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起造
摘 要:近年來,由“創客運動”引發的“創客教育”熱潮席卷全國,也正式進入了國家層面的教育發展規劃。全國許多地方正在將“創客教育”從社會引向校園,開始讓學生接受“創客教育”。但目前在校園里的“創客教育”其形式較為單一,許多都是在某些課外活動中體現,停留在科技小發明小制作當中,未能在學生中推廣,更未廣泛出現在教學當中。經過多年的教改嘗試,從改變教學主體的思路出發,發現讓學生創課既符合創客教育的精神,又符合教改的需要;既培養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和創新能力,又使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經過一年多的實踐與研究,總結了一些創課的形式,最后認為培養學生創課的能力,推動學生創課是可行的,值得大家嘗試和推廣。
關鍵詞:創客;創客教育;學生創課
近年來,在創客運動席卷全球的影響下,創客教育融合互聯網技術,在教育界掀起了一股創新教育變革新潮。創客教育是創客文化與教育的結合,基于學生興趣,以項目學習的方式,使用數字化工具,倡導造物,鼓勵分享,培養跨學科解決問題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和創新能力的一種素質教育。創客教育,將學生帶入“創客”式學習的新時代,符合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的現實需要,同時也給傳統的課堂教學改革帶來了新的方向。
一、概念界定
“創客”一詞來源于英文單詞“Maker”或“Hacker”,可以從狹義和廣義兩個層面去理解。狹義上的創客是指那些酷愛科技、熱衷實踐、樂于分享,努力把各種創意轉變為現實的人。廣義上的創客是指有創意,并且能夠付諸實踐進行創新的人,在今天凡是參與“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人都是創客。創客的共同特質是創新、實踐與分享。
“創課”是指對課堂教學的進程和形式進行創設然后實施。一直以來,教學的創設都是由老師來完成的,現在讓學生按照自己的設想來完成,所以叫“學生創課”,從其外部形式來看,與“翻轉課堂”相當。培養學生創課,顯然是能夠培養他們的解決問題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和創新能力的,符合創客教育的思維,所以也屬于創客教育。
二、創新之處
在我看來,學生創課有如下創新之處:
1.在內容方面:培養和實施學生創課屬于創客教育在教學改革上的表現,既體現了創客教育這一新教育形式的要求,又體現了正在不斷推行的教學改革的要求。
2.在研究對象方面:以往對教學改革的研究大多是研究老師的教學策略和手段,而對學生創課的研究則是對學生的學習策略和手段進行研究。
3.在形式方面:完全的“翻轉課堂”,讓學生完全成為教學的主角,從教學的設計到教學的實施,都由學生完成。老師成為其中的“醫生”,只負責發現問題和指正問題。
4.在教學效果方面:從著名的“學習金字塔”來看,學生獲得最好的學習效果應該是向他人進行講授。如果讓學生按自己的想法去設計課堂,也就是讓學生進行創課,既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又能讓學生以探究的形式進行學習,獲得更好的理解和記憶效果。
三、創課的形式
創課的形式多種多樣,從我的實踐來看,學生比較喜歡以下形式:
1.活動課形式。他們設計了很多課堂活動,讓設定好的學生參與或每個小組委派人員參與,以此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進行體驗性學習。這種形式課堂氣氛好,很受學生喜愛。
2.表演展示形式。他們通常設定了某種情境,分配了不同的角色,以表演的形式展示出來,讓學生從中領悟到要學的知識。這種形式也很受歡迎,學生的參與度也很高。
3.解說形式。這種形式看起來有點像傳統的老師講解式,但又有所不同,他們對上課的內容進行分解,按邏輯分配給組內的不同成員,分別負責不同的部分,在講解時分工合作,部分成員負責解說,部分成員負責板書,有條不紊,配合好的話也能吸引大家去聽,令人產生耳目一新的感覺。
4.“慕課”與“智慧課堂”?!澳秸n”與“智慧課堂”是近幾年來廣受推崇的教學模式,它們充分利用互聯網與各種電子終端設備,將教學推向更為互動的方向,并從課堂內向課堂外延伸,深受師生喜愛。然而要開展良好的“慕課”與“智慧課堂”,需要硬件的支持,其背后就是資金與技術。按目前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在廣大的中東部地區,只要政府支持,這兩項都不是問題。在我們學校,“慕課”與“智慧課堂”都正在推廣當中,自然學生創課也會嘗試這兩種模式,但對學生的要求就高了許多,創課的學生必須熟練掌握“慕課”與“智慧課堂”的技術要求,并要利用更多的時間進行準備工作,所以采用這種形式創課的學生較少,但一旦應用,就很受學生喜歡。我相信,隨著“慕課”與“智慧課堂”的繼續推廣,會有越來越多的師生熟練地掌握相應的技術,在其所需資源積累越來越充足的情況下,學生創課會變得越來越容易,這種形式會更多出現在學生創課中。
學生創課既是可行的,也是有效的,它既符合創客教育的精神,又符合教改的需要;既培養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團隊協作的能力和創新的能力,又使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所以我認為培養學生創課的能力,推動學生創課值得大家嘗試和推廣。
參考文獻:
[1]劉邦奇,孫曙輝.智慧課堂[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05.
[2]道格·約翰遜(Doug Johnson).創客教育[M].中國青年出版社,20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