培養目標,且這個目標的施行是個十分漫長的過程。但據相關研究發現我國的基本美術教育分為四大領域,其肩負著培養學生美術綜合素質的重任。但查看相關教材發現存在弊端,作為四大領域中較為重要的“欣賞”相關知識是極少的。
二、研究目的與意義
美術核心素質指向的圖像識別、審美判斷、創意實踐、文化理解、美術表現相互交融形成一個整體。美術教學的基礎理論即來源于對其的擴展。在不同層次方面的學習體現為不同的理念,學習側重與指向也不大相同。將美術核心素質相關內容與教學方式相關聯。從明確學科核心素質、教學內容科研、教學內容多元化的角度開展美術核心素質本位的教學研究。
三、國內現狀分析
自2004年3月我國教育部門發布的《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的任務意見》中首次提及了“學科科學素質一詞”。相關教育部門逐步建立了完善“核心素質”理念。其已是各領域教育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相關研究成果并未被完全應用于教學研究工作中,但其已然成為該問題的理論指導方向。
近年來核心素質構建框架、內涵實質、教學應用已是我國教學研究的熱點問題。多位學者或教師發表了相關文章供各位教育工作者展開討論和交流。工作于北京師范大學的林崇德教授組成小組進行了該項目(即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相關研究。歷時三年為我國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審議通過。大致內容概括為以下三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人文底蘊、科學精神。至此我國各個教育領域均開展了全面的交流并積極研究了自己學科的核心素養。語文學科的顧順之《論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地理學科的湯國榮《論地理學科的核心素養的內涵與構成》,數學學科的鄭敏信的《視覺視覺下的“核心素養”》。多種學科的相關文章呈井噴式發展,思想文化內涵得到展開。美術專業方面經過周密考察、反復斟酌最終提出了美術學科的核心素養即為圖像識別、審美判斷、創意實踐、文化理解、美術表現。
四、核心素養背景影響下的美術教育
以核心素養為本位的美術教育,以學生的學習需求為主導方向,圍繞如何開展美術核心素養教育而展開。美術核心素養的培養不再側重技能和知識的提高,而是較為全面地發展,更為側重于學生情感與價值觀念的教育。重視學生學習時的學習技巧和自主學習等,把美術核心素養融入日常教育工作。在核心素養背景影響下的美術教育是美術教師積極利用現有教育資源管理,制定符合美術核心素養理念的學習目標,有效開展美術教育工作,即積極應用美術核心素養價值的五個相關內容。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具備感知美術核心素養價值的能力,認識美術核心素養教育在教學中的作用和應用規律,了解美術核心素質應用與學生美術知識需求之間的關系。了解不同的教學理念于學生的影響。從而意識到美術核心素養在教學工作中應用的重要性。美術教師也應該通過培訓等方式不斷加深對美術核心素養的理解和認知。
在傳統教育工作中教師一直扮演著主角的身份,但在越來越新興的教學觀念中我們學習到,教師應該是教育工作中的領路人,以美術核心素養為指導思想,積極全面了解學生對于相關學習的需求。在圖像識讀方面可以選取較新型和具有代表性材料構建主題性美術學習,在美術表現方面可以根據學生能力的差異,制定具體目標,構析美術表現力方法。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引導學生對美術核心素養的了解與五思考五個內容(圖像識別、審美判斷、創意實踐、文化理解、美術表現)之間的聯系。重視創意實踐活動的開展,可以組織學生開展相關展覽進行交流討論等。文化理解與審美判斷也應給予高度關注,但其沒有方法可循,唯有日積月累。選取綜合性包容性較強的課題進行教育核心素養相關的研究。
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學方式是單一枯燥的,如今在眾多教學理念觀念影響下,教學模式逐步多元,多維,雙向等。核心素養教育于教學生活的應用,強調在現實情境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引導學生自主發現學習問題,自主合作探索美術領域。因此美術教師不僅要了解相關美術知識還要具備科學、開放的思維態度,支持與尊重學生在美術領域中的自主探索研究成果,并進行引導與改正。結合實際情況將學術研究的相關任務有效傳達,讓學生獨立自發解決問題,“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堅決做好領路人的工作。教師核心素養提升也是有必要開展和實施的,以達到教學過程中核心素養的全方面轉變。在美術核心素養的影響下,教師教學的方向、形式、對象都發生了很大的改變,于教師而言應樹立長期有計劃的學習目標,在學科素養等問題上應該著手解決,如參加相關培訓機構等。要積極投入以美術核心素養為本位的教學工作中去,增加美術教學的專業性與創新性。增加業務能力,與業內外人士積極開展美術教學的技巧、模式、方法等交流,不斷探索美術核心素養可能帶來的新問題與解決方法。
五、核心素養背景下教師素養的層次與結構關系
教師的素養關系教師是否可以勝任以美術核心素養為本位的教學背景下的學生教育工作,美術教師不僅要具備普遍性的專業課的教學能力。這些素養于教師個體間互相影響,相互交織形成教師素養結構。以科學和學科素養的角度出發,教師應具備較高的以美術核心素質為本位的教學能力,才能做好學生美術學習探索建立中領路人和引導者的工作。從教學素養的角度考慮,美術教師的表現特點應為應用知識技能和信息、團體活動組織能力、融入社會的品格和修養。作為一個美術教學工作者,應該以極大的耐心包容每一個學習者在學習探索中的錯誤和缺點,充分發揮教學工作中組織者的工作,積極引導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為其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等。從時代發展的角度分析,現代美術教師應具備應用與理解現代信息技術發展的能力,利用新型媒體與現代信息技術傳播的方式,促使學生積極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美術相關知識儲備。其可以對我們的教學方式產生促進與開展,于我們的教學活動也帶來新的變化。
六、美術核心素養本位下的美術教學實踐
以培養審美判斷素養為例,可以在相關教課書中,增加對審美判斷素養培育的相關知識與圖例。為學生打開一道關于藝術作品欣賞與判別的大門,改變學生對美術欣賞與理解單一的認知。或者可以組織相關活動,引領學生參加美術作品相關的展覽,如各大美院的畢業展或相關教師及美術從業人員的個人作品展。在美術展覽中,可以極大促進學生對美術技藝內涵的理解,從而提升學生審美判別能力。最近我國多所美院已經展開了畢業展覽活動。
七、結語
美術核心素質教育應盡快融入教學工作當中。本文講述了美術核心素養本位的教學研究,并講解了美術核心素養于教學實驗中產生的問題的相關解決辦法,表訴了美術核心素養相關看法,并不十分完整完全,可供大家進行參考與討論。
參考文獻:
[1]姜禎.學科核心素養本位的小學美術欣賞課教學實踐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7.
[2]俞晶晶.美術核心素養時期——“美術名師教學系列視頻”創編與實踐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6.
[3]張軍.核心素養背景下的中學美術教師素養結構分析[J].教育觀察(下半月),2018,(02):28-30.
[4]李丹.基于核心素養發展的美術教學探究[J].教師博覽(科研版),2018,(02):91-92.
[5]楊群芳.殊途同歸發展素養——初中美術《用畫筆觸摸細節》同課異構教學研究[J].中國美術教育,2017,(01):70-75.
作者單位:
鄭州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