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迎春 郭朝輝 陳雪 唐鈺嶠
摘 要: 社團是學生成長的沃土,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不同社團在不同層面、不同愛好的學生中分別發揮著“吸引人”、“團結人”、“教育人”、 “鍛煉人”、“培養人”的作用,搞好社團建設,發揮社團在學生成長中的作用,利用社團實現學生的“三自”教育,啟迪學生思想、陶冶學生情操、凈化學生心靈、開闊學生視野,提高學生各方面素質,特別是品德素質。
關鍵詞: 社團建設 學生素質 創新能力
我校目前有各類社團23個,五分之一以上在校學生參加了各類社團組織,學生在社團開展過程中以交流思想、切磋技藝、互相啟迪、增進友誼、相互提高為目的,不同愛好、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同一社團收獲也不盡相同。我校不同社團在不同層面學生中分別發揮著“吸引人”、“團結人”、“教育人”、“鍛煉人”、“培養人”的作用。在各類的社團建設過程中,我校將發揮“吸引人”、“團結人”的作用放在首位,利用活動凝聚學生,吸引學生把多余的精力投入情趣健康的校園生活中,在活動開展過程中對他們開展正面引導教育,充分發揮品牌社團在學校育人工作中的德育作用、實現其“培養人”的目標。學生通過參與各類社團活動,提高自我約束能力,實現自我教育,提高自主管理能力,進行自我服務。學生在活動中得到鍛煉,在活動中增強自信,收獲能力,提高德育素養。
一、社團在學生德育素質培養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職校生社團不同于高校學生社團,由于生源的特殊性使得職校生存在文化基礎差、缺乏學習熱情、沒有良好行為習慣、自卑感、缺失感較重的問題,但是絕大多數職校生熱愛生活、渴望實現夢想,特別是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渴望關注、渴望重塑自我、渴望更好地發展,但這些熱情需要有教育者的引導,那么學生社團的存在恰恰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加強學生社團建設,引導更多的學生參與社團活動,滿足職校生重塑自我與成長成才的需要,拓展學生的綜合能力。
中職社團按照其在校園的教育功能主要分為以下四類:其一,促進學生德育素養提高的專項公益類社團。這類社團的建設與學校的育人工作緊密結合,活動開展過程中注重學生思想品德引導與德育素質培養,是學校開展德育工作的有力抓手。例如承擔校園升旗儀式任務的國旗儀仗中隊社團。其二,豐富校園文化的文體藝術類。這類社團以促進、豐富校園文化建設為主要目標,利用社團活動開展學生高雅興趣、愛好培養與引導,發揮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作用。例如:我校的“橄欖枝”合唱團、“青春的節拍”腰鼓社、“飛鳥”籃球隊 、“青春旋律”籃球寶貝社團、“晨曦”文學社、“青衿”詩歌社等。其三,提高學生職業素養積累的技能、學習類社團。這類社團以為提升學生職業能力為宗旨,從學生的職業素養培養、專業知識學習、技能提高等方面入手,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例如:“夢飛揚”技能競賽隊“e時代”動漫社團等。其四,培養學生高雅娛樂方式類社團,這類社團在德育功效中發揮的顯性作用不明顯,體現出較強的娛樂性,例如:攝影、街舞等社團。這些社團以發展、培養學生高雅的娛樂方式為宗旨,把一些有類似愛好的學生團結在社團周圍,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到積極的活動中,為校園文化注入高雅、健康的正能量,便于學校對這類學生進行正面的引導。不同社團在不同學生的素質培養方面發揮的作用不盡相同。各類社團相輔相成,在學生素質教育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二、社團活動倡導自主、張揚個性,實現學生“三自”教育。
學生因為共同的愛好與追求走在一起、參與社團活動,在社團活動與管理中,我們始終貫徹自主意識與自我教育引導相結合,引導學生自主制訂社團計劃,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有計劃、有目的、有步驟地合理安排開展社團活動。學生在參加、管理社團活動中強調自我管理,注重制度約束,自覺遵守社團各項規定,確保活動的有效開展。在社團成果介紹中,盡可能做到人人有展示,各個人有分享,在這樣的活動氛圍中獨生子女看重自我、集體意識淡漠、社會化意識不強的問題得以解決。
學生在參與社團活動中因為希望獲得認同,與社團其他隊員之間更容易形成良性關系,促進對社會群體的認同,更愿意遵守社團的有關規定,承擔相應的義務,會在意自身與社團的和諧關系,由此促進社會化。由此可見,學生在參加社團活動中不僅張揚個性、發展愛好還實現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社團活動中成功與認同的感受,讓學生學會自我關注、自我反思,自我教育,從而迅速健康成長起來;指導老師因勢利導,引導學生在活動中學會相互關心,相互鼓勵、相互欣賞,負起責任與義務,增強自信心,同時培養公平、高效、競爭與合作的意識,由此促進學生的社會化過程,實現學生的自我服務、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教育。
三、社團活動提高了學校德育實效、促進了學生德育素養的養成。
德育是學校教育的靈魂,解決了培養什么人的問題。學校德育三大渠道分別是:德育課、主題班會與社團等各類校園活動。青春期叛逆的學生不喜歡說教類的德育活動。學生社團是學生以自己的興趣愛好為出發點,自覺、自愿組織的群體,活動氛圍平等,內容學生樂意接受,這樣的氛圍易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創造性。在開展社團活動的過程中,學生是活動策劃、組織、進行的主體,老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因勢利導,于潛移默化中實現對學生思想引領,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
任何集體活動的完成都離不開每個人在活動中的堅持、努力與協作。社團活動,特別是促進學生德育素養提高的專項公益類社團,是開展集體主義、公民道德教育的有效載體,學校利用社團活動對學生開展體驗教育,學生在快樂的活動中體驗到做人、做事的道理,在體驗中道德認知,在認知中成長的德育模式。學生通過參加社團活動德育意識不斷認知、深化,道德情感不斷升華,道德意志不斷強化,道德責任感不斷增強,從而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德育工作的實效性得到極大的提高。
我校在社團建設中,有意識有目的地將社團的建設與學校的德育工作緊密結合,將社團活動作為學校開展德育工作的有力抓手,在活動開展過程中注重學生思想品德引導與德育素質培養。例如,承擔校園升旗儀式任務的國旗儀仗隊社團,通過半軍事化管理與刻苦訓練,負責每周一的升旗、每周五下午降旗、重大活動禮儀及校園維和任務,國旗儀仗隊成員在規范列隊、莊嚴的入場,肅穆標準的出旗動作等活動中感受到責任、學會堅持;感受到榮耀,懂得奉獻價值;感受到協調一致的美,學會團結友愛。他們離開國旗儀仗隊進入社會后,身上具有的能吃苦、肯付出、守紀律、注重榮譽的優良素質,讓他們在工作中很快脫穎而出,成長為單位骨干力量。
另外,我校以尊老、愛老、助老為宗旨的“春雨”助老志愿者協會;以“學禮儀、知文明,內塑素質,外塑形象、傳播文明、傳承文化”為宗旨的“君儀”禮儀社、以“愛我校園,杜絕陋習”、為宗旨的“校園衛士”保衛部社團等在我校的德育工作中同樣發揮著重要的載體作用,學生在這類正能量滿滿社團中增長了才干,端正了三觀,促進了德育素養養成。
四、社團活動提高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為響應李克強總理2014年9月發出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我校自2015年1月率先建設國內首家“創客校園”,大力發展集創意、設計、制造于一體“藍島創客空間”(省級眾創空間),秉持“創新、實踐、分享、成長”的宗旨,構筑特色鮮明的“創客文化”,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推進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在創客校園創建過程中,各類創客類社團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在創新意識培養、創新活動開展中發揮著引領作用?,F在的機電,創客意識深入人心、創客氛圍充滿校園。濃郁的創客元素已經成為校園文化的主色調。經過三年多的創客校園建設活動,目前我校擁有3D打印、熱轉印、激光雕刻、陶藝、無人機等多個創客社團。社團活動的開展通過班級主題活動與社團建設相結合、解決了創客理念的宣傳語普及問題,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通過社團活動與教學相融合,提升社團活動的質量與內涵,通過校內活動與校外賽事相結合、提升創客作品質量,促進創客類社團的成熟。學生通過創客類社團這個平臺,在老師的指導下勇于開展創新探索,將自己的創意努力變為現實,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與能力。
五、社團活動是培養學生組織紀律性有效載體。
學生因為共同興趣與愛好成立社團,在各項活動組織過程中因為自發性與非組織性,決定了社團活動開展的難度大。如果沒有嚴格的制度約束保障,很難開展好每次活動并取得成效。為此,我校對社團采取半自主管理模式,學校指導老師根據社團特點,指導學生制定適合各自社團情況的管理制度,并引導學生從參加社團組織開始就自覺維護和遵守共同制定相關的規章制度,逐步形成自我管理、自我約束的氛圍,在這個過程中,社團成員逐漸將紀律、道德、行為規范等轉化為自己的自覺行為。鍛煉他們的自我管理能力、自我約束能力,培養他們自立、自強的良好心理品質,提高他們的組織紀律性,為他們進入企業、擁有良好的團隊素養奠定基礎。
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在體驗中收獲,在收獲中成才,在成長中進步,在進步中自信、在自信中優秀。
參考文獻:
[1]許齊芳,奕德泉.學生社團是高校構建和諧校園的有效載體[J].黨史文苑,2006(16):73-74.
[2]林德華.職校學生社團的價值取向與建設路徑[J].職業教育研究,2015(2):67-70.
[3]楊鳳娟.高校學生社團組織與大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J].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05(1).
本文系南京機電職業技術學院院級課題《學生社團建設與學生素質培養探索》(編號KY2015034)的階段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