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霞
摘 要:數學作為社會實踐活動的一種產物,它源自于生活,同時又指導社會實踐活動。隨著時代的發展,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能力和意識。而建立數學模型則是應用數學解決各類實際問題的一個重要方法。
關鍵詞:數學模型;教學;構建
我們在教學《植樹問題》這節課時從以下幾個環節對構建數學模型進行了嘗試:
一、創設現實情境,提出疑問——喚起植樹問題的生活經驗
1.春暖花開,天氣轉暖,學校打算在校園里種植一批樹苗,分配給我班四個植樹地點。A點是一條全長30米的小路;B點也是30米,不過是在兩排教室之間;C點還是30米,這30米在教學樓前;D點是學校的圓形花壇,周長是30米。我們要求每兩棵樹之間的間隔是5米。植樹之前需要大家先規劃一下四個地點分別需要多少棵樹苗。四個植樹地點正好分給A、B、C、D四個學習小組。我們給學生提供一張學習卡,讓學生可以擺一擺,也可以畫一畫,在操作時把問題填完整,告訴老師自己小組需要的樹苗棵數,并且把思路用算式表示出來。
設計說明:創設情境從熟悉的校園入手,分配給學生具體可行的任務,讓學生有明確的探究方向,活動要求具體詳細化,為學生有效地操作規劃奠定基礎。
2.學生在操作的過程中,找到了需要的棵數,發現同樣是30米的長度,兩棵樹之間的間隔都是5米,需要的棵數卻不相同。然后,組織學生組內交流,看看這里面究竟有什么奧秘?
設計說明:學生在觀察各組的計算結果時發現問題,提出疑問,在尋找原因解疑的過程中,組內進行第一次思維的碰撞。
3.根據學生的匯報,總結出植樹的四種情況,邊分析邊板書。
A為兩端都栽,B是兩端都不栽,而C是只栽一端,D則是一個封閉圖形。我們可以得出,植樹的棵數與路段的形狀和兩端情況都有關系。總結剛才在觀察的時候用了對比的方法,對比是解決數學問題時重要的方法。
二、分析整理信息,深入探究——構建植樹問題的知識模型
1.對比的過程中有不同就會有相同,我們在引導學生尋找新的不同點時,發現算式中都有一個30除以5,而這求的就是間隔數,觀察四個組的算式,大家大致都認為間隔數會和棵數有關,那么到底有什么關系?讓學生再次進行分組交流。
設計說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讓學生在對比中繼續發現問題,有了新的思考方向,進行第二次思維的碰撞。
2.學生分組匯報。A組匯報之后在集體驗證中總結出兩端都栽時的關系式:棵數=間隔數+1。
通過A兩端都栽時,棵數和間隔數之間的關系,又結合課件的直觀演示,學生進一步推理出另外三種情況下棵數和間隔數之間的關系,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
3.師總結:把我們分組研究的四種情況綜合起來,就是一個很有名的數學問題(板書:植樹問題)。這么有名的數學問題,如果是一個人研究可能很困難,但依靠我們班集體的力量就輕松解決了,為自己的精彩表現鼓鼓掌吧!
設計說明:強調團隊的力量,讓學生在為順利解決問題的同時,感受到團結協作的重要性。
4.讓學生再來對照課件回顧一下植樹問題的四種情況。
設計說明:把植樹問題的規律抽象概括出來后,讓學生通過集體梳理,把知識系統化、整體化,從而完成植樹問題的知識模型的建立。
三、解決問題,應用知識模型——構建植樹問題的思維模型
設計分層練習,基礎達標一:判斷對錯。
1.在全長60米的小路栽樹,每隔3米栽一棵(兩端都栽),一共要栽20棵樹。( )
設計說明:在引導中向學生滲透解決植樹問題時的思考順序,讓學生感悟解決植樹問題的模型。
2.有一條長100米的石子路,在石子路的一邊每隔2米栽一棵樹(只栽一端),需要準備50棵樹。( )
3.在相距60米的兩樓之間栽樹,每隔3米栽一棵,共栽20棵。( )
提煉思維模型,(板書:思維)讓學生用這個思維模型來繼續挑戰。
4.一個池塘的周長為120米,沿池塘周圍每隔4米栽一棵柳樹,可以栽多少棵?( )
A.29棵 B.30棵 C.31棵
5.花園小區兩座樓房之間相距40米,物業公司每隔4米栽一棵樹,一共要栽多少棵樹?( )
A.8棵 B.9棵 C.10棵
設計說明:做完一道題后,及時進行引導,歸納思考的順序,幫助學生梳理解決植樹問題的一般方法。
四、拓展延伸,應用思維模型——體驗數學的價值
我們總結植樹問題的規律,除了能解決植樹問題,它和我們的生活也有著密切的聯系。讓大家用剛才總結的思維模型來解決這些實際問題。(課件示練習題)
1.出示距離問題:在圓形花壇的周圍每隔3米擺一盆菊花,共擺了10盆,花壇的周長是多少米?
引導用思維模型分析思路。
2.出示車站問題:二路公共汽車行駛路線全長24千米,相鄰兩站的距離是3千米。一共有幾個車站?
引導學生不要忙著計算,先判斷屬于植樹問題的哪種情況,再想想棵數和間隔數的關系,間隔數是幾個?最后計算。
3.出示鋸木頭問題:一根木頭長20米,要把它平均分成5段。每鋸下一段需要8分鐘,鋸完一共要花多少分鐘?
讓學生充分討論這究竟屬于植樹問題的哪種情況,在辯論中得到答案。分析誰相當于小樹?誰看做是間隔的長度?
五、回顧整理,總結提升——集體的力量大
今天的研究快要結束了?你有什么收獲?
大家依靠團隊的力量不僅總結出了植樹問題的知識模型,而且建立了解決這類問題的思維模型集體的力量就是大。
設計說明:在升華中讓學生再一次感悟建立數學模型的重要性和實用性。
參考文獻:
[1]李海燕.“植樹問題”教學設計與反思[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小教研究),2017(Z1):94-96.
[2]肖友海.植樹問題教學設計[J].新課程(小學),2016(2):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