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迪
內容摘要:學前教育是我國終身制教育的開端,文化素養是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必須具備的基本能力,文化素質的培養也是貫穿整個教育的始終。目前多數高職校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時把重點都放在了專業基礎知識和能力方面的培養上,忽視了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尤其是忽視了對文化素養的培養。本文通過學前教育專業對文化素質培養現狀的分析,闡述其在該專業人才培養中的重要性,同時對文化素養的培養方式進行了初步的探索。
關鍵詞:高職 文化素養 培養
學前教育是我國基礎教育中最初的階段,隨著教育行業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不斷提升,培養高素質、高水平的學前教育人才成為高職院校新時期教育發展的重要目標。近些年來,學前教育專業在我國高職高專院校中廣泛開設,各院校在實施人才培養模式以及培養目標等方面存在著差異性,在人才培養目標制定上不科學、不合理的情況時有出現,部分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過于寬泛,缺乏層次性,尤其是忽視對學生文化素養的培養。文化素養是該專業學生必須具備的基本能力,貫穿學前教育的始終。要全面提高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文化素養,必須合理設置課程,整合教學內容,創建開放性學習模式,從而有效的達成教學目標。
一.提高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文化素養的意義
目前,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畢業前要取得教師資格證的方式,已經從只要提交評審材料,評審合格后直接發放教師資格證的模式,轉變成該專業學生必須通過國家統一考試,筆試合格后才能進入面試環節,筆試、面試以及普通話等級測試均合格后由教育廳統一發放教師資格證。這種模式的改變使得學生取得教師資格證的難度加大了。同時,這也對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的課程設置和授課內容有了新的要求。教師不僅僅是教授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培養學生的專業素養,授課的最終目標也是為了使學生順利通過教師資格證考試。
教師資格證考試內容包括《保教知識與能力》和《綜合素質》兩個科目。其中綜合素質實際上就是讓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要具備一定的文化常識,其中包括一些中外科技史上的一些代表人物和成就,了解中外文學史上的作家及其作品,特別是熟悉掌握兒童文學。然而大多數高職院校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時把重點都放在了保教知識與能力方面的培養上,確忽視了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尤其是忽視了對文化素養的培養。在教學過程中沒有單獨開設文化素養的課程或者設置學習單元,即使開設了文化素養課也是將其邊緣化,學校不重視的情況下學生也不會重視文化素養的培養。《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提出,要“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并通過各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這就是對幼兒教師的文學素養有了一定的要求,教師的文學審美會影響給幼兒,教師可以引導幼兒體驗文學作品中情感的表達,感受語言的魅力,進而激發幼兒閱讀的樂趣。所以,高職院校加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無論是對培養高素質、全方面發展的學前教育專業的人才,還是應對目前的考試形式來說都是具有實際指導意義的。
二.培養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文化素養的方式
(一)人才培養方案中,明確文化素養的培養目標
當前部分高職院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過程中,存在忽視培養文化素養的情況。有的方案將其一筆帶過,但是培養目標設置的過于寬泛,缺乏科學性。如黑龍江某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培養目標為“培養從事幼兒保育和教育工作,班級管理工作,具有一定文化知識和幼兒教育專業技能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此目標中對于文化知識的闡述不夠具體、明晰,甚至是沒有相應的培養計劃。這樣使得學校在培養學生過程中出現諸多問題,培養出的幼師人才與社會需求有很大的缺口。這就要求我們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的時候,要依據學院實際情況科學的設置課程體系、人才培養模式以及教學模式。比如說文化素養中包含的文化作品、人物多不勝數,如何取舍、分類,怎樣設計才能合理的構建一門課程,哪些內容可以作為文化素質拓展的形式呈現等方面,都需要進行科學的論證。
(二)開設文化素養方面的課程
1.單獨開設文化素養課程
針對當前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文化水平和能力現狀,要使其掌握一定的文化基礎知識以及具備實踐教學能力,使學生具備的文化素養與之從事的專業相匹配,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時就要調整課程設置。可單獨開設《文化素養》的課程,或者進一步細化為《兒童文學》、《中外科技史》、《中華經典文學作品賞析》等課程。課程具體實施過程中,還應避免教師一人“滿堂灌”的教學形式,可以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學前教育專業的培養對象是未來的幼兒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可采用“學生講述為主,教師補充為輔”、“小組討論”等多種教學方式。教師課前安排學習任務,學生搜集資料,整理講稿,制作PPT;課堂上先由學生講述,教師通過提問或者學生小組討論等方式進行補充講解。這種授課方式能夠最大限度的提升學生學習的參與度,激發學生的潛能,鍛煉學生的講課能力。而且學生在備課過程中,需要研究相關的學習資料,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積累了文化知識,久而久之又提高了文化素養。
2.將文化素養內容融入到《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與指導》課程中
目前,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在課程設置方面受到開設課程門數限制,沒有單獨開設文化素養類課程的空間。針對這種情況,可以將文化素養的學習內容分別融入到其它課程中去,尤其是可以融入到實踐性較強的教法課中去。《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與指導》這門課程就非常適合加入文化素養的教學內容,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主導者,把文化素養的內容進行分類,整合到教育活動設計中去。比如,將一些科技知識融入到科學課的活動設計中,通過講解或者模型展示等方式,引導幼兒了解科技常識;也可以將詩歌、寓言故事等文學作品融入到語言課的活動設計中,通過故事導入課程內容,完成教學任務。這樣即向學生科普了文化知識,又豐富了活動設計類課程的內涵。
(三)創建開放型的教學體系,有效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
高職學前教育專業是要培養出全面發展的高素質專業型人才,隨著社會對幼師專業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的情況下,幼兒教師除了要有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以及高水平的教學能力以外,更看重的是幼師的綜合素質,高職院校想要培養出具有較高文化素質的幼兒教師,就要從多方面提高學生的文化修養。這就要求學校不僅重視課堂教學方面,還要加大實踐力度,課余時間組織一些實踐活動,如“中華經典國學啟蒙誦讀活動”、“文化素養知識大賽”、“幼兒園文化主題活動設計大賽”、“中華歷史文化故事演講比賽”等。學生也可以利用每天課前的晨讀時間互相推薦書籍,以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學前教育專業為例,我院的人文社科系開展書香人文的活動,通過微信公眾號由系部教師向學生推薦優秀的文化書籍,學生閱讀過后還會寫讀書筆記,暢談感悟。學生通過這項活動收益頗豐,在收獲更多的文化知識之外,在談吐、見識等方面也都有很大的變化。一個愛讀書的民族是優秀的民族,一個愛讀書的人自然也是一個具有良好文化修養的人。我們培養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不僅是在知識、能力上有高的要求,更是在人格修養上有更高的要求,我們的目標是要培養出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的全方位高素質的綜合性人才。
學前教育是我國終身制教育的開端,文化素質的培養也是貫穿整個教育的始終。而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質的幼兒教師,是當前社會對學前教育從業人才的要求之一。專業基礎過硬的教師易得,但具有良好文化素質的教師是需要通過長期的培養才能獲得的。提高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文化素質,全面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培養行業緊缺的,能面向幼兒實施良好文化教育的素養型幼兒教師是當前學前教育人才培養的重中之重。
參考文獻
[1]關春梅.學前教育的發展前景和趨勢[J].科技創業家,2012(10)
[2]石建宇.幼兒教師人文素養培養的研究與實踐[J].襄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5).
[3]景海峰.學前教育專業幼兒園活動設計類課程實踐教學[J].西部素質教育,2016(5).
課題名稱:現象學視角下高職院校創新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研究,課題編號:GZB1317052。
(作者單位: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