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光福
摘要:從目前的小學生數學教學現狀來看,很多小學生都存在著嚴重的數學厭學心理,嚴重影響了數學教學的效果。針對這種情況,教師一定要分析小學生數學厭學的心理成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來應對小學生數學厭學的心理,全面提高數學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關鍵詞:小學生;數學厭學;心理成因
雖然近年來我國的教育改革在不斷深入,但是傳統應試教育的弊端還是不斷暴露出來,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過于關注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忽視了學生對數學的情感體驗,導致小學生出現厭學的心理。
一、小學生數學厭學的心理成因
導致小學生出現厭學心理的成因有很多,首先,小學生的年齡比較小,獨立性較差,心智還不夠成熟,傾向于以自己的愛好來學習,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如果遇到困難就容易喪失學習數學的興趣,久而久之就會對數學學科產生厭學心理。另外,一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用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模式不夠合理,教學方法過于乏味和枯燥,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覺得上數學課非常壓抑也會對數學產生厭學的心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果不小心批評了學生,學生也會通過不聽講來抵觸。學生自身的性格因素也是引起厭學心理的重要因素,一些學生的思維運轉不夠靈活,理解能力比較差,學習效率不好,自身的學習自信心和自尊心受到打擊,慢慢就會對數學失去興趣,甚至產生厭學的心理。還有一些學生由于自身的性格比較內向,在數學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不敢向同學和教師求助,長時間積累的不懂的問題越來越多,慢慢就會對數學產生厭學的心理。
二、小學生數學厭學的對策
(一)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來激發學生的興趣
要想有效改變學生數學學習的厭學現象,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數學課堂中能夠完全放松,減輕學生的數學壓力,才能真正參與到數學教學活動中,從而體會數學學習的樂趣,教師要不斷發豐富課堂活動,改變傳統一成不變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例如教師可以將微視頻、數學游戲、數學比賽等引入到課堂活動中,創建輕松、歡快的課堂氛圍,讓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快樂,才能夠慢慢消除學生對數學的厭學心理。
(二)結合生活實際進行教學,拉近學生和數學的距離
小學數學和學生的實際生活息息相關,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加強數學教學和學生實際生活的聯系,進行數學生活化教學,讓學生感受到自己身邊的數學,體會應用數學方法來解決實際問題的樂趣,就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對數學學科的認同感,在心理更好地接受數學學科,消除厭學心理。例如在學習“小數的乘法”相關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創建生活情境:假如你家想買一個冰箱,普通冰箱的耗電量是0.8千瓦時,節能冰箱的耗電量是0.5千瓦時,每千瓦時的電費是0.6元,請問買哪種冰箱更劃算呢?創建這樣的生活化情境,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能夠一下子被調動起來,從而參與到數學的學習中。通過創建生活化的情景,不僅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能夠提升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活用能力,鍛煉學生靈活應用數學知識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滿足新課標的需求。
(三)幫助學生樹立學習數學的信心
要幫助學生消除厭學心理,還要求數學教師要幫助學生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在教學過程中要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關注和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個體差異,要多多肯定學生,不能打擊學生的學習自信心,給予學生正確的評價,也可以對學生進行適當的懲罰教育,但是不能打擊學生的學習興趣,而是要注重引導,尤其是對于一些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教師更要通過鼓勵來幫助學生樹立學習信心。例如對于班級中一些數學成績不太好的學生,教師在課堂上可以點名讓這些學生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以此來樹立學習信心,當學生回答正確時,要鼓勵、贊揚學生,當學生回答錯誤時,教師也要耐心引導學生、激勵學生,慢慢消除學生對數學學科的抵觸心里和厭學心理,并慢慢讓學生喜歡上數學。
三、結語
小學生的數學厭學心理會大大影響學生的數學學習效果,不能為數學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因此,教師一定要加強對學生厭學心理的重視程度,剖析學生厭學心理的成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來消除學生的厭學心理,讓學生慢慢接受數學,并愛上數學,這樣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才能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